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鹿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鹿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更新时间:2018-01-09 14:47:44

《鹿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3个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空谷人语、斜晖返照的优美画面。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简介诗人。
1.(板书鹿柴)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这首古诗,谁能读准诗题?                          “鹿”是边音,你看它的字形就像一只鹿的样子(长长的鹿角、大大的眼睛、突出的四蹄)。“柴”在这里念zhài,以木栅为栏(出示栅栏图),就叫柴zhài。        所以“鹿柴”从字面上来看,就是指——鹿居住的地方。
2.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他是山水田园诗人,晚年在陕西省蓝田辋川定居, 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辋川的美景非常多,比较有名的有竹里馆、辛夷坞、白石滩、鹿柴等。王维在这些景点各写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鹿柴》。(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畅
1.(出示古诗,加拼音)指名读,通过评价指导读准字音:返景(jǐng)、深林(shēn  lín)、青苔(tái)。
2.(出示古诗,去拼音)指名读,通过评价指导读准节奏: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齐读古诗。
三、想象画面,理解古诗
1.请小朋友们读读一、二两行诗,说说自已在这座“空山”中看到了什么, 听了到什么。
(1)空山不见人。
看见了什么?(只能看见树木,却看不见人)走进一座山,看不到一个人的踪影,说说你的感觉。(幽静、寂寞……)带着你的感觉读读第一行诗。
(2)但闻人语响。
听到了什么?(能听见人说话的声音)哪个字表示听的意思? (闻)“但”又是什么意思? (出示: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根据已有经验,我们知道“但”就是“只”的意思。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在这座“空山”中看见的和听见的?
(寂静的山林里看不见一个人的踪影,只听到人们说话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看不见人,却能听见人们说话的声音,多么安静的一座山啊!带着你的感觉读读这两行诗。                      
2.请四人小组读读三、四两行诗,说说自己在这片“深林”中看到了什么。
(l)四人小组交流:返景入深林。
(看到了茂密的山林)你从哪个字看出这是一座茂密的山林呢?(深,说明枝叶很浓密。)
我们知道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茂密的山林更是如此。读读这一行,你们有没有看到阳光呢? (返景)你们看!(动画演示)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到了傍晚,太阳的余晖又从西方射向东方,就像返回家一样。(出示“光影图”)“景”通“影”,指阳光,“返景”就是傍晚的阳光。
夕阳的余晖透过树叶的缝隙射入深林,斑斑驳驳的,多美呀!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一行?
(2)复照青苔上。
在山林里,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青苔)是啊,青苔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正是因为上面有浓密的树荫遮蔽,底下才会生长出一块块青苔呀!
我们知道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喜阴的青苔也是如此。读读这一行,你们有没有看到阳光呢? (照)(出示图片)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照在青苔上,青苔青翠欲滴。(点红“复”)所以,这个“复”表示“又”的意思。
夕阳的余晖照在青苔上,青苔更显翠绿,多美呀!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一行?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在这片“深林”中看见的景物呢?
(夕阳的余晖射入浓密的树林,青苔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青翠!)多么安静的山林,多么幽静的美景,让我们一起读全诗!
四、比较阅读,感情朗读。
1. (出示《登鹳雀楼》和《鹿柴》)这两首古诗,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描写傍晚时分的景色)     
2.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一首写所见所想,一首写所听所见——引导读出动静的不同变化。
(2)一首写远景,一首写近景——引导读出两首诗气势上的不同。
五、吟唱练背,拓展同读。
l.创设情境,练习吟唱。(自由吟唱,跟着熟悉的旋律吟唱)
2.制设情境,让学生实现自然而然地背诵。(傍晚时分来到中山植物园,来到一个幽静的山村……)
3.补充王维《辋川集》中的其他几首诗(《竹里馆》、《白石滩》),配图介绍,感受王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六、巩固生字,范写练写。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结合图片,识记“照”(有太阳,有火把,才能看得更清楚),范写指导(上紧下松)。
3.结合生活情境,识记“返”(早晨从家走到学校,傍晚再从学校走回家,所以“返”的外面是个“走之”,里面的“反”表示读音),范写指导(半藏半露)。
4.教师提示注意点。
返:里面“反”的最后一笔变成长点;落笔写侧点,顺势提笔写曲折,接着写平捺,走之底不能远离被包围的部分。
景:日子头要扁宽些,京的一横要长些。
照:日字要写得瘦长些,各部分写紧凑。
5.学生临写生字“返、景、照”,教师巡视指导。
6.给生字找朋友。
返:返回  往返  返工  返还
景:景色  风景  景观  景物
照:照片  拍照  拍照  照亮  照明
【课堂检测】
1. 读一读,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但闻人语响   (     )             复照青苔上(     )
2.本诗出自王维晚年所著的《辋川集》,《辋川集》共有诗二十首,这只是其中的一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欣赏一下其余的19首,进一步领略王维诗作的优美与特点。
板书: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照青苔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 u ěr yī shɑnɡ p li hū xī qǐ chnɡ () () () () () p lo ɡōnɡ j fēnɡ l kū lonɡ shěn sh () () () () () sh jin ko biān jiǎo d tnɡ i yōu shānɡ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乖() 幕() 振() 导() 乘() 慕() 震() 异() 秒() 绳() 竞() 伏() 抄() 蝇() 竟() 状()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抓住主题,引领探究《七颗钻石》评课

    苏老师执教《七颗钻石》的第二课时,本课教学在前二次试教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爱心的感召使水缸发生一次次神奇的变化,最后变成金罐,涌出水流交跳出七颗钻石,长入天空变成星星,说明爱心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引导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这堂课的教学以爱心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感悟、想象与朗读,使教学过程清晰流畅。 教学一开始,从回顾

  • 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说课与反思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讲女娲为了拯救处于危难时期的人们,不管自身的安危奋力补天的古代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是让学生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神话传说故事的一个很好的蓝本。 教学目标: 本次我把他分为二课时完成,所以我把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为: 1、会认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

  • 三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明确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端正态度,思想集中,持之以恒地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学好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认真及时地预习复习,我们还要认真完成各类作业。 二、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1.认真完成作业是检查、巩固所学知,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的必要手段,也是必须具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为今后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打好基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石头书》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通过理解和感悟,知道石头书的含义。 2.通过朗读练习,提高语感和阅读兴趣。3.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 1.通过对人物对话的品读,理解石头书上的字和画的作用。 2.从故事中感悟主人公刨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川川和磊磊向叔叔提了几个问题?(显示:6个问题) 他们一直问,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这叫刨根问底。 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会学,遇到问题还要会

  • 贴近生活,零推论《大扫除》教学反思

    《大扫除》这课是一篇自编课文,描述的是大扫除时,同学们都在做什么事情。本课的重点就是谁用什么做什么这一句式的学习和运用。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贴近生活,零推论, 智障学生的想象力较差,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我采用零推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出示学生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来学习句式,以及句式的运用。 如本课的内容大扫除,是学生每天早上都在做的事情,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内容擦桌子、扫地等劳动都非常的熟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需要学生去想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在拓展的时候,我出示的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石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部分生字词。3.初步了解提示语,朗读中体会问答的对话形式。4.鼓励学生刨根问底,让学生乐于探究。【重点】写十个

  • 习作一第一课时(指导课)第三课时(讲评课)

    【写作目的要求】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习作所能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2.初步领会习作的基本要求,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写清楚生活中或想象中的事。 【写作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课)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例文《摘草莓》、《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习作所能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

  • 中年级古诗文辅读《春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徽州婺源人,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和理学家。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 【注释】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领会】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