首页 > 幼教资料 > 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
读幼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班教研活动《世博游》引发的思考

读幼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班教研活动《世博游》引发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9-05-06 13:13:45

《读幼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班教研活动《世博游》引发的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顾晓莉,  期初,我们中班组在业务园长的带领下,制定出了本学期的教研主题——读幼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如何理解这个教研主题呢?通过几次的学习,我们逐渐认识到:幼儿本身就有学习的需要,学习是他们的一种本能,是成为社会人的一种手段。而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它是传播知识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科学思维方法、技能技巧的培育者。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会学习”,应是帮助幼儿找到学习的“路”与“桥”, 帮助幼儿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策略。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一日活动中,老师通过细致地观察与选择,寻找孩子们感兴趣的,又适合孩子发展的载体,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与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学会技能技巧,进而将这一系列活动内化成孩子自己去掌握知识的方法与策略。

  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个意思如果从学习者的立场去领悟,就是学会学习(学会认知)比学习具体知识更为重要。下面就以中班教研活动《世博游》为例,讲讲我们老师如何通过读幼儿,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营造幼儿主动学习的课堂的。

        一、选材源自幼儿生活

  学前教育特级教师徐苗郎认为,幼儿园的学习不在于识多少字,而在于有没有让孩子产生了兴趣,兴趣是可持续的动力。从孩子的生活中,从孩子的点点滴滴言行中,我们老师时刻睁着一双慧眼,努力获取着孩子们感兴趣的、又能拿来组织教学活动的载体。慢慢地,世博会,进入了大家的眼中、心中。因为世博会,是中国2010年最大的盛事,也是大家最近津津乐道的话题。五月上旬,我们老师们群游世博,除了欣赏到了各种展馆的精彩,印象最深的可能便是各种弯弯曲曲的道路了,就像孩子们喜欢的走迷宫游戏一样。恰巧班里有少数孩子已经和家长去参观过世博园,在自由活动的时候,这些孩子会骄傲地对小伙伴说:“我去过上海世博园啦,那里可好玩啦,有许多的馆,排队的时候都是弯弯曲曲的,看,这是我拍的照片。”其它孩子们在听与看的过程中羡慕不已,对世博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于是,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中班数学活动《世博游》逐渐产生。因为本活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实际,又以“游世博”的情境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符合孩子探索的兴趣,能够满足孩子的多种需要,引起幼儿主动的学习。

        二、目标制定恰当有效

        目标,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导向标,制定出正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本活动的首要前提。科学活动的目标,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组成。虽然大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在制定目标时,我们还是感觉非常地困难,因为短短的几行字,要概括出一个活动的灵魂,一个活动的精髓,并不是随手就能做到的。本次《世博游》活动的目标,我们从一、二教的两条目标,到三教四教的三条目标,到五教又浓缩为两条目标,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讨论与争辩,有时为了其中的一个用词是否恰当而去查阅许多的资料。通过大家的努力,最后,制定出了符合大家心意的两条目标:1.运用点数与替代物测量的方法,探索比较出哪条路最长。2.初步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能够大胆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第一条目标定位在知识技能方面,第二条目标定位在态度情感方面。二条目标表述的角度都从幼儿出发,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三、情境化的教学方法

        一个好的活动,能够吸引孩子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与情感参与其中。本活动,我们以“游世博”作主线,结合应用图片,采用了情境创设法的手段。情景创设法是根据幼儿易受情节、情绪感染的特点而创设的一种幼儿认同的氛围和情景,能有效调动幼儿情绪并使之积极投入活动中。在《世博游》这个活动中,我们首先创设了这么一个情境:开着车来到世博园大门,从大门到三个馆有三条不同颜色的石头路,如何来知道哪条路最长呢?引导孩子们动脑筋找出方法,找到最长的一条路,从而掌握“点数比长短”这个方法。接着,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世博园中有好多的馆,这三个是什么馆?从这三个馆到停车场又有三条路,仔细看一看,这三条路中哪条路最长呢?既与前面一个情境相延续,同时又有了区分:刚才是石头路,可以点数,现在只有三条细细的线路,怎么找出最长的路呢?激发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孩子不断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在情境化的环境中,身心轻松,态度积极,更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四、环节设置层层递进

