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9-11-03 17:43:08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 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 “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 真挚友情。
  4.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一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的思路是“集中识字——厘清脉络——聚焦对话—— 改写对话。”本设计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厘清文脉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练说故事; 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变化。提供学习单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转换角度想象人物对话。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 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过程
    一、 交流旅行经历,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 方旅行?
  2. 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后写捺。
  3. 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 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2. 学生自读后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字词。
  (1)交流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2)交流易错音: “咱们”的“咱”是平舌音,“牙齿”的“齿”是翘舌音,“细嚼慢咽”的“咽”是第四声。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 “嚼”和“咽”的意思,进而理解什么是“细嚼慢咽”。
  (3)交流难懂的词语:“作声”是什么意思? “蹭来蹭去”是怎么样的?
  ① 指名学生读一读“作声”所在的句子。
  ② 引导学生想象捉迷藏的场景,从而理解“作声”就是发出声音的意思。
  ③ 指名学生做一做“蹭”的动作,让学生观察怎样的动作才是“蹭”。
  3.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边听一边想一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 交流汇报:( )和( )在草堆里( ),红头不小心( )。在( )的帮助下,( )从牛肚子里( )。
  5. 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预设:惊心动魄、可怕、有惊无险
  三、默读课文,了解旅行路线
  1. 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圈出关键词后,小组合作填空。
  (牛嘴)→( )→( )→( )→(牛嘴)
  (1)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2)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3)请学生根据路线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设计意图:
  小组学习,师生合作画出路线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红头旅行路线的理解。通过在文中找句子,结合“科学小贴士”,帮助学生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
  3. 提问:红头为什么能从第二个胃回到牛嘴?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交流。
  (2)相机出示“科学小贴士”,引导学生理解“反刍”。
  科学小贴士:
  牛吃草时,先不细嚼,把草吞进肚子里,等休息时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
  (3)小结:像这样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童话中去,多有意思呀!这类童话被称为“科学童话”。
  四、指导书写
  1. 出示“旅、咱”等13个字,引导学生把字按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分成两组。
  2. 引导:你觉得哪些字最容易写错,哪些笔画需要注意?
  3. 指名交流易错字及注意点。
  4. 范写易错字。比如:“救”中的“攵”不要写成“夂”;“命” 右下部分是“卩”;“算”中间是两横,不是一横。
  5. 学生自主书写,课后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17个词语。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将生字按结构分类,重点指导易错字,重点突出,指导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迁移运用相应的书写方法, 使写字教学更高效。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 能借助红头的旅行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红头的旅行路线
  1. 在黑板上呈现上节课梳理的红头的旅行路线图,引入:通过上节课的梳理,我们知道 了红头的旅行路线。你能根据旅行路线图简单地回忆一下红头的旅行路线吗?
  2. 学生结合路线图进行交流。
  二、聚焦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悟真挚友情
  1. 布置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直线画出 红头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头说的话。
  学生交流反馈对话内容。
  2. 启发引导:青头、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如何?请认真读(它们的对话,圈出描写红头、 青头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3. 学生交流红头的心情,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1)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代入角色有感情地朗。(相机板书:害怕、悲哀)。
  问题1:红头为什么拼命地叫?
  问题2:红头说的话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省略号呢?
  问题3:红头为什么要哭?
  问题4:红头为什么很悲哀?它心里在想什么?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老师扮演青头,学生扮演红头。
  4. 学生交流青头的心情,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提问:谁能给“急忙”换个词?(连忙、赶紧)谁能演一演 "大吃一惊”的表情?
  (2)引导:现在你就是青头,请你来演一演它着急、吃惊的 样子。(板书:着急)
  5. 教师向扮演青头的学生提问:青头,你这么着急,怎么说 话一点儿都不结巴,也没有像红头一样急得哭起来呢?请学生再次(一读描写青头的段落,圈出关键词句并交流。
  预设1:第十一、十八自然段的关键词“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蹭来蹭去”。
  预设2:第十三、十五自然段的关键词句“不要怕”“你会出 来的”“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一说从青头的这些动作中体会到什么,并通过 朗(读出青头的勇敢、镇定。相机板书:勇敢、镇定。
  6. 同桌合作分角色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
  (1)学生自由练读,展示。
  (2)启发学生思考:从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7. 让学生再次默读全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预设:
  青头和红头开心地一起玩捉迷藏。
  遇到危险后,红头拼命向青头求救。
  青头担心红头,鼓励、安慰红头,还蹭牛鼻子,帮助红头出来。
  红头被救出后,高兴地流下了眼泪,并对青头表示感谢。
  8.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9. 相机引导: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运用智慧战胜困难。青头就是这样做的,难怪课文中说 “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设计意图:
  通过图画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以及谈体会的方式,由读到悟,环环相扣,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感悟红头和青头间的真挚友情。
  三、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1. 过渡:红头的旅行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可以把这么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路线图,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可以用上表现红头、青头心情变化 的词语。
  2. 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3. 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相机提醒一些关键的词句。比如 “蹦、摔、一骨碌、爬、跳、蹭来蹭去”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以及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对话。
  4.同桌之间互讲故事。
  设计意图:
  本环节紧扣前一环节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反映任务心情变化的词语,利用路线图练习讲故事。既有讲故事方法的指导,又有故事内容的铺垫,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二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二关注科学童话理与趣的 结合,让学生借助“捉迷藏——红头历险——好友重聚”这一故事线索及相关图示明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利用牛的胃部结构图明晰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了解童话中蕴含的牛反刍的知识;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变化,体会友谊的可贵。学习过程在图文结合、小组合作中变得更具趣味性。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 会写“旅、咱”等8个字。
  2.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3. 能借助图片和路线图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牛肚子的透视图、①-⑤的序号标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享旅行经历,识记、书写“旅”
  1. 引导学生分享假期旅行的经历,并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2 .导入:有一位旅客也作了一次旅行,不过,它的旅行地点 有点儿特殊,它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识记“旅”字。
  3. 指导书写“旅+提示:右下部分的笔顺是撇、竖提、 撇、捺,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4 .过渡:大家觉得在牛肚子里的旅行会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课文学习,把课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初读课文,了解故事起因
  1. 出示学习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红头为什么会去牛肚子里旅行。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2)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红头躲到草堆里,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进了嘴里。
  2.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至六自然段,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引导学生读好“咱、偷”等生字,学习“答、应”等多音字。
  (1)借助上下文理解生字意思。
  (2)利用组词辨析多音字:
  
