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情趣语文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情趣语文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更新时间:2019-09-10 18:53:28

《情趣语文教学法的理论认识》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自我情趣,“情趣的课堂”呼唤富有情趣的语文教师,鼓励教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演绎课堂,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气氛,用深厚而广泛的知识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当文化积淀越深,它将根植于老师的心里,丰富着老师的教学生活,改变着老师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在课堂上使老师有能力地去使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去丰富学生的思想。教师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要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要变得“与众不同”才能打动学生,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于老师课堂上以及生活中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成为与众不同且有文化的老师,就要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反思,用才气使课堂充满情趣。

2、深入研究教材,整合课程资源

有情趣的课堂是游戏化,是形式多样的,但绝不是表面化的,绝不是重视情感参与而忽视思维参与的。所以于老师特别强调情趣课堂的“趣”,来源于老师要钻研好教材,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是指向学生的“学”的,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使其在课堂上有生长,对于有效完成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老师的教学设计要有难度,但又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样教学点的设计,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技巧,提高学习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有情趣,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的有劲儿的课堂。例如拾景玉老师的《古诗中的儿童》,孙娟老师的《走进李白》,都是在探索如何根植于课本内容,通过整合教学资源,达到拓宽儿童学习视野的目的,力争将一篇课文由薄读厚,将整本书由厚读薄,让学生在挑战自我中尝试成功的喜悦,体验课堂的乐趣。

3、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于老师说:“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这么回事,就不是这么回事路。”细细品味,真是这么回事。“亲其道,信其师”。亦师亦友般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平等、关爱、信任。这就需要老师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之中去,在生活中也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信赖的师长,可亲近的朋友,那么愉悦的教学氛围由此就会产生。于老师喜欢在课下的时候跟学生们玩扳手腕等游戏。目的就是贴近儿童,探索儿童的世界,了解儿童的喜欢,只有这样在课堂的情景中,他才能稚化为一个大孩子,他的语音、强调、角色,才能全身心沉浸在当中。老师应该有着双重角色,能清醒的认识自己是个引导者,同时又是个孩子,本身和大家一起玩。那么这个老师就实现了师生对话的理想课堂状态。“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于老师教育的座右铭之一,也应该成为我们一线老师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相关阅读
推荐
  • “保护=爱护”吗?该如何使用呢

    今天在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选词填空:爱护 保护 (1)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 )它们。(2)我们要( )身边的一草一木。学生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我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另一种则反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我们要(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与学科组的老师争论了一番,没有结果,因为大家都有理由,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但如何向学生们解释呢? 翻阅《词语手册》中发现:尽力照顾,使不受伤害叫保护;爱惜并保护叫爱护。个人认为对于动物应该是保护比较合适,使其不

  •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与情境

    一、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与情境,体现让阅读成为学生有感情的生命活动的人本理念。 阅读是师生、文本形成对话,是思想与感情交流。让学生读不是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读。阅读是情感的生命活动,是有情趣的学习生活。本课以悟情为主线进行阅读,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感情丰富的阅读课堂。学生说到继父鼓励我出门一段时,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体会继父对河子的关心;继父鼓励我为看海做准备,采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你的父母看到你做了了不起的大事时,他们会怎么说?真正读出你真能干,河子。的语气,体会继父的内心情感;结尾处的创设情境师生

  • 《母亲儿子》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析:这是一篇小说,以真实生动的语言记述了发生在一对母子之间的感天动地的故事。文章先写满仓当兵时因公出事,牺牲前,孝顺的满仓请求战友不要告诉母亲,就是为了不让母亲伤心。接着写战友们代替满仓给满仓娘写信,寄照片,满仓娘非常幸福。最后写满仓娘临终前,提出了和满仓几乎一样的要求,是为了不影响满仓干大事业。文章表达了人间伟大的亲情,体现了爱是可以感染和传递的。 全文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讲满仓告别母亲去当兵,满仓因公牺牲,临牺牲前编造了一个谎言。 第二段(第五至第九自然

  • 借助实物解决难点--《爬山虎的脚》主题反思

    《爬山虎的脚》一文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由于作者叶圣陶连续仔细地观察,再加上语言大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所以写得细致、准确、生动,能激起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在上这篇课文前,我在班内询问了一些学生,他们反映对爬山虎的名字是知道的,但它究竟是怎么样的,又是怎么爬的,很不清楚,提前预习的孩子又告诉我,他们读了课文,还是无法理解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孩子们的现实起点与我钻研教材后对难点的把握是一致的。那么,该如何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孩子们真正了

  •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

    对学生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

  • 作文教学:教学生会选材

    经常会看到一些作文教学的,和学生一起做个活动或游戏或实验,然后让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写下来。这样的作文由于基于现实,再说刚刚经历过,学生写时容易得手,中年级时,搞几次这样的活动是可以的,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从根本上领会写作文时需要的感官配合,但到高年级还是这样做的话,就已经有些降低学生的要求了。高年级要学会写身边的事,写生活中的事,如果还是先搞个活动,然后再进行写作的话,那写作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习作的根本问题包括两大块:一是阅读积累,一个是生活经验积累。阅读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事,平时教学

  •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受命作文或者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等僵化的模式里,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我们知道,作文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古语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由此可见,作文就是学生自我需要的表露,是个性得以张扬的一块阵地,是感受得以宣泄的一种途径。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

  • 依托课内自读课,分解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部分教学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它的理论模型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多重智力学说的统整。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

  •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彰显语文教学人本特色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 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得出来的,是学生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这种认识和见解凸显语文教学人本特色。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是语文教师所想和所需要的,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圣人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即能说明: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