        在《世博游》的第一环节中,我们采用了“开汽车游世博”的情境导入,从而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与兴趣。第二个环节——点数比长短这一环节,目的是就是让孩子掌握在一定前提下,可以运用点数比出长短。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刚开始的设计,是让孩子们个别操作后再进行总结归纳,但在进行第一次教研活动后,我们发现,部分孩子能够想出通过点数后进行比较,从而知道哪条路最长这个方法,只有表达不够完整科学。而其它孩子在同伴的提示下,也都能掌握运用“点数比长短”来找出最长的路这个方法。我们感觉这一环节幼儿只要伸伸手就能掌握,再加上大图上的三种颜色的石头路非常清晰,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可取消孩子们个别操作这一步骤,而改用让孩子通过默数大图片上的石头数,举出相应的数字这种方式进行集体点数,然后老师将幼儿点数的结果记录在大记录单上,
最后,通过大记录单,将幼儿零碎的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小结,引导幼儿明白,点数比长短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小石块要一样大,而且排列间距也是一样的,活动中老师考虑到了一个小细节,用三种颜色的小石块重叠在一起,演示比较,帮助孩子观察发现小石块是一样大的,还用语言描述“小石块是一个挨着一个整齐的排着队”。让幼儿明白排列的规则性。第三个环节——运用毛线测量出三条路线哪条路最长,我们认为这是前一个环节的递进,这点很明确,但在几次的研讨活动中,在具体进行这个环节时,我们却进行了不断的更改。在第一、第二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始终不敢真正地放开手,虽然我们只给孩子提供了一条毛线,一把剪刀,一支笔,但我们采用了先交流再操作的流程,让孩子们先来交流自己运用一根毛线找出三条路中最长的一条路的方法,然后再让孩子们去进行实践操作。
事后大家感觉:先交流后实践的方法,困住了其它孩子的思维,没有真正让孩子进行自主探究。于是在后来的研讨活动中,我们采用了先实践后交流的流程,提供的材料不变,交待的要求也不变,先让孩子们运用一根毛线、一把剪刀、一支笔去自主探索,找出三条路中最长的一条路,把科学探究的精神运用到数学活动中。然后再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从而让孩子们知道:原来运用一根毛线也能找出三条路中哪条路最长,而且方法不止一种呢。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孩子是在同同伴共同操作中学用了同伴的方法,找出了最长的路。我想,学会别人的本领也是一种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有部分孩子没有找到方法找出最长的路,但他们毕竟探索尝试过,而且通过同伴的交流,他们知道了原来运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毛线也能测量出路线的长短,他们在事后的实践中既可以借助人家的方法,也可以再次自己进行尝试探索,这也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态度。最后一环节,我们通过问题“要知道三条路哪条路最长,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但要知道一条路到底有多条,就需要运用到一种什么工具呀?”引出各种不同的尺,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作用,同时老师还将各种尺放在区角中供幼儿实验探索,激起幼儿进一步的自主学习。

        五、问题设置严谨巧妙

        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最否恰当,是否能够对孩子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引导,是一个活动成败的关键所在。在本活动中,我们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了一一过滤,试途用最有效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们主动的学习。如问题“从大门中到三个馆,有三条什么样的路?”启发孩子区分三条路的不同与相同。“石头怎么排的?三条路的石头都一样大吗?”引导孩子们知道点数比长短是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刚才你们用看和猜的方法,有时就不一定正确,有没有更准确的方法?”这个问题的抛出,可以引发幼儿新一轮的思维。再如针对孩子的回答而提出的问题“把三条路变直进行比较这个想法不错,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把路变直了来比,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请一些东西来帮忙?”自然地引导到老师出示的一条毛线上,转接非常巧妙。开放性问题“想一想,毛线怎样帮助你量出三条路的长短?”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问题“量出三条路的长短后,怎么找出最长的路?”是前面一个问题的延续,对孩子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知道要通过在旁边表格中进行比一比的方式,找出最长的一条路。问题设置的严谨巧妙,不仅使师生充分互动,更使孩子与材料互动,与同伴互动,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世博游》教研活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活动,需要经过老师们仔细的设计、充分的准备和不断地改进的。在促进幼儿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在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善于挖掘具有发展价值的幼儿兴趣点;要分析领域特征,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互动的环境,设计循序渐进、促进幼儿思考的提问;要在活动中及时引导、巧妙点拨,为幼儿的自主建构和主动学习铺设台阶。

        愿我们的老师能够在优化课堂过程,构建幼儿主动学习的课堂中演绎中更多的精彩。此文获江苏省第八届“蓝天杯”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班语言《逗蚂蚁》的摩课教学探讨

    在教研组的活动安排下,我选择了小班语言《逗蚂蚁》作为本次行为跟进式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的摩课教学探讨,努力尝试不断更新,不断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分享的意识和经验。因此,我选择幼儿熟悉的蚂蚁为切入点,挖掘隐含在蚂蚁身上的团结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也便成了我们此次活动的主旨,为使教学变得更加的生活化,我对儿歌稍微作了修改,把黄米饭改成了白米饭,这样更符合孩子的实际生活。《逗蚂蚁》这首诗歌节奏明显、内容浅显,短小精练又生动活泼。这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

