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资料 > 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
一节公开课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节公开课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更新时间:2014-07-20 21:35:13

《一节公开课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周老师在进行市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中,需要执教一节公开课。当进行这节公开课的设计、准备过程时,在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与了整个过程。整个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现在根据整个过程,简单的进行记述。

  第一,设计教案。

  刚开始领导安排我们分头设计教案,每个人都设计一个有新意的教案。可是大家在拿到这个教学活动后,真是一个“惊喜”,每个人感觉都不太好设计,无法寻找到让这节课出彩的点。

  后来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就进行了讨论。在设计教案的讨论活动中,讨论的重点是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教学设计流程,同时设计出一个让整节课出彩的亮点。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依然遵照传统课的设计流程。刚开始导入,然后进行语言内容即图片的教学,最后进行情感的升华教育。

  在导入活动中,问题的设计要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好铺垫,做好准备工作。例如,设计了让孩子讲述自己和爸爸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从而引出图片故事。在这个讲述设计上,为了让孩子讲述的尽可能的好一些。刚开始想,单纯的让孩子这样讲述,有的孩子未必立刻就可以想到有趣的事情,所以想提前让孩子画出这件事。可是我们又担心孩子如果看着图画讲述,会不会不利于孩子语言的表达,因为图画的存在从而限制了孩子的语言,会让孩子只注意简单的说出“这是什么”,而不去详细详述这件有趣的事情。最后,我们决定用照片(可以是玩耍的照片,也可以是家庭照),让孩子在看着照片的轻松暗示下,讲述与爸爸之间有趣的事情,这样既方便孩子回忆也不束缚孩子的语言表达。[NextPage]

  中间的教学环节主要靠执教老师的引导,从而完成语言的教学目标。

  在第三个环节中,让孩子在深入体会,挖掘提升孩子情感的目的下,我们想为孩子设计一个惊喜,从而在此处出彩。

  可是想到现在的孩子,想要什么基本上父母都会尽可能的去满足,加之孩子没有定性,想要的东西随时都在变化,今天想要这个,明天也许就会想要另外的东西了,所以为现在的孩子设计一个让他们感到惊喜的事情,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后大家集思广益,想到了放映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或者录像;放映孩子的家庭生活;或者让爸爸为孩子准备一个惊喜的礼物,在现场送给孩子;或让爸爸穿上自己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的衣服,亲临现场;或者为每一位爸爸录制一句送给孩子的话,再让爸爸出现。最后考虑到现实的各种原因和条件,采纳了为每一位爸爸录制一句送个给孩子的话,并亲临现场的设计。本打算集体录像,但是为了更有效果,最终决定由家长自己选择场所录像,由教师负责剪辑。至于亲临现场,比较难以实现,所以又取消了。

  第二、进行了试讲和听课。

  第三、试讲后的议课。

  这时的讨论,重点放在了教师语言、表情的推敲,以及提问、回应的方式方法上。

  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肯定会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在课堂教学上,要想取得某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付出十倍的放大动作和夸张表情、语言。想让孩子惊讶,自己必须完全惊讶;想让孩子沉醉,自己必须首先沉醉。[NextPage]

  在导入中,老师们讨论了哪些问题是多余的、没有意义的(因为孩子的回答太过单一、重复);有些问题教师的回应不应总是简单的重复,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回答,从而使孩子体会的更深入一些,这时教师的提问就可以结合各种夸张的表情。

  在看图时,为了让孩子注意到宝宝的变化从而设计问题,这一出发点很好。可是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尽量多样化,避免孩子总是在重复回答相同的内容,最后一幅图片中,想要让孩子们说出自己若是宝宝看到动物后惊喜之余的表达,在这里又一次需要教师用自己夸张、惊喜的情绪,来带动、感染着孩子们进入这种情境,去体会、去表达。  在看图之后,我们将教师单纯的讲述改为: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述,孩子自由有序的表演,这是试课后的启发,让孩子在动起来中亲身去体会故事。这样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可以避免孩子只是单一的在想象,没有体验。[NextPage]

  最后一个环节,同样推敲了问题的价值性和必要性。之后修改了原来的设计,在孩子讲述完惊喜的事情(这里改为了可以是任何人给予的惊喜,不必非是爸爸,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讲述并理解“惊喜”)后,教师给孩子带来一个惊喜(播放剪辑好的爸爸的一句话)。在看过之后,自然的进行煽情讲述,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和辛苦,让孩子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自然的引出请孩子们送给爸爸一句话这一环节。在这时候教师录制下来,课后作为惊喜送给孩子们的爸爸。同时在录像中,我们将计划使用先进技术,直接将孩子们的录像呈现在大屏幕中。

  第四,整个活动的流程经过反复的修改,最后定为:谈话,说有趣的、高兴地、快乐的事情,字面了解“惊喜”的含义→看图,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讲述故事并表演体会(让孩子在动起来中亲身体会)→讲述惊喜的事情(只要是自己感到惊喜的事情都可以)→体会父爱,将惊喜送给爸爸,送给爸爸一句话。

  第五,除了教学设计以外,还需要执教老师有着良好的教学素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深厚的教学经验等等,要不然也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另外,教学活动中,音乐、课件的设计都是需要经过仔细严密的修改和筛选的。

  第六,通过这次活动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这几点:一名好的老师肯定是一个好的演员;教学设计写的再好、再精彩,它在纸上你永远不会找到它的不足,只有拿来上了,才能让它变得更加精彩;教学过程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进行反复的推敲,不断的修改;人多智慧多,思维的碰撞才会产生火花;试课才会有真实的体验,才能真正看到问题,受到启发。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参加这种活动,从而让自己尽快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班语言《逗蚂蚁》的摩课教学探讨

    在教研组的活动安排下,我选择了小班语言《逗蚂蚁》作为本次行为跟进式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的摩课教学探讨,努力尝试不断更新,不断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分享的意识和经验。因此,我选择幼儿熟悉的蚂蚁为切入点,挖掘隐含在蚂蚁身上的团结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也便成了我们此次活动的主旨,为使教学变得更加的生活化,我对儿歌稍微作了修改,把黄米饭改成了白米饭,这样更符合孩子的实际生活。《逗蚂蚁》这首诗歌节奏明显、内容浅显,短小精练又生动活泼。这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

  •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范例是否需要?

