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帮助孩子摆脱依恋物个案分析

帮助孩子摆脱依恋物个案分析

更新时间:2014-07-21 12:47:50

《帮助孩子摆脱依恋物个案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翔,男孩,刚入小班。

观察实录:开学后第二周,我去小3班上课,一个可爱的男孩在课堂上喜欢大声地回答问题,阳光、自信招人喜爱。可是国庆节后,请了半个月病假的他来到幼儿园后却明显地变得爱哭,表现在早上来园时总有点依恋父亲,舍不得父亲走,并再三念叨:“叫爸爸早点来接。”而且紧紧地抱着自己家里带来的毛绒玩具——海宝。做操、上课、吃饭、睡觉都是海宝不离手。他还变得易哭,对自己的东西顾得很牢。有一次,海宝不见了,他急得不停地哭。

最近,看到他在班级老师们的呵护下又重回到最初时的活泼快乐了。

二、思考与分析

为什么原本很阳光的孩子后来变得爱哭了呢?原来小班孩子的情绪还处于不稳定期,尤其是在刚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时候他病了,两个星期不上幼儿园,对幼儿园感到了陌生,重回幼儿园意味着又得重新适应幼儿园生活。再加上身体上的不适带来的一些挫折和家人在生病期间特别的照顾让他变得有点脆弱了。

许多孩子在情感上有自己的依恋物。孩子过分依恋物品,一般原因有:

1、孩子天生就有一种与父母亲近的本能,总希望能呆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得到父母的爱抚,与父母有身体上的接触。一旦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将依赖转移到具体的物品上。

2、孩子被过度地保护起来,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被禁闭在家中的孩子缺少朋友,内心非常孤独,同时又渴望与他人交往,在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就会在想像中与一些能寄托自己感情的东西交朋友。

3、孩子不够活泼、开朗。有的孩子天性腼腆、害羞、害怕与人交往,只能从一些物品上找到情感的寄托。这些物品让他们感到安全、放心。翔宇的内心应该是阳光的、活泼的,他的活泼表现在:他会大胆地大声地说出心里话,与你交谈。敢于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他只是还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他的自信心和大胆述说的品质,不断给以鼓励,让他摆脱依恋物,重拾活泼快乐。

三、教育措施

1、转移注意力

想起女儿小时候的依恋物:睡袋。她看见睡袋就要吮大拇指。后来我把睡袋藏起来了,她哭着要。我说:“睡袋不见了,它飞走了。”不见了睡袋,她也只好作罢,转移了注意力。不久就忘记了。

一般而言,大多数孩子在生活充实时就会放弃他们所依恋的物品。

有一次,翔宇又来找海宝了,我说:“海宝走了,它说去很远的地方旅游了。”只见他也没有哭,而去做其他事情了。

2、多关注多鼓励

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满期待,充满爱心,充满鼓励。就像小3班的老师们一样,她们悉心呵护孩子,相信孩子总会适应集体生活的,用爱心温暖着孩子的心灵,最终让翔宇适应了幼儿园生活,重新变得阳光自信、活泼可爱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及时的正面的表扬才能巩固孩子的好习惯

    记得孩子刚上幼儿园那时,吃饭掉到衣服、桌上、地面上到处都是,还一会碰洒了,一会咚碰到别人。老师们很是忙活。 有一天吃早点时,王慧茹小朋友把蛋糕渣弄得满身、满地像开花,我看了皱起了眉头。慧慧,把自己地面的面包渣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慧慧瞪着大眼睛看着我,没有动。旁边的张翔看见了,连忙蹲下来帮助捡。我没有批评慧慧,而是表扬了张翔:张翔小朋友真是个好孩子,不但讲卫生,还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话音刚落,只见小朋友们纷纷走下来要帮助捡,连没有反应的慧慧也主动弯下腰。 吃午点时,徐子航小朋友随手把

  • 让孩子在争执中成长

    班上有个孩子叫毛毛,他妈妈在个人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微妙感想》,说的是同事教育孩子的事情。大致情行是这样的:毛毛妈妈的同事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和打你时一定不要懦弱,不要害怕,别人打你一下要还别人两下,甚至更狠点,所以她儿子从小就很大胆,心也挺狠 , 不哭,即使哭也不流眼泪,而且经常是把别的小朋友打了,家长经常被找。但他们回家对孩子依然是他们的教育。他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不要太懦弱。 这事件背后,凸显出新生一代父母们的育儿理念: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吃

