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12册《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12册《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19-03-28 10:34:34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12册《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概括文意,质疑入课。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天游峰,走进天游峰的扫路人,读题。

2.出示词语:

        慈善    褪色       瘦削       炯炯有神

九百多级  飘飘悠悠  顶天立地   层层叠叠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指名读,

边读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特点?指名说

你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天游峰的扫路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用词语导入文本,依托文本,与文本的内容联系非常密切,让学生采用连词成句的方式概括,这样搭设台阶,既降低了难度,又能恰如其分地为后面教学的推进服务,给他一组词语,能帮他理一下表达的思路,让他在学习文本实践语言时多了根拐杖,表达的时候更能言之有序。我认为:要以“学生的需要为目标,以教材为依托来选择切入点。】

过渡:天游峰是什么样的?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合作探究,点拨引领。

出示:合作探究(一)与天游峰对话

学法提示:轻声读课文,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写出来的,通过朗读表现它的特点?

指名读自学要求

交流展示:

课件出示:“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指名读  (你在读这节时,心里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你已经感受到天游峰的高而险)

  谁还能把我们带到那既高又险的峰顶呢?(自由读,练读)

评价: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还有描写天游峰的语句吗?

课件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作者又是怎么样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指名联系具体的语句说说。(列数字、比喻、侧面烘托)这是作者笔下的天游峰,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天游峰的图片。

(出示天游峰图片2-3张,简单介绍: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登峰顶,望云海,犹如在蓬莱仙境,又似在天上神游。故名天游峰。)

【设计该环节时,充分实践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其一,组织学生充分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二,关注学情,抓住生成,相机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其三,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品读重点句,层层深入解读天游峰的“高大、险峻”,既丰富了形象,又同时用朗读把自己感受到的形象和情感表现出来,这样,高而险的天游峰就出现在学生面前。】

过渡:天游峰不仅是武夷山第一险峰,而且景色优美,但作者却无心欣赏这迷人的风景,却对一位普通的老人情有独钟,到底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位老人。

出示:合作探究(二)与老人对话

阅读提示:①了解一个人我们可以“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貌”(语言、动作、外貌)

         ②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描写老人外貌、动作、语言的有关语句,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在旁边写下关键词。

1、指名读要求

2、自学、交流

课件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直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指名读

(1)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

  一套褪色的衣服:见证了老人风里来雨里去,不知疲倦的忙碌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2)引导学生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爱、善良;“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

评价:你从炯炯有神的眼睛看出了老人的健康,会读书,会思考。

【在该环节的教学中,始终围绕“抓词语感受人物,用感受的方式读书”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3)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仔细打量他。

(4)我很奇怪,同样都是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一处放在第三小节,一处放在第八小节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预设: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第3小节描写外貌之前的句子,是什么让作者留意了这位老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天游峰扫路人,那么作者第二次是什么情况下仔细打量老人的呢?第二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具体地说,阅读教学是教学生有思考地读,用心地读,读出人物形象、读出人物内心情感。唯此,才能练就学生的阅读能力。本环节设计时,主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在语言比较中,让学生的思维宽泛走向明晰,情感体验会更准确,脑海中会清晰地浮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扫路老人的高大形象。】

6、过渡:是啊,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位扫路人不仅仅是一位扫路人,他非同一般,作者第二次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仔细打量这位老人的,他们交谈了些什么呢?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1)、老人到底累不累啊?

说出理由。

【“累”亦或“不累”都充分说出理由,学生只有在深入理解文本、真正走入扫路老人内心、并产生敬佩的情感之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享受工作,这是一种自信、豁达开朗

出示:“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 师:这,就是老人离不开这里的理由。你读出了什么?

(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武夷山,对生活很乐观的老人。)

乐于付出,这也是一种自信、豁达开朗

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1、老人说,30年后,我——,可见老人——

(老人对自己活到100岁充满了信心,可见老人十分的豁达开朗)

老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更是一种自信、豁达开朗的精神。

2、我们再来读,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3、师总结:三段语言描写,字数虽然不多,却把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描写得栩栩如生,我们全班一起再来读读。

三、赏词析句,体会作者的“情”。

  课文最后这样写“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笑声”能持续这么久吗?回荡在作者心里的仅仅是老人的笑声吗?)
师:对,不仅仅是笑声,还有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精神,这也是作者不写天游峰迷人的景色,却写一位普普通通扫路人的缘故。作者对这位老人充满了敬意!你能通过刚才我们的理解把句子改一下吗?(注意还可以将句号改为省略号)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到永远。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让学生续作或改写最后一句,不仅给了学生情感表达与碰撞的舞台,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的内涵,这时,学生已经把自己放进文本之中,和老人心连心,情感和谐地融入到一起,文本中的扫路老人已不再是遥远的,陌生的人名,已真真切切走进了学生内心。】

