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构建生活课堂,绽放品社魅力

构建生活课堂,绽放品社魅力

更新时间:2020-08-08 15:52:28

《构建生活课堂,绽放品社魅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学生实际,关注社会中的新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合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转变观念  生活课堂  践行明理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它特别重视学生有意义的生活,重视学生生活的内容,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笔者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学生实际,关注社会中的新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合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这门学科散发出它的独特魅力。

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认为作为一节课的导入很关键,它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小品表演、游艺活动、启发谈话、设置悬念等等。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材灵活运用,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的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学《飞越太平洋》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夏威夷群岛在太平洋妈妈的柔波里如此美丽,白色的海浪抚过她娇媚的身躯,海鸥在她头顶唱起了欢快的歌,她像一个绿树成荫、遍地花香的伊甸园,令无数颗心向往。”诗一般的语言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教学《来吧,我们一起狂欢》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想要什么样的圣诞礼物?你想对圣诞老人说些什么呢?“现在的孩子对洋人的节日知道不少,特别是对圣诞节更感兴趣,借此机会,让学生交流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样的激情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交流欲望。

二、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设疑

学源于思,只有引起学生思考,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从而荡起情感的浪花。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问题是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如何通过有效设问,促进师生对话,以实现有意义、目标明确的教学。教师必须要关注自己所设的问题,以及期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展开的思考活动具有怎样的品质,促进学生深化道德体验。

教师:现在咱琼中这座小山城的交通已渐发达,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有公交车、摩托车、风采车、私家车、自行车等。(出示图片)

    教师:同学们节假日起了不少地方,说说你们去了哪里,坐过哪些交通工具?

   以上这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认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不少老师这样设问:“同学们,你们认识的交通运输工具有哪些?”让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这样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为认知而认知的效果上。为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亲身经历,笔者精心这样设计:“你去过哪里?乘坐过哪些交通运输工具?”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学生不但交流了自己认识的交通工具,而且对交通工具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交流,也更容易了解了学情,这样教学就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感。

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真切体验——搭台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教育,要使其内化不是凭空想象来实现的,而是以一定的教育内容为主线。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和接受。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新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近社会生活,让社会走进课堂。生活是教材,而实践活动就是最真切的体验,有效的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对道理的领悟以及情感的升华。学生或获得成功的喜悦,或品尝失败的滋味,或总结经验,或汲取教训,这一切都是实践活动的真实体验,也是能够让学生刻骨铭心的体验。有效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搭建平台。

教师教学《交通工具的变化》,课前引导学生查资料,访问祖、父两辈人。课中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归纳,之后,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1:我们收集的是公路交通运输工具。过去的卡车、拖拉机、摩托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车内设备也很差,现在已经有了公交车、快车、动车,车内还有空调、GPS、音响等等。特别是我们组同学曾经从海口坐动车到三亚,原来需要四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九十分钟了,速度快、舒适惬意,沿途风景美,感觉好极了!

学生2:我们航空组了解到,以前飞机班次少,票价高,即使有钱也不那么容易乘坐飞机,要有身份的人才能坐得起。现在班次多,价格也便宜,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乘坐。我暑假里还和家人乘坐飞机到北京旅游呢。

学生3:我们介绍水路交通工具。以前轮船运量小,码头少,船上设备简单。现在运量大,码头多,班次也很多,设计豪华,还有不少的娱乐设施。

以上案例,教师课前既引导学生去网上搜集资料,又引导他们访问祖、父辈,了解两代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情况,这两代人又很很强的代表性,而且又有不少是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实践的。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式再现了课前获得的信息,并进行了整理和提升。正是教师搭建平台,实践活动真实、朴实、扎实,使学生获得真切体验。学生汇报的时候,精彩纷呈,不但提升了认识,升华了感情,而且提高了信息的整理能力。

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延伸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教师设计这样的环节:讨论如何行动,或写建议书、倡议书等。如讨论写“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倡议书,并向身边的人等进行宣传。如果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就收场,那么“我当环保小卫士”的设计就如同虚设,走过场。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纸上谈兵”。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建议被束之高阁,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这只是假设,不需要付诸行动,只要随便说说就行了。因此,教师在学生提出建议之后,一定要让其付诸实践,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践行,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调查

