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论文:六年级品德活动课堂设计

论文:六年级品德活动课堂设计

更新时间:2017-12-25 11:40:50

《论文:六年级品德活动课堂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现象一:六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向我抱怨:“孩子大了,越来越难管,我天天讲,日日关照回家要按时完成作业、班里卫生要负责、男生不要遇到事情就冲动……几乎是吃喝拉撒都管到了,可是班里还是小事不断,我是不会做这个班主任了……”
现象二:在《美国人怎样做家长》一书中讲到,一个冬天,小女孩莱斯丽坚持要穿短裤出去玩,妈妈亲切地说:“亲爱的,你去吧。”没多久,女儿哆哆嗦嗦地回来,一边还在抱怨天太冷。从此,她再也没有这样做过。
两个案例中蕴含的道理,相信老师们都看懂了。前者,教师可能更多地用传统的苦口婆心的教育方式,因此,那些调皮的孩子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难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而那位妈妈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实践活动教育法,让孩子在真切地体验活动中感受到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所以印象是深刻的,效果是持久的。其实,早在200多年前,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就说过:你们完全可以相信,一小时劳动所得来的东西,胜于一日的讲解。这一小时的实践活动体验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多深的印记啊!
尽管我们德育课堂的时间、空间不像现实生活那样广阔,但是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儿童生活,根据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从中提炼出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从而指导儿童生活,增强教育的实效。作为品德学科带头人,我可能在这一学科中关注思考的略多一些。我们品德课的课程性质有明确的定位:“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具有“活动性、综合性”的基本特征。
而在班会、晨会课虽没有课程标准,但在实践中我们同样发现,有效活动地组织开展,能更大效度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可见,不管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德育课程的设置理解,都需要我们对教育活动化进行研究。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行之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呢?
一、找准基点,寻求德育活动原动力
1.目标导向,让活动发挥教育价值
全面、正确地把握活动目标,是组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的形式和过程,一定要为内容和目标服务。如果教师本身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在活动中就不可能有“收获”。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品德课《我送老师一朵花》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美文共赏活动,推选班里朗诵最出色的孩子朗读了书上提供的日记材料,并集体讨论了日记的优劣。有的孩子说:“这篇日记写的很具体,写出来粉笔套的颜色和样子。”有的孩子说:“这里用上了拟人的写法,说给粉笔穿好衣服”……最后老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今天回家你也可以写一篇日记,说说你想对老师说的话。试问,这位老师设计的阅读活动目标是什么,学生又收获了什么?我敢肯定老老师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活动都应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这样活动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
2.把握学情,让活动适应学生需要
把握学情,也就是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在德育课程中开展教育活动,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时空是开放的,有课堂中的活动,也有走出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具体形式包括讨论交流、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选择活动的方式时,要有儿童意识,即活动方式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比如说,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更趋于直观感性,而高年级学生则部分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理性思考在逐步生成。
因此,低年级的活动宜以具体形象为主,高年级可适当增加理性思考的分量。例如,在我执教过的一堂课《有多少人为了我》,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人在为大家的幸福生活默默付出时,我设计了学生在校园内调查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职责的一次课前调查走访活动。然而,当我跟随其中一组同学采访门卫叔叔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次活动设计是失败的。三年级的孩子,完全不会合理分工,一组六人中只有组长一人与门卫叔叔有简单的对话,其余五人全程就是站在旁边看。而组长对叔叔的工作情况调查,也只会说:“叔叔,你的工作是什么?”不明就里的保安只能笼统地回答:“我的工作是保护我们的学校和同学们的安全。”接着就是尴尬的冷场。反思这次活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