师总结:这笑声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这也许是作者在游武夷山时一个意外而珍贵的收获,作者从内心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四、拓展延伸,写颁奖词

  课件出示:

  假如这位扫路老人能成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你怎样为这位老人写颁奖词呢?练习写

  指名读,师随机点评。

【迁移练笔在课堂上呈现,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动口又动手。为老人写颁奖词,既呼应前面环节对老人精神的感悟,又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作个性化的人物评价。紧密结合了文本的语言特色和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用课文教语文”的意识。】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扫路人高        自信险        豁达、开朗
相关阅读
推荐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一曲荡气回肠的《黄土高坡》声中,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黄土高原,学习第14课(读题安塞腰鼓)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赞叹安塞腰鼓的话?

  • 2014小升初语文评卷教案

    评卷目标:1、 教师通过试卷评卷,使孩子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2、 教师通过试卷总体情况分析,使家长认识到参加培训学习的重要性。 3、 教师通过简单讲解2013年小升初新政策,使家长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评卷难点:教师通过试卷评讲,使家长和教师达成共识。 评卷过程: 一、 开场白: 尊敬的家长,可爱的孩子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家长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评卷大会! 我是阳光教育集团语文组的王小卫老师,今天由我第一个为大家评析这次的语文试卷。 二、 简要分析这次语文考试的整体情

  •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

    课前三分钟:按点:判断:火海,林海,云海,五湖四海,人海,灯海,辞海,花海这些词语中的海字意思是一样的,都比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1、正确 2、错误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大兴安岭以其丰富的森林资源著称于世,被誉为林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这是老舍先生1961年的作品,当时正值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老舍和一些文艺工作者来到内蒙参观访问,随笔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节选于此。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浏览课文,把老师出示的三个句子在书上划出来: 1、我总以为大兴安岭是

  • 听《理想的风筝》有感:极富特色地指导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今天,春光明媚,我在直塘小学参加了三校共同体研修活动。太仓实小的沈芳老师执教的《理想的风筝》一课令我受益匪浅。下面我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谈谈对沈老师的这节课的体会。 一.抓住关键词语作为情感主线,引领感悟文本 沈老师能抓住思念在教学中大做文章,她能以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作为情感的主线统领全文的教学。她以两个主要问题:1.刘老师留在作者(或你)心中的印象怎样?2.作者为什么刘老师这样一个非常平凡的残疾老师?来抓住课文重点组织阅读教学。学生就能十分顺畅地理解课文内容。沈老师善于点拨学生抓细

  • 批六语试卷

    两天的短暂的假期,与暴雪的天气擦肩而过,今天大家又来到学校批试卷了,车行驶到一半的路程,开始飘起了雪花。来到学校,刚拿到试卷时,发现雪已经纷纷扬扬了,从北边窗户望去,房顶上都覆盖了白白一层。一些人的心中仿佛又燃起了希望,希望能堆个大大的雪人吧! 就算堆成了雪人,也不能帮我批试卷,所以我要抓紧时间了,因为仅有一天时间。这学期我仍旧批六年级语文,在组长的安排下,我分到了第六题与第七题。第六题是一道仿写题,有两个小题,第七题是三道选择题。仿写的第一小题较第二题失分多一些,是用不但还这对关联词仿写一句话,在空前还

  • 绘本图画,让顽石开花——《我的图画书论》读书心得

    王苏 ] 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种用一生去秉持的习惯。从孩童时期,我们就该为孩子们选择合适的图画书,也就是绘本,使他们爱上阅读。让我们跟随松居直先生的脚步,发现图画书的不简单 一、当孩子们开始讨厌书的时候 在妈妈们当中,很多人可以给孩子读书,但是每次读完以后,总要给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本书好看吧?哪儿最有趣?你最喜欢哪幅画?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讲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思,通过草原美景、远道迎客、把酒联欢和依依惜别的场景和情景的描述,展示了浓郁的草原风情,赞美了草原风光和

  • 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作者用清新的笔触,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语言简练而生动。作者不仅将山沟里的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把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展现得清清楚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农的勇

  • 《老人与海鸥》课文六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琼中县第一小学 王梅莲,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组人与动物单元中的首篇课文。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老人喂鸥、唤鸥、谈鸥等场景,表现了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情感;第二部分通过海鸥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表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从文章表达的情感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人与动物之间浓浓亲情绘成的动人画面。老人的过世固然让人感伤,但作者想留给我们的并非是悲凉,文章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