  3. 感知红头形象。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青头、红头游戏时的快乐。
  (2)引导学生给这一部分故事取小标题并板书:捉迷藏。
  4. 过渡:可是,不幸发生了,红头被牛卷进了嘴里,一场特殊的旅行就此开始。
  三、 默读课文,明晰旅行路线
  1. 出示默读要求:默读课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圈出表示红头所在位置的词语。
  2. 学生交流汇报。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牛嘴里——第一个 胃一一第二个胃一一牛嘴里——喷出来。
  (2)教师板贴牛肚子的透视图。学生拿序号标签①②③④⑤,上台按顺序贴一贴红头到达的不同位置。
  3. 学生看图填空:
  红头先被牛卷进了( ),再被吞进( ),接着来到( ),然后回到( ),最后( )。
  4. 引导学生给这部分故事取小标题并板书:红头历险。
  设计意图:
  通过贴序号标签,帮助学生厘清红头的位置变化过程,并以填空的方式,加深对红头旅行线路的印象,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四、 再读课文,了解牛的“反刍”
  1. 过渡:红头得以逃脱,全靠谁的帮助?哪些知识帮助了红头逃脱呢?默读课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 根据学生反馈,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并随文指导生字“齿、嚼”。
  3. 过渡:红头为什么要躲过牛的牙齿?躲过牙齿就有生还的机会吗?
  出示句子: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1)指导书写“胃”字:注意“月”的撇要变成竖。
  (2) 出示牛胃图,学生观察,教师引导: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4.引导思考:红头都被吞到牛的胃里了,还有生还的希望吗? 出示句子: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1)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咽”:做一做“咽口水”的动作。
  (2)出示“吞”,学生做一做“一 口吞下去”的动作,比较“吞、 咽”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说一说其他与口部动作有关的字。
  5 .再次出示牛胃图,解释:牛把草吞到肚子里,草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再从第二个胃回到嘴里,这就叫“反刍”。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反刍”。
  (2)教师小结:张之路爷爷可真厉害,借助丰富的想象,把 “反刍”这样复杂的科学知识藏在红头的旅行故事里,科学童话真有趣啊!
  设计意图:
  牛反刍的知识比较复杂,如果单独讲解则趣味性不足。通过自学,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转换成自主探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
  五、 借助图片,介绍故事主要内容
  1. 引导学生回顾前文并填空:
  红头先被卷到(牛嘴里),再来到(第一个胃),接着来到(第二个胃),然后(回到牛嘴里),最后(被喷了出来)。
  2. 指名学生读第二十、二十一自然段,说一说故事的结局。
  3. 教师随文指导生字“眯”,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字中有 “目”,说明和眼睛有关。
  4. 板贴课文第2幅插图,引导学生给这一部分故事取小标 题并板书。
  预设:好友重聚、红头得救、红头脱险。
  5. 引导学生借助板贴的图片,简单说说故事大意。
  六、指导书写
  1. 出示“旅、咱、救、拼、扫、刚、流、泪”8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分类。
  左窄右宽:旅、咱、拼、扫、流、泪;左宽右窄:刚;左右等宽:救。
  2. 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注意点。如:“旅”左边的 “方”先写横折钩再写撇;“流”的右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右下部分要写得宽一些。
  3. 教师范写“旅、救、流”,学生练写8个字。
  设计意图: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复述故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复述支架。利用图片和相应的小标题明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学生提供讲故事的支架,教给学生“利用图片讲故事”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命、胃”等5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 请学生“开火车”(词语表中本)的词语。
  2.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头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红头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体会。
  二、 朗读课文,体会红头的心情
  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第七至十九自然段,画出描写红头表情、动作的词语。
  2. 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出示“拼命、急忙、大吃一惊、 哭、悲哀”,并提示:这些词语会提示你对话该怎么读,自己先试着读读红头的话。
  3. 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旅行的惊险。
  (1)教师引读第七自然段,学生接读红头的话:“救命啊! 救命啊!”
  (2)教师追问:你为什么拼命地叫?引导学生感受红头紧张、害怕的心情。
  (3)教师扮演青头,学生扮演红头,师生合作朗(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朗读过程中教师相机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交流红头的心情。
  设计意图:
  以表演读的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会角色的心情,能唤起学生的角色认同感,跟着主人公哭,跟着主人公笑。在角色中体会,在表演中感悟。
  三、 感受青头的言行,体会真挚的友情
  1. 出示默读要求: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一对 非常要好的朋友?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并完成下面的学习单。
  