  • 创新课从常规课做起

    今天区教研员吴文艳老师到幼儿园来视察工作,顺便听了3位特岗教师的教学活动,我也参与了其中。 在听了SL的课后,我们的感触很深,因为SL所进行的是音乐游戏,但在教学过程中环节却不是很清晰,整个活动下来感觉游戏规则还是不明确,没有音乐游戏的特性。对于SL来说,她敢于挑战自己所没把握的音乐活动,勇气可嘉,而且看得出来准备得很用心,但却效果不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课后,吴文艳老师进行了点评,首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音乐游戏的结构是怎么样的?SL有点闷,说真的,对于我来说,其实也有点闷,虽然我知道这个活动

  • 美术活动与创造力

    教龄五年的我一直从事着美术教学,最近越发的不会教了,不知道怎样将美术活动与幼儿创造力有机结合。出示一幅范画、教师精彩讲解示范,随后得到的必然是千遍一律的样子;仅提供活动主题,不提供统一示范,幼儿的创作无从下手。 不知道是我们的示范规定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还是我们的固定教学模式让孩子们习惯了这样的复制粘贴?艺术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其实仔细想来应该让孩子们多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在绘画和创造的过程中才能有依可循。但是基本美术技能的学习是有必要的,只有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发挥。有了这样的理性思考后

  • 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在学习、探索、研讨、思考中我们一路走来,有困惑也有收获。感触最深的新教材的实施,随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幼儿发展为本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认识到以往的主题活动多以集体教学为主,虽然它突出幼儿的探索与生成,但它要求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多由教师控制活动时间、空间和材料,这样教师很难真正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与主题教学相结合,恰当的使用主题墙 我事

  • 关于中班主题活动“商店”区域的系列游戏设计

    李容荣 设计意图: 对于每天忙碌的成人而言,我们有许许多多有关商店的经验。我们每天都会经过商店,走进商店购买东西。我们的生活与周围的商店紧密联系。也许因为过于熟悉,我们反而常常忽略商店的价值和意义,无法感受有关商店的点点滴滴,可就是这些我们看起来不起眼的商店可以给幼儿带来想象不到的惊喜与感动;更无法体会商店买卖的过程,是儿童需要学习和积累的重要生活经验。因此,我们选择了商店作为本月的主题。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从认识各种各样的商店开始,与幼儿一起探索各种不同的商店所卖的商品,进而了解钱币与购物的关系,培养幼

  • 小议“园本课程”的开发

    园本课程近年来一直是幼教界颇为流行的词汇,各地幼儿园都对其趋之若鹜,纷纷投入到开发园本课程的热潮中。可是,我们对园本课程的理解是否正确、做法是否恰当呢?我想大多数幼儿园还是在摸索中,我们也是。 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指出目前幼儿园对园本课程这一概念还存在诸多误解,这些误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幼儿园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关系误解为并列关系,即认为园本课程是独立于幼儿园课程之外的另一套特别的课程,是与幼儿园课程平行实施的;另一类是将幼儿园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关系误解为包含关系,即把园本课程看作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 十一周大班课程审议报告

    太仓实验幼教中心娄东中心幼儿园 执笔者:崔丽红 前审议意见汇总: 第十三周上午活动 本周的教学内容大多为探索活动,比较适合大班的孩子,而且这个主题是在秋天主题之后,孩子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比较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但也发现这个主题中很多内容都要在太阳光下才能完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健康、科学、语言可能会根据天气进行机动。 《种子排队》: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有一些问题,材料上的是两种东西排队,而活动中却是三种种子的排队,需要有三条直线的排列。我们将重新制作一份操作材料,一面是三条相同长度的线条,线条后加一个

  • 教研课:大班社会活动“兔子先生去散步”

    教师特色工作室档案(3) 案例实录 名称:悦行工作室 室主:冯莉 编号:实录C-2 活动时间:09、11、17 执教者:宗燕 活动内容:兔子先生去散步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绘本大胆猜测书中标志的意义及用途。 2.学会看标志,知道做事要认真思考后再行动。 3.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标志,体验标志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介绍封面。 1.出示大书封面,师:今天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看书了,我们先看看书的封面上有什么?(突出故事人物:兔子先生)观看封面标志,讨论。 2.师:刚刚小朋友还说到封面上有字,你们认

  • 《亲亲一家人》主题课程审议报告

    周次:第二周 执笔人:梅雨 一、前审议意见汇总: 1.音乐活动《亲亲热热在一起》:因托班幼儿的能力及年龄特点,将活动过程中看节奏卡熟悉歌曲旋律的过程,改为重点学习念白部分的节奏,并将节奏卡设计成拍手的图形,给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2.美术活动《爸爸的领带》:活动目标1的内容太笼统,能力目标应更具体化一些,教师准备的范画多一些给幼儿选择的空间。 3.语言活动《敲门》:活动最后可加入请幼儿分别扮演儿歌中的角色来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复习巩固儿歌,其次在活动准备中增加一些场景布置,如大积木搭的门等。 二、后审议讨论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