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6-04 20:57:21
《角色游戏后的整理环节——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常规培养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孩子离园前来到班级里,发现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纸,孩子们快乐地把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拿在了手里,原来孩子刚昨完手工活动。孩子们都快乐地拿着作品排队回家了,可是却留下了一地的垃圾。我相信孩子不会看不见这些废纸,却没有一个孩子想到要把它们捡起来。角色游戏后的整理环节,各种“点心”也是全部混杂在一个纸盒箱里,“超市”里的物品也是杂乱无章。玩具柜上的迷宫图被一些放满各种游戏材料的箱子盖住……种种情况反映出孩子的整理意识与整理的技能都非常差。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孩子的进步是明显的,从第一天来哭哭啼啼的到现在是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我的心里也感到很欣慰。反思这一个月来的工作,我感觉在常规的培养上,我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理论知识说起来很简单,可是要将他们放到实践中操作时,那就是相当困难了。尤其是面对这么一群天真而又什么都不懂得小家伙,真的是没办法。 我们班的孩子总是很活跃,记得刚开始有个孩子偷偷溜去玩滑滑梯,把我吓坏了。后来想了想,可能是我管的太牢了 ,总是怕把孩子放的太松他们会太野了,结果却刚刚相反。我不管怎么提醒幼儿不可以一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和胡苏萍老师接任了大二班的孩子,对这个班的孩子来说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并不陌生,但对我来说和这些孩子有着很多的心理距离。可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常规,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地开展,这是我在开学初就思考的问题。 开学第一天,由于胡苏平老师摔伤请假了,所以我一个人带班。我热情地接待了每一位孩子,尽管那都是一张张陌生的小脸,但我给予他们的却是一张热情的笑脸,我要让孩子们第一感觉是这位老师也喜欢我。第一个活动开始了,因为孩子们进入大班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于是我首先介绍了这里的活动室、场地、厕所等各个角落。接着
本学期我任教小班,小班的孩子没有大班孩子那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特别是新入园的孩子,对于幼儿园里的一切,都非常的好奇,渴望去接近,去尝试。但是,同样矛盾的是,与家里不一样,家里是一个人,活动是自由的,有着自由的空间与时间。但在幼儿园里,在班里,孩子们和很多的同龄孩子需要有一个很协调一致的时间标准,同时在这个时间段里去做这件事,按同样的标准去完成。因此,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常不能忍受排队,等待或者这样做那样做的规定,还有个别孩子还会闹情绪。这些都需要老师耐心地去指导与安慰。 一个班级良好的常规常预示着这个上班的
习惯从小养成,每个班级的孩子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表现,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善于观察他们的表现,运用好每一个教育契机。 开学至今阴雨绵绵,每天和孩子在教室里开展晨间活动,每个孩子的活动都在我的眼帘,每天总有不同的故事发生。于是,在班中创设了每天一话的常规教育环节,那就是点心前的五分钟谈话。 今天晨间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我的音乐声中纷纷搬动着小椅子,集中到活动室的中间,顿时教室里发出叽叽嘎嘎、哐叮哐噹等声音,细心观察孩子们搬小椅子的情景,大部分的孩子能用两手搬起自己的小椅子,踮起脚尖,像一只只可爱
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尝试着各种适合幼儿发展的班级管理方法,下面,来谈一谈我们在培养小班幼儿常规方面的一些感触,与大家共勉。 一、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常规培养。 1、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常规 在一日的学习、游戏、生活过程中,我们运用音乐来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孩子学会倾听音乐的指令,根据听音乐,就知道应该要做什么,不管他们在做什么事情,例如在玩玩具的时候,只要一听到老师的琴声孩子们会根据音乐的速度进行收归整理玩具,当老师弹奏速度较慢的
寿光市侯镇春晖幼儿园 张桂霞 坚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配合一致,尚若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子的心理。为此,在实践中,我首先召开班会和家长会,教师、家长相互协商,相互配合,制定计划,统一要求,明确职责。其次,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这样会因为幼儿可塑性大,白控能力差的特点而使他们形成不良的习惯。为此,教师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要坚持不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活动中,为了培养大班幼儿很好地保管自
由于小班的年龄特点,总是把鞋子穿反,这不,配班老师又在无奈的对几个孩子说你看,你们的鞋子今天又吵架了,嘴巴都往外翘,谁也不理谁了,孩子们不耐烦的换好鞋子,飞一般的跑出午睡室。 这样的现象每天都有,老师的唠叨,孩子们早已经觉得不在乎了,我该想个什么办法,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有兴趣的去穿好自己的鞋子呢?一节数学课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是为小动物找食物,一边是小动物,一边画了许多小动物的食物,让孩子们帮忙小动物找自己喜欢的食物,并给它们连线,这个孩子们可厉害了,知道小兔子爱吃萝卜,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肉骨头等等,
教育要抓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习惯。习惯究竟是什么?应如何理解习惯的含义呢?我认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人的大脑中建立了稳定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觉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就成为他们的需
在幼儿园里,许多幼儿在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养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如独立进餐、不挑食、自己穿脱衣物、饭前便后洗手等。但是有许多家长却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与在园的表现大不相同:不愿意自己吃饭,从不愿意自己穿脱衣物,出门要家长抱等。在认真观察和分析之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行为教育活动好习惯随身带。 我们从自编故事《好习惯丢了》人手,通过故事的讲述、讨论,让幼儿意识到好习惯是一件特别宝贵的东西,丢失了它,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就会变成一个像小小婴儿一样的活木偶,离开了别人的帮助和照顾就什么也干不了。因此,保留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