  (1)学生默读圈画,完成学习单。教师巡视指导。
  学习单示例:
  
  (2)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学习单,并完善自己的学习单。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单,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段。
  2. 小结交流,回顾青头的言行。
  (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问题1:当红头被牛吞到嘴里拼命喊救命时,青头是怎么做的?
  问题2: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害怕得哭起来时,青头是怎么安慰它的?
  问题3: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鼓励它的?
  问题4: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青头又是怎么做的?
  (2)过渡:从青头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青头的临危不惧、见多识广、机智勇敢。
  3. 小结: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运用智慧战胜困难。青头就是这样做的,难怪课文中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它们真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呢?找出相关段落。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并标上序号。
  (2)学生汇报反馈。
  预设:①第十一自然段;②第十三自然段;③第十五自然段;④第十八自然段。
  4. 同桌分角色演一演青头和红头的对话,加上动作和表情。
  5. 引导学生讲故事。
  (1)引导学生说一说讲故事和读课文有什么区别,并思考、交流讲故事的诀窍。
  预设:讲故事时不用和课文的语言一模一样;可以加上表情、动作或自己的想象讲故事……
  (2)先请学生练讲故事,再指名学生借助板书的路线图和关键词讲一讲故事。
  (3)学生互评,之后同桌互相讲一讲故事。
  设计意图:
  本环节依据课后第二题设计,通过关注青头的言行感受青头的内心世界,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 出示“命、胃、管、等、算+个上下结构的字。
  2. 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要点,教师一边范写一边提示。比如:“命”的撇、捺要舒展,中间的横不能丢;“管”要注意上紧下松,“官”的宝盖要撑住上面,盖住下面;“算”的竹字头和中间的“目”要写得紧凑一些。
  3. 学生练写,展示交流。
  4. 布置作业。
  (1)回家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些科学童话读一读。
  (3)后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板书设计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 u ěr yī shɑnɡ p li hū xī qǐ chnɡ () () () () () p lo ɡōnɡ j fēnɡ l kū lonɡ shěn sh () () () () () sh jin ko biān jiǎo d tnɡ i yōu shānɡ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乖() 幕() 振() 导() 乘() 慕() 震() 异() 秒() 绳() 竞() 伏() 抄() 蝇() 竟() 状()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苏教版第五册课文《小露珠》听后感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作为老师,应该做好审美中介的角色,注重教学技艺的运用,从而让孩子幼小的心灵领悟大自然的美,语言的美,心灵的美,真正的美。今天听了滕老师的课,感受很多,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滕老师这堂课中做到了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以朗读为主线,带领学生感读品悟语言文字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滕老师这堂课能够充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体会语言,同时充分