  • 让孩子健康成长——远离多动症

    成长如果孩子出现多动、注意力涣散等症状,那么可能患有多动症,医学上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多动症是学龄前期到学龄期这个阶段常见的一种影响孩子心理、行为的疾

  • 论文:探析婴儿恋物行为的成因与矫正

    摘要:恋物行为是 2 岁左右婴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指婴幼儿对特定的物品执着的依恋,他们在有这些特定物品的陪伴时,能获得安全感和慰藉,而一旦离开它们,就会哭闹不止、焦躁不安。本文以个案跟踪的形式,从科学和实践的角度探析了婴幼儿恋物行为的成因和矫正过程,记录了托班孩子壮壮脱离恋物情结前后变化的经过,为今后类似案例研究和工作实践,准备了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恋物行为 矫正 恋物行为在幼儿园、尤其在新入园的托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指婴幼儿对特定的物品执着的依恋,如有的宝宝每天带

  • 从小培养孩子责任感

    早值班临近结束,中班一个弟弟在园门口支支吾吾不肯进门,我看着家长和他嘀咕了一阵,硬把他推进了大门。弟弟流着眼泪,一步一回头地走进幼儿园,我迎上去拉着他的小手,一边哄他一边问他哭的原因一边按常规检查,查完他还是哭着不肯上楼,我只好扶着他一起到班级老师那儿了。老师问他怎么啦?他哭得更伤心了,由于和自己班的老师非常熟悉了,所以他还是讲出了哭的原因,因为昨天回家后忘记排球,也缺少记录了,我们连忙劝他别哭了,但下次要记住老师的要求,完成好任务。 我想这位弟弟还是蛮有责任感的,他对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到难过,不过好

  •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四个“不适应”阶段

    孩子从出生到就业期间有多个成长阶段,从家庭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等,在每个阶段的过渡中,如果孩子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相关能力,过渡就会顺利自然,反之则会逆反、不适应。据笔者的观察了解,认为当今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四个明显不适应的关口。一是从家庭到幼儿园,二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三是从高中到大学,四是从大学毕业到就业。 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不适应主要表现是:不会吃饭和自理;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伙伴分享合作;不适应幼儿园生活规则及要求,造成孩子这些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独生子女在家里有几个家长为他服

  • 让孩子在自由中感受快乐,让快乐与孩子相伴

    快乐是幼儿天真可爱的表现,是幼儿童年中最最美好的记忆,是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幼儿内心深处,他丰富着孩子们的心灵,感悟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孩子的童年需要快乐,不管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幼儿园教育生活中,我们都要尽力做到多多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与孩子平等交流;认同孩子的想法、行为,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做孩子的伙伴朋友,陪孩子一起游戏玩耍等,在家里家长要多抽出时间陪孩子玩,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在幼儿园老师们也要在陪孩子们玩各种游戏活动的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

  • 紧抓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周六上午,我们全体班主任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班主任培训,聆听了钟志农教授的讲座《抓好中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钟教授的讲座从自己种玉米棒子的故事出发,让老师们明白教育孩子要抓好每一个关键期,错过了这个时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效果。整个讲座幽默诙谐、妙趣横生,会场上不断发出阵阵轻松的笑声,我更是听得津津有味,感觉钟教授举的例子非常生动,贴近我们的生活,很多话都让人深有同感,真的很有道理。可是由于学校有活动,提前十几分钟走了,没有听到后面部分,挺遗憾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钟先生说的要把自己的孩子放在

  • 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看了故事《爬上山顶去》后,我就想到这样一句话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故事中的长颈鹿要去爬云霄峰,小山羊知道了说:你爬不上去的,除了勇敢的老虎和灵巧的猴子,我们这儿没有谁能够爬上去。大象先生也说:爬云霄峰?你疯了吗?在我们森林里,除了勇敢的老虎和灵巧的猴子,我们这儿没有谁能够爬上去。尤其你们长颈鹿,腿那么细,脖子那么长,特别不适合爬山。刚开始,长颈鹿也很害怕,只爬了一小段就不敢爬了。长颈鹿的妈妈知道了对他说:今天你爬了以小段,明天再试试吧,说不定能爬得更远一点呢。在妈妈的鼓励下,小长颈鹿每天都去爬云霄峰,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