教师课前应该加强调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他们玩的、想的、议的,从学生角度来设计教学、创设情境。如教学《百变之身的背后》,我了解到本班学生家长不少是进城务工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展示劳动者劳动的图片,不仅仅是辛勤的园丁、白衣天使,还出示了普通劳动者感人的劳动画面:他们挥汗如雨,他们皮肤黝黑却十分健康,他们的衣服也许不够干净……之后,让学生寻找自己父母劳动或工作时的照片,跟同学交流劳动的情景。利用这些资料,避免在学生心目中把劳动者变成概念化的形象,真正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加深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认识,让学生真切领悟和体验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价值,培养了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六、乡土资源,优化“品社”教学——开发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础在于学生的观察、生活,从了解、熟悉、适应社会生活入手。因此,学生生活中的乡土教学资源便成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活资源或更有效的资源。它与语文、算术中的公式、知识点学习不同。教材中的许多课例完全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代替。笔者认为借助乡土资源学习品社课更有意义和价值。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家庭、学校、社区等身边的人文、地理、自然、社会风俗都不了解,去学习远离身边的生活、社会知识简直就是好高骛远。教学中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1、走近自然风光

琼中是宝岛之心,三江之源,有许多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有五指山、百花岭风景区;有国家森林公园黎母山;有上安仕紒摩崖石刻群;百花廊桥;有乡村大自然的绿色之美。

2、唱黎苗民歌跳竹竿舞

形式、内容划一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习感到遥不可及。利用唱黎苗民歌跳竹竿舞,既可以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又可以让学生可感、可识、可知。

例如:在教学《迷人的欧洲风情》时,教师让学生唱一唱本地耳熟能详的黎苗民歌,跳一跳竹竿舞等。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也让学生透过黎苗歌舞看到更深远的东西。

3、寻找名人足迹

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心里。如黎族领袖王国兴等等,这都是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而且是身边的历史。

4、调查地方特产

琼中物产丰富,不同的自然环境与历史造就了不同的特色产品。地方特产往往又反应了一个地区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品质。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让学生去寻找家乡特产,介绍家乡特产,以提升道德认知,培养道德品质。

琼中的地方特产很多,吃、穿、农产品中都有。如吃的就有琼中绿橙、琼中蜂蜜、黎苗三色饭、竹筒饭、鱼茶、山兰糯米酒、上安小黄牛等等。还有令人赞叹不已的黎锦苗绣。

5、参与社会劳动实践

劳动实践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品德与社会》教学承载着应有的教学责任。校内大扫除、社区的服务活动、农家的劳作、都市生活圈的买卖交易等都是学生学习品生、“品社”课的重要场所。

6、了解传统习俗

新课标要求:“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琼中民风民俗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如:黎苗同胞的过年、婚宴习俗、三月三、军坡等等。

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中,德育是一个与生活融为一体的道德实践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为宗旨,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启发学生,将情感体验和参与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近社会,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信息技术“同课异构”听课体会

    作为一个刚才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而言,可以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同课异构比赛,我感到很荣幸,在这次比赛中我学习了很多知识,虽然是短短的四天,让我成长了很多,使我在每个教师身上学习了很多的东西。 对我而言,这不是比赛,是成长,是增长知识的地方,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习了很多,看到很多教师的优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比如外国语的宋老师,他将教学的知识点讲解的很清晰,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也没有什么美丽的课件做背景,但是每个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完成这节课的内容,对于每个老师来说这是很难的。 大家都

  • 改一下教学思路:放大镜下的世界

    关于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一课,如果我们按课时上这节课来说,我们这时候是没有这些昆虫,活的,可以观察的,再有,如果课堂上带着这么多的昆虫来,很多女孩子适应不了,再有,有些昆虫的卫生安全问题不能保证,而且课程内容不可能通过一节课的四十分钟就可以观察出来,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果我来教学,我会把时间放在方法的设计和讨论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有的放大镜倍数根本不能看到书中给我们提供的图片,所以,工具的不适宜,也对学生的激趣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这节课,我想要改一下教学的思路:放大镜下的世界. 课题:放