  • 新老师汇报课《太阳是大家的》评课

    在新老师汇报课上,陈老师上的是《太阳是大家的》这一课,到展示课时她已经上了五次,因为条件限制,前几次无法使用课件。到中心本部又试教了两次。每一次试教陈老师都很认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堂,让陈老师深深感受到课堂的灵活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针对一次次出现的新问题,陈老师能积极地探究调控方法。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地磨课中,课堂教学显得愈加清晰流畅起来。 陈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揭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这堂课陈老师始终以读贯穿整堂课,在读课题时《太阳

  • 人教版第六册《七颗钻石》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 关注学习起点,重视写法指导——《富饶的西沙群岛》听后感

    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明显,分述部分的构段形式也是各不相同,虽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但课文语言优美,是积累好词佳句的典型范例之一。 跟随龚老师一起打磨本节课,三次试教,一次展示,龚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越来越好,课也上得越来越流畅。 一、重视课前预习,关注学习起点 在教研室徐老师的学案导教这一课题的引领下,龚老师在课前让学生做了充分地预习,并通过预习卡予以呈现,先从读课文、生字入手,

  • 作家群模式的带片教学——第二单元反思

    有些课文的内容不是引起我注意的地方,而是作家。如《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我曾经教过她的文章《窃读记》,我清楚地记得文中的一句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因此,林海音这个名字我记忆犹新。今天又读到她的文章,不仅感到似曾相识,更有进一步了解她的欲望,想了解她的成长经历、了解她的写作风格。 本文是她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堂教学下来,学生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不容易体会,毕竟这篇课文是节选的,所以,课外推荐这本书,体会林海音整个童年经历的事情,才能更好地体会作

  • 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恐龙》听课反思

    近日,我听了一位骨干教师执教的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恐龙》,在课上出现的一个教学细节,真的很值得反思。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教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该段时,学生将肉食恐龙读作了食肉恐龙,被老师指出了其中的错误,并通过重读此句以示纠正。听课后,我仔细读了读这个自然段,总觉得学生误读背后还有更值得辨析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仅仅通过让学生重读改正是不够的。 首先,从学生误读原因来看,主要是受了第一个句子的影响。学生朗读第一句话后,食肉一词已经在他的头

  • 《蒲公英》三年级上册课文教学反思

    《蒲公英》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杨亮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听太阳公公的录音、自由读太阳公公的话,理解太阳公公的嘱咐,扣住嘱咐,理解到位。让学生自主提问,如果你想读下去,你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问:蒲公英种子们有没有听太阳公公的话?他们有没有落在泥土里?他们落在泥土里会怎样?他们如果落在其他地方会怎样? 学生根据自己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小露珠》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1.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2.理解课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话故事,一起读课题《小露珠》。 二.分段诵读,理解悟情。 (一)复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夜幕降临了,神秘的小露珠出现了(图片)。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夜幕去寻找小露珠的踪迹。 (1)按你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第一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出示) 第一句:你体会到什么?小露珠很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