那么,三年级的孩子就不能开展调查活动了吗?我重新设计了调查表,从小组内同学的分工到前期准备工作,从调查的流程到访问的要点,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明确,甚至还请一组同学模拟了采访场景,为大家做示范。要求明确了,难度降低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调查采访的成果也更丰厚了。甚至还有一组的孩子想到了用镜头记录下了采访对象的工作情景。可见,设计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能力水平、学生乐于积极参与的活动,使活动成为一种学生成长的内需,将明显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走进生活,激发德育活动内驱力
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教育即生活"。德育的产生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和目的,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并指向生活,离开生活世界,德育必将走向虚无。德育必须加强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具有鲜活的、强有力的生命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始终关注“生活教育”的理念,把“生活”引进德育,把教育还原成“生活”,开启生活大门,回归天然的生活田园,让学生在生活田园里健康、快乐、自信的成长。
1.活动源于生活
一年级新生入学,闹哄哄、乱糟糟,动不动就会出状况。一年级的老师大多数会配一个“小蜜蜂”扩音器,而且是上班时间基本不离身的,因为和一年级的那些娃娃有太多的话要关照,有时简直喊破喉咙。今年,我们一年级的情况就特别累,有三多,班里人数多47个,男生多,每班基本上都是男生比女生多7个,通过开学一周的观察,感觉行为习惯或学习能力差的孩子也比往年多,可想而知,一年级的老师们有多辛苦。于是,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年轻的新班主任,声嘶力竭地气势汹汹地在班级里吼:“坐端正,手不要动,某某不要转过去,某某不要讲话,把书本打开……”可现实是,班级里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做自己的事,讲话,和同桌做游戏,自顾自弄着一把尺,甚至有两个坐在后面的孩子蹲到了地上。
于是,我走进教室,建议老师我们来和小朋友做游戏吧。一听要做游戏,而且是乖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绝大多数孩子都把目光聚焦过来了。第一个游戏:“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做这个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很快安静下来,听老师说的话,能够在短时间能约束自己的行为。第二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从简单的摸摸头, 拍拍手,到收起桌上的物品,打开书本,到上课的常规:起立、举手,都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轻松达成了。原本蹲在地上的两个孩子还成了做的最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劲头更足了。一年级的孩子种种行为习惯亟待养成,同时他们喜爱游戏、比赛这一类的活动,而且不少孩子一定是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的,开展这样的活动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需要为依归,效果一定远胜于老师的说教。
当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光靠这一次活动是难以保持的,但我们,相信这样以生活为需要,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的活动设计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我们长期的实践中一定会日益凸显其教育优势!
2.引导思考生活
德育需要引导孩子们怎么做,但我认为更多地应该启迪孩子们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虽然不做班主任,但我还是喜欢关注班里的一些事情,因为我始终认为德育这件事一定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任课老师更多地有这样的德育意识,对你的学科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何况我还是一位品德老师,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在学生的日记里我了解到了我们班里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同学纷纷指责组里有的同学做值日时偷懒,工作没有做好就被爸爸妈妈接走了。有的孩子还越说越气愤,大有不把对方揪出来批评一顿不罢休的气势。相信这样的现象其实在校园里不是个别的现象。那么,不是班主任的我要不要去管值日生的事呢?品德老师的身份告诉我这是学生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培养的问题,我应该管。那怎么管呢?我凭着教师的威严把他们臭骂一顿,孩子们肯定下次是不敢的,但迫于老师的压力下做的事真的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并且内化为积极的品质吗?显然不能。于是,我悄悄地寻找着机会,终于在一周后等到了一次机会,周末的值日生很马虎,周一的值日组长又迟到了,只有两位组员按时做好了值日工作。
于是,早读课上,我告诉孩子们今天的早读课临时调换为品德课。我预谋的体验活动开始了。“请大家环顾我们的教室三分钟,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你愉快吗?”“我能为我们的教室做些什么?”问题就在那里,当大家真正以关注的目光审视教室,都发现了教室里的脏乱,也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不适感。第三个问题,我没有让孩子们说,五分钟,请他们用行动告诉我。很快,地面上的垃圾捡干净了,桌椅排整齐了,窗台黑板也有同学擦过了,藏在桌缝里最小的纸屑也被抠出来了。