  • 小学(苏科版)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手机》教案

    教学内容:《手机》这一课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苏科版) 六年级下册技术初步《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让美妙的声音响起来》中的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电子类作品,运用学到的技术制作手机。由于学生在六年级上册技术初步《让我们的制作亮起来》一课中接触过电路连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旧引新,由浅入深,让学生轻松掌握技术,体验劳动过程。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生学习、制作的主要方式,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合作品质;让学生在制作

  • 《插入文字和删除文字》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上课的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一篇有错误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文档,之所以选择这篇文档,主要原因是:在之前几节Word文字输入的课程中就是使用的这篇文章,同时,《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文章也是学生曾经学过并背诵过得语文课文,学生对这篇文章十分的熟悉,能够从中发现细微的错误。 很快学生就发现了文中的全部错误,其中,有缺少文字、多余文字等。随后,我用语文写作文的情景来引导学生。当作文中需要插入句子时,则需要使用插入符号来表示;当作文中写错字或多余句子时,则需要使用橡皮、修正液、删除符号等方法。最后说明我们的W

  •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

    《声音》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二单元,学生对声音很熟悉,但很少会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研员顾老师在评课时指出,教师在上课前,首先需解读教材,分析所教内容在整个科学教材中的地位,以及课程标准对此知识的要求,把握各知识间的承接。如:声音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世界的部分,与光、电、热、磁一样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后解读声音这一概念,如: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等。再次分析学生,思考本课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在这节课中,应教

  • 论文:勤工俭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环境内,大多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成长。同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拥有优越条件的家庭之中,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想到别人、集体。许多孩子在家除了上网玩游戏,什么事都不愿意干,更别说从事劳动了锻炼了,真正做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大人说一句,这些孩子就耍小性子,使大人拿他们办法。再就是他们花钱像流水一样,一点也不懂得大人挣钱的辛苦。 让学生们开展剪指甲活动,并且让孩子们把指甲剪下来后赞起来做勤工俭学用,在剪指甲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们看谁攒的多

  • 一年级品德课教案设计:我帮你 你帮我

    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道理。2.能够通过移情感受他人的困难,同情别人、关心别人。3.有帮助他人的实际行动,感受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并学会简单帮助别人的办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揭题: 1.游戏贴鼻子: 1)讨论游戏办法: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名字叫贴鼻子。你看,我们要把鼻子正确地贴在这两个小姑娘的脸上,就算成功。不过,过去贴时,我们还要蒙住眼睛,绕过这把椅子,你能行吗?男女生比赛,指名2人蒙上眼睛。 讨论: **请你猜猜,现在这两位小朋友

  • 微课程《小小摄影展》编写后感

    为什么要开发这一课?为了让学员们向家长同学更直观地展示摄影作品。将数码照片打印成纸质照片,让人视觉观感更强烈。而在校外橱窗中展示,更是让小学员自豪无比。基于此目的,我决定编写这一课。 最早时,学生的纸质照片是展示在计算机教室的黑板上。先是让学生将数码照片送照相馆冲印出来,再将照片交给我。当孩子们拿着纸质照片交给我的时候,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兴奋之情。确实把虚拟的数码照片转换成了实物的纸质照片,感觉那是实实在在的、生动的。最后,让学生贴到计算机教室黑板上,展示给同学看,这让小学员自豪极了。 后来,我打算把这些照

  • 一年级下册健康教案7-15

    课 题 7. 洗手也有大学问 课 时 2 教学时间 4.1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不洗手的危害。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正确地洗手方法。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图说 1. 谈话导入 2. 学习《洗手歌》 二、想想做做 说一说: 1. 我们都有一双小巧手,你的小手每天能做哪些事情呢?做过这些事情之后小手脏吗?你该怎么做? 2. 我的小手做的事情还有哪些?说一说 看一看: 看图,他们这样做对吗?说说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 看一看: 1. 学习六步洗手法。 2. 做一做 3. 说说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