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造就人生(小班教育)

习惯造就人生(小班教育)

更新时间:2014-07-21 12:47:55

《习惯造就人生(小班教育)》可能是您在寻找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在开学这一个月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存在一定的坏习惯:有的喜欢拉扯衣服,有的喜欢抠鼻子,有的喜欢把小手放进裤衩中……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换了一个新环境,心里自然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适应能力的不同,出现种种小动作,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小动作表现了出来。
开学第一天,在与奶奶依依不舍的分离后,屠涌钊小朋友便坐在小凳子上不时地哭泣,吃餐点前,发现他把小手放在嘴巴里,由于开始吃了,他把小手拿了出来,我当时也没太在意。午餐后,又发现他眼泪汪汪地把小手放在嘴巴里,我立即安慰他,随之他也把小手拿了出来。午睡时,还是发现该幼儿把小手指放在嘴巴里,我便示意让他拿出来,并且让他睡觉。下午餐点后,发现他坐在凳子上把小手放在嘴巴里看其他小朋友玩,我便走过去让他也去玩,他拿出手指向同伴走去。随后几天时常发现他将小手放在嘴巴里,这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与其家长的沟通中发现,该幼儿在家中就喜欢把小手放在嘴巴里不肯拿出来,家长也时常劝说但不见效果。
我们都知道,小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不强的,很多习惯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好习惯当然值得欣慰,但坏习惯呢?作为家长、老师是不理睬,还是为其担心,帮他改变这一习惯呢?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只要他在吮手指时被我看到(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便会把小手指从嘴巴里拿出来,逐渐领会到我的意思。因此:
首先,作为家长,在家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这一小动作,不停地叮嘱他不要把小手放进嘴巴里,在必要时打他的手背,让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其次,作为老师在继续注意他的同时,教育他要勤洗手,保持个人的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适当地跟他沟通,给他讲讲有关吮手指的故事,让他有个学习的榜样,逐渐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家园互交流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每天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多讨论一下,看看怎样更能帮助幼儿改变他吮手指的习惯,或利用QQ群、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
让幼儿养成一个好习惯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成长,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让他们在成长中留下美好的记忆,甜美的笑容,健康的体魄。
相关阅读
推荐
  • 改造班里的小磨蹭

    案例描述:午睡起床的时间到了,照例孩子们穿好衣裤,叠好被子陆续的下楼去小便洗手准备吃餐点。但总有这么几个小朋友仍慢条斯理的在穿衣服,美娜、佳诺快点了,其他小朋友可都下去了哦。我催促到。两个小家伙稍微加快了点速度,过了一会而下楼去小便洗手了。我正忙着给孩子们分发餐点,当孩子们已经开动嘴巴在吃的时候,他们才又慢悠悠的走了进来。在平时吃饭、画画、做作业等时也总是很慢很慢。真是应了那句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分析:孩子磨蹭,与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浅薄有着密切关系。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时间观念,完全顺着自己的慢性

  • 从调皮蛋变成小帮手

    涵涵是我班的一个很调皮的小朋友。过了一个新年,来幼儿园显得更调皮了,除了睡觉以外其他时间都是动来动去,没有一刻安宁的时候。不管怎么教育,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让我们老师伤透了脑筋,拿他没办法。 每天的午餐,我们的孩子都会在老师的要求下,把小碗、大腕分开放,小勺子放在小桶里,可是总有些贪玩的孩子,吃完就拿玩具玩,都不自觉得把碗和勺子随便一扔就走人了。这时,老师就要帮忙把碗勺分开放,督促吃得特别慢的孩子,关注早吃完孩子的安全等等。涵涵每次总能早早的吃完饭,搬着小椅子往外跑,开始调皮了。记得《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每次小班区域活动结束后,我总是在墙边、桌下发现好多被小朋友遗落的积木、玩具等,虽然在他们活动时我也曾多次提醒过要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可每次到了整理玩具时我总是发现有的不见,有的放错了,如何让小朋友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整理物品、爱惜玩具的好习惯呢? 一天我特意提前十分钟结束游戏,小朋友在我的提示下手忙脚乱地整理着东西,待他们基本坐定后,我故作惊讶地说:小朋友,老师好象听见有个小动物在哭,它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咦!是谁在哭呀?小朋友在我的暗示下开始用眼四处搜寻,山山快速地捡起他前边椅子下的小熊向我跑来:老师

  • 让孩子在争执中成长

    班上有个孩子叫毛毛,他妈妈在个人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微妙感想》,说的是同事教育孩子的事情。大致情行是这样的:毛毛妈妈的同事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和打你时一定不要懦弱,不要害怕,别人打你一下要还别人两下,甚至更狠点,所以她儿子从小就很大胆,心也挺狠 , 不哭,即使哭也不流眼泪,而且经常是把别的小朋友打了,家长经常被找。但他们回家对孩子依然是他们的教育。他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不要太懦弱。 这事件背后,凸显出新生一代父母们的育儿理念: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吃

  • 什么样的孩子会成为领导者?

    阳光儿童之家孩子们的年龄从2.8岁到6岁不等,4岁以上的孩子在一楼海豚班,二楼海螺班的都是4岁以下的小不点儿。我们观察到海螺班的孩子有时会下到一楼,混迹于海豚班的大孩子之中,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尤其是来儿童之家比较久的大孩子后面)走

  • 让孩子学会“吃亏”

    长葛市实验幼儿园 赵松茹 在幼儿园里,常常看到这样的事情:放学了,有些孩子委屈地对家长说:今天某某打我了。好多家长都会这样说:你给老师说了吗?他为什么打你?但也有个别家长听了会气愤地说:你怎么那么笨,别人打你,你不会打他!然后拉着孩子找对方家长理论一番,继而导致家长之间产生矛盾。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深为这些不理智的家长感到担忧。 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无论什么事总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有时孩子与小朋友之间有了矛盾,也非要找别家大人品评一番,生怕孩子吃一点亏。久而久之,便使孩子养成了任性

  • 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体会

    临泽县板桥学区土桥小学许万鹏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中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过强烈,因此,我认为应及早对36岁幼儿进行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体会 一、要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要使幼儿具有分享意识和行为首先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去,对36岁的幼儿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游戏活动之中。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

  • 童年的人文性精神及经验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根基与渊源(1)

    葡萄牙的安德拉德(Eugnio de Andrade,1923- )则更是以一个诗人所特有的浪漫和灵觉,称童年是持续人的一生的童年,童年生活是给一个人的终生的馈赠。他童年记忆中的乡村生活,那明媚的阳光、带着芳香的泥土、淳朴而简单的民风,都成为他成年创作的源泉和主题。童年成为他诗作中所发出的持久的回声。安德拉德以诗的形式诠释了剩余的童年是诗的萌芽,不仅表达他对于自己的童年他自己的这一终生财富的永恒眷恋,也个性化地呈现了一个人的童年精神与生活对于他成人以后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安德拉德自己就说过:我的根在童年时就

  • 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优越,孩子们就在这样的优越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但同时也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劳动意识薄弱,动手能力较差,依赖性过强。作为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因此在重视学习、健康的情况下,而忽视了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这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 幼儿不爱劳动并非天生,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造成的,家庭中的父母长辈包办了他们的衣食住行,孩子没有劳动锻炼的机会,劳动意识无从树立。所以,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