之后,我又一次让孩子们发言,有什么想法?“我们一起动手,做事情很快!”“大家都有责任为我们的班级尽一份力。”值日组长自发向全体同学道歉,随后没做值日的同学也大多表达了对自己没做值日的歉意。相信,这样的讨论和体验活动会让值日生工作得到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单纯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也将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长此以往也必将提升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
三、共同参与,提升德育活动影响力
1.面向全体学生,让花儿朵朵绽放
“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当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教师要努力创设出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去感受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和创造精神,把教学目的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行为上,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创设条件,力求让全体学生参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确有所得。记得几年前,执教《我不胆小》一课,课上,我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闯关游戏,课堂氛围热烈欢快。上课结束后,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围在我身边要奖品,不经意间我看到最前排有个个子小小的男孩,趴在桌上不说话,只远远看着我。之后,我反思我的课堂,课题是《我不胆小》,我所设计的闯关游戏也是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等问题,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然而,这个小男孩远远的眼神告诉我,对于他来说,我的课是不成功的。于是,我在第二次执教这课时,重新设计了“挑战胆小我不怕”的闯关游戏,适当降低难度,增加活动梯度,并在实施过程中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到平时内向的孩子身上,让他们可以优先参加闯关。当象征胜利的宝盒在勇敢峰顶缓缓打开时,我看到了全班所有孩子同样灿烂的笑脸,我知道我也成功了。在很多时候,那些学困生、性格内向的孩子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关注和赏识,需要更多的机会,然而我们不少时候都因为种种原因忽略了他们,使胆小的孩子越发胆小,自卑的孩子越发自卑。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请记住面向全体学生,让花儿朵朵绽放。
  2.教师有效引导,使活动扎实有效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进行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 有的时候,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很好,活动方式适合学生能力水平,也体现人人参与的理念,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活动组织方面的问题。如,在大班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学生一动起来,课堂秩序就会乱;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有的学生不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活动,独自活动;在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走访等实践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别人不配合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活动效果,甚至导致活动失败。
因此开展有效的活动教学,还要求始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活动成为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对活动实施过程的组织和调控。在活动前,要提出明确要求,仔细周到地考虑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问题制订适当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保证活动质量。如我们最常用到的小组合作活动。往往不少老师是给出几点要求,然后作为旁观者站在一边看,或者因为有人来听课,象征性地在小组之间巡视一下。
我认为,此时,老师更应该是一个参与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一员参与其中,才能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真正的活动情况。同时,老师也应该是一位调控者,及时地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相应评价和指导,“喜洋洋小组的组长真能干,已经带领大家分配好任务啦!”“团结小组合作的时候最安静!”“智慧小组已经快完工了,其他小组可别落后啊!”这样的随机点评即时对孩子活动方法的指导,也是对他们有效合作的鼓励。
再比如,在中低年级安排的讨论会或小小辩论会的活动中,孩子们由于年龄小,一方面缺乏语言组织的能力,更缺少地是有条理、有目的地去思考问题,往往会出现说说就跑题了,或者由于某个孩子的发言而将思考方向局限到了某一细节,那么此时老师就可以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参加到讨论活动中,对讨论内容、方向、时间等进行有机地调控,使活动收到更好地效果。
相关阅读
推荐
  • 尊重差异,激发兴趣,提高能力——教师会议思考