    个人想法:本次研讨的内容是在美术活动中范画是否需要,我觉得美术活动中范画是需要的。范画是美术活动中所需的直观教具,是幼儿描绘各种物像的参照物。幼儿因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大于对活动目标或活动结果的兴趣,范画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则使幼儿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被激发,而直接兴趣经过时间积累形成兴趣爱好。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良好的范画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趣勃勃地进行学习。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积累就没有创新。绘画是一项操作性的能力,是需要经验积累的,

  • 美术组跟进式美术课堂研讨活动

    上周三和四,我们美术组开展了跟进式美术课堂研讨活动,有汤水英老师执教中班美术活动《瓶子的五彩衣》,第一次执教后,我们组老师针对目标定位、活动重难点、活动环节、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研讨。汤老师也根据大家的建议制定了第二次的执教方案。 汤老师是美术组的教研组长,自身有着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对美术课堂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课堂的调空能力较强,在课堂上有着灵活的应变能力。第一次活动汤老师以瓶子直接导入,并以瓶子宝宝要去参加聚会没衣服穿为由很好的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在接下去教师示范的环节,老师给瓶子

  • “一课多人上”教研科学活动:种子排队

    根据大班组的计划安排,一课多人上教研活动今天开始了,有大一班的毛丽娟老师开头炮。她执教的是一个科学活动:种子排队。选自《建构式课程》大自然的语言主题之中。 课前,毛老师根据全组教师的共同商讨,形成了可行的活动方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定数量的蚕豆、毛豆、赤豆,每个幼儿一个装豆的容器。先复习2、3的分成作为活动的开始,然后让幼儿数豆,提醒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记录表上记录每种豆的个数,有的幼儿画圈,有的幼儿画五角星,有的幼儿写数字(大班幼儿多数喜欢用数字作记录)。大部分幼儿全部记录对,只有两个幼儿有错,这

  • 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在学习、探索、研讨、思考中我们一路走来,有困惑也有收获。感触最深的新教材的实施,随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幼儿发展为本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认识到以往的主题活动多以集体教学为主,虽然它突出幼儿的探索与生成,但它要求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多由教师控制活动时间、空间和材料,这样教师很难真正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与主题教学相结合,恰当的使用主题墙 我事

  • 对荷花池幼儿园大班活动《拓麻歌子》的一点思考

    随着教学日常化、常态化观念的日益深入,对教学展示活动我有了新的认识。借用黄琼老师的一句话:看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应更多关注以前而非今天。也就是强调了活动背后的东西,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幼儿发展等等。 对于本次活动,我的总体感受是:选材灵活、新颖;活动定位清晰;结构设计巧妙,实现了有效整合。 首先,选材灵活、新颖。张红老师结合班级幼儿的兴趣点、探究热点,确定活动的内容,这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适合的。拓麻歌子这个话题是生活化的,只有回归生活的话题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才能将不同领

  • 同案异执带给我的——我对"同案异执"的理解

    上周四中午的时候,冯老师把我、李丹凤、谢莲芬、俞娇、陈薇集中到了教研室,我第一次听说了同案异执这个词。冯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大榭幼儿园所参与的教研活动同案异执,使我对这个新名词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所谓的同案异执,就是相同的教案由不同的人来执教,环节不能有任何改变。我觉得挺纳闷的,同样的环节,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会有什么差别呢?除非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差异,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有所不同罢了。 正在纳闷的时候,冯老师已经布置了任务,由谢莲芬开展第一个教学活动,陈薇开展第二个教学活动,而我则进行第三个教学活动。我一

  • “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案例分析

    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中心幼儿园 杜海宁 孙晓云 李增明 一、 主题由来 近来幼儿在上大班后常规较差,部分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做事情鲁莽,很少幼儿能去主动的关心、体谅他人,在家里也事事以自己为先,对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莫不关己。于是进行不一样的我这一主题探究活动。 二、 案例分析(一) 案例实录: 在长大的我的一次照片收集和交流0岁的我、现在的我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自己最大的变化在身高,活动中引导孩子用不同方式进行比较,在用尺进行身高的比较中,孩子有困难了,有的说自己身高是110米,有的说是110,没有单位的,有的

  • 一堂生动的科学活动——即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昨天上午在我们幼儿园的多功能大厅里坐满了三个幼儿园的老师,开展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大家认真观看了上海红黄兰幼儿园的特级教师蒋静的一堂生动的大班科学活动我的体重我知道的录象,虽然没有现场的亲身体验,但通过小小的屏幕,我同样感受到了特级教师的特殊教学魅力。一般来说科学活动都是比较枯燥、单调,且逻辑性比较强的,对老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比较高,对幼儿来说学得又比较乏味,可是蒋老师却能拉家常式的自然而然地引入活动的主题,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一把秤、一张纸这样简单的材料在蒋老师的运用下,贯穿于整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