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秋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秋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更新时间:2018-09-08 07:38:54

《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秋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的语言美,感受诗所表现的秋天景物的特点,体会诗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秋天之情。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能选择一种场景把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作者书写了秋天中的哪些景物?(植物)
二、整体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描写秋天景物特点的词语。
2、指名学生交流:
熟,消,低头弯腰,穿红袄,披紫袍,举着红缨,红着脸儿,井井有条,蓬蓬勃勃
三、重点品读: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思考:课文中秋天与其他季节比起来有什么特点?
2.这段中哪个字要文章充满了生命力?
把这种生命力读出来,齐读课文。
3.为什么说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下面的小节。
(二)学习第二节
1.指名朗读,并思考这节写了哪两样事物?(秋风,秋香:桂子的香气)
2.请把描写的秋风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秋风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秋风调皮可爱。
(打滚,奔跑)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为什么要用拟人,表现了作者对秋风的喜爱。
请你把秋风的调皮读出来。
3.谁来把写秋香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秋香有什么特点?
(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
(三)学习第三—六节
1.秋风遇到了哪些秋天里的景物呢,请圈一圈。
小路旁(蝉声,野菊花,牛儿,羊儿)
果园里(苹果,葡萄)
田野里(向日葵,稻穗,玉米,高粱)
2.诗中作者抓住哪些词语来描绘果实成熟的特征的?在文中画出来。
3.感受拟人句的魅力
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句,你来找一找,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高粱红着脸儿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高粱成熟的样子和它的作用。)
(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原来静止的画面写活了,植物也好像有了个性。)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对秋天景物的喜爱之情。)
6.谁来把这种热闹读出来?
7.这些秋天里平常景物在诗人的笔下变得非常的可爱,调皮。你能把作者描写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和作者比一比谁描写的更加可爱,美丽?
(1)学生说一说。
(2)小练笔,写下一段话,描写景物的特点。
(3)学生之间交流,修改。
(四)学习第六、七节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
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朗读第六、七节。
2.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1)“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2)“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3.老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珍藏?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五)为什么说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
红更娇吗?
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
让空气更甜吗? 夏天的太阳是火热的。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4.秋天
小路旁:蝉声,野菊花,牛儿,羊儿
果园里:苹果,葡萄
田野里:向日葵,稻穗,玉米,高粱
喜爱、热爱
相关阅读
推荐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长岭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姓名: 分数 : 家长签字: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8分)一、我会拼。(11分)gāo o p q diē dǎo bǐng xī nng sh ( ) ( ) ( ) ( )zhng zhng tǎng ru jn zh j c b ān kāi p( ) ( ) ( ) ( ) ( ) 二、我能找(用给带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6分) 从容不迫 (cng cōng ) 枝折花落(zhē sh)啄食(zhuō zhu ) 屏息凝视(

  • 《草房子》人物印象

    那天新华书店来我校售书,我也加入了买书者的热闹行列,选了一本曹文轩的《草房子》,几个我们班的孩子也跟着买了。我拿回家看了,发现这本书讲的就是孩子的故事,主人公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一个聪明、可爱、善良又总是异想天开的孩子。以他小学6年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叙写了他周围的事事人人物物,大人、小孩、老人那一幕幕或喜或悲,或美或丑,或清楚或朦胧地展现在桑桑眼前,也展现在我的眼前。读这本书,我没有累,是很放松地在读,但与桑桑密切相关的几个人物却又是那么印象深刻,于是就想敲击键盘,将他们再次呈现: 桑桑与秃鹤 秃

  • 秋天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之美,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进行认真朗读、体会。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之美,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

  • 尝试中的精彩——《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寒假读了佐藤学的著作,看了他对于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以及书中生动的课堂实例,使得我的心有些不安分,想尝试着在班级里开展小组活动。以前虽也开展过小组活动,但因为年纪尚小,能力有限,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多的是形式,少的是实质。现在,孩子们已经四年级了,已经积聚了许多与人相处的经验,学习能力也较强了,加上班级两极分化严重,两头的学生多。似乎所有的条件都倾向于尝试建设学习共同体一头。 今天是开展活动的第一堂课,这首诗语言浅显,难度不大,估计学生在理解上问题不会很大。因此,我将这堂课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读好这首诗上。

  • 《风筝》作业设计(四上第10课)

    《风筝》是一篇精读课文,但内容比较浅显,本课的教学以练习为主线进行设计。学生读通课文后,思考: 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根据交流教师板书。 做风筝 第2自然段 放风筝 第3、4自然段 找风筝 第5、6、7、8自然段 这三方面的内容在课后的习题二中出现,细心的学生是完全可以发现。 设计这一练习是希望学生在梳理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概括语言的训练,同时也是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服务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段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我们要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 默读课文,在每一个阶段,

  • “画”出那个人——《习作1》教后反思

    准确地用词,细致地刻画,可以让人物在纸上活起来。《习作1》就是指导学生练习刻画人物形象的,它要求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怎样让学生把人物画活呢?大体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介绍人物的外貌,给所要描绘的人物照个相,让读者有个初步的印象。例如:她的脸上时常带着微笑,一双明亮的慧眼朝我一看,我就会信心十足。这样的外貌描写带上了小作者的情感,她也就在纸上活了起来。 第二步,叙述第一件事,让所要描绘的人物动起来,读者便知道他的习惯动作、表情,甚至想法,形象会更清晰。例如:说着,老师递给我一张餐巾纸。简单

  • 让学生们学会欣赏自己——《一路花香》教学反思

    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明白了一个道理;再次读这篇课文,感悟了一个真谛所以,我选择这一课上公开课。 一、 让学生们学会欣赏自己。 文中的破损的罐子有着不可弥补的缺陷,在骄傲的完好的水罐面前,他非常自卑,觉得自己很无能、很没用,所以它终于在无法忍受的时候向挑水工道了歉,挑水工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让它注意路边的野花。路边的花儿真是美丽啊,在阳光的照耀下竞相开放,色彩鲜艳,芬芳无比。任何一个看到这美景的人都会在心中溢

  • 观察植物的作文500字:不死鸟

    我家阳台上有一盆不死鸟,色如翠玉,状似白菜,精神抖擞,雅致如花。每当我做好作业之后有空,都会去看看它。 不死鸟的叶片大约有五六毫米厚,像一个椭圆形的花瓣,边缘还有细密有序的锯齿形,就像为它绣上了细致精巧的花边。那些锯齿的缝隙里还长出了一颗颗米粒般大小的小芽,小芽们长得十分相似,十分整齐,就像一群穿着芭蕾舞裙的小精灵,又像一群围坐在草坪上的嫩娃娃。 有一次,我又去看不死鸟,看着那些可爱的肉嘟嘟的小芽,忍不

  • 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材料《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课件 古典音乐《阳关三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诗题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