    今天中午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张园长将昨日在平湖会议的内容和精神做了详细的传达和学习,张园长将会议的内容和本学期我园的工作结合在一起,特别在研训方面做了重点讲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她在会议中所讲的八颗心针对这八颗心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潜心研究教材 潜心研究,改进方法,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要严格按照《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认真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教育管理,拓展教育工作思路。保教结合,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在幼儿一日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渗透绿色环保教育,积极为幼儿创

  • 全体语文老师朗读指导的研讨会

    4月19日中午,学校组织全体语文老师进行了朗读指导的研讨会。会上,我们观看了学校评选出的朗读优秀班级的录象,后又听取了指导老师精彩的经验介绍,让我受益非浅。 自从进入新课程以来,学生的朗读总是不尽如人意,心中总有一种无力感。听孩子们的朗读会让我觉得辛苦、劳累。在课堂上,我也尽量注意了朗读的指导,尽可能地给他们范读,可效果总是让人气结。因此,我归纳出:孩子们对朗读没有心,他们没有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很多孩子没有融入到文本之中,所以读起来,有口无心。从而导致一些好学生也没了朗读的积极性,朗读时随波逐流,失去了

  • 感恩教育——让我们的德育更鲜活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过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瑛老师主持完成的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各自生存发展中急需要指导的,而这些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 诚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不断充裕,三代人伺候一个小皇帝的众星捧月式的家庭生活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另外,现在的孩子受

  • 品德与生活《雷雨来了》教学反思

    《雷雨来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夏天雷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雷雨的利与弊,同时掌握躲避雷雨的正确方法,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愉快安全度过整个夏天。 本节课共设计了寻找夏天的身影、走进探究园雷雨的形成、讨论吧雷雨利与弊、金点子躲避雷雨4个环节,它们之间连接紧密、层层深入。 一、从生活入手,引发讨论话题 品德课程是一门生活课程,一门指导生活的课程,只有将课堂活动牢牢根植于生活这个舞台,教育才会让人感到可亲、可信,充满生机。根据学生实际,我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日历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让学生

  • 开展勤工俭学 推进素质教育

    勤工俭学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育未来的国家栋梁的重担,不仅要传授给孩子们各种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孩子在品德方面的培养。要让孩子们学会继承和发扬传统,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因此,我们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勤工俭学,促进勤工俭学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如何开展勤工俭学,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 利用勤工俭活动学抓好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存在偏差,不愿当农民、好吃懒做的现象在一

  • 错误也 美丽——品德与生活第二册《和小树一起长大》案例反思

    案例片段: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上,我正在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和小树一起长大》这一课,当我讲到黄杨木的叶子是四季常青时,班长竟然恩?地叫了一声,并高高举起了手。还没等我请她站起来,她就脱口而出:老师,不对!你看,它有黄色的叶子呢!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拦路语怔住了。难道是我说错了?我急忙仔细看看手上拿的黄杨木的枝条,惊奇地发现那末梢部分,有一片叶子稍微有些枯黄。顿时,我内心发虚,该怎么说呢?直截了当地说她的话是错误的吗?可事实摆在在眼前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浮力》单元4~6课的反思

    《造一艘小船》一课,在上周末就布置学生回家动手做一艘小船,要求是比一比谁的小船在能放入实验室水槽的情况下,能装在的物品多。这个要求控制了小船的大小,那就要求学生在制作小船的材料和方法方面思考了。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体积控制了,那么越轻的材料越容易浮;并且船壁越高放的物品越不容易掉入水中。上课时还发现,有些学生折了纸船带过来,纸船放入水中不一会就漏水下沉了,那么做船的材料还要是防水的;有些学生在纸船的外面贴上了塑料胶带,这样就比较防水,但是船底面积很小,船体大,这样容易侧翻。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小船的过程中,

  • 创造的快乐——《液体和空气热胀冷缩》教学随笔

    要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了。我请班中王逸威妈妈从医院带了小药瓶,这种透明的玻璃瓶很好用。我在里面装满了蓝色液体(墨水调和),让学生浸在烧杯的热水中,水很烫,怎么注意安全?盖子是橡胶的,拿着吸管上方就好,不会掉下来。同学们轻轻放到热水中,再放到冷水中,再放到热水中,边观察边画,科学学习简单而快乐。 再换上别的液体试试! 咦,你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刚才给你们烧水,地上有一滩水,我开始烧的时候是没有的。怎么回事?生活中烧水要注意什么? 在最后,我给学生用《热学实验盒》中的塑料瓶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并用实物投影聚焦液柱

  • 我和孩子们一起造纸(三年级)

    关于纸的研究是三年级的内容,虽然早就对造纸知道个大概,但没实践过。最近正好教这个内容,可得好好实践一下。 《它们吸水吗?》一课中有一半是研究纸的。由于内容较多,关于造纸的内容没时间了。临下课的时候,我请各组把准备的废报纸撕碎放人水槽里。今天又是周二的科学课,课前,我看看浸了一个星期的废报纸,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可以造纸吗?我有点疑惑。查查资料,要把这些东西变成纸浆!说实话,自己还是有点怕动手,课堂上让学生试试再说吧。 铃声响后,12个孩子带着灿烂的笑容来到科学教室了。我叫孩子们想办法做纸浆:孩子们拿出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