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竹节人》教学设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赵丽娜)

《竹节人》教学设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赵丽娜)

更新时间:2019-12-30 13:57:51

《《竹节人》教学设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赵丽娜)》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
  第三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带着目的阅读,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文处于本单元第一课。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要学习:1.根据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的干扰。2.确定内容后,还要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阅读目的。
  本文以回忆性的文笔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也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学生在完成这三个任务时,可以主要聚焦于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阅读,是学习聚焦阅读重点的良好范本。同时,三个任务又是相互联系的。学生要关注文章的整体性,前后关联,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从生活体验角度来看,《竹节人》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儿时的一个游戏的回忆,不但有对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同时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种游戏的喜爱之情,更传达着他对童年生活的眷恋。生活在都市的00后的孩子们阅读本文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虽然他们的玩具更新颖,更丰富,却很难产生这种淳朴的感受。对妙趣纵横、诙谐幽默的文本语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学生对传统玩具有一定认知,对玩具说明书比较了解,这些生活经验为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从阅读策略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前几册阅读策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了批注、想象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都会成为本文阅读的基础,支撑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策略进行阅读。但是,如何选择阅读策略,选择哪些阅读策略,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
  (1)从小到大,你都玩过哪些玩具?最喜欢什么玩具?
  (2)老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你们的不太一样,我们一般都会自创玩具,简单的材料,就可以制作乐趣无穷的玩具。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玩具图片)最后定格在“竹节人”。
  (3)有同学玩过吗?一位叫范锡林的作家,对这个玩具是情有独钟。这里面到底有着怎样的趣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师板书课题:竹节人
  生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
  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作者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独创一格,十分有新意。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出版。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打开话匣子,用教师童年的玩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渗透文化传承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玩具的兴趣,以及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字词的预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1)读准字音,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风靡 俨然 一绺 悻悻然 窦尔敦 偃月刀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鏖战犹酣 赫赫伟绩
  (2)强调字形,听写重点词语后对照修改。
  豁 凛 疙瘩 磕 颓
  (3)理解词语,放入语境朗读。
  悻悻然:形容怨恨失意的样子。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鏖战犹酣:战斗正在进行,场面十分激烈。
  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尝试概括各部分内容。
  2.学生默读,小组交流,教师引导梳理。
  第一部分(1—2):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第二部分(3—17):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以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第三部分(18—29):写“我”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下课后,“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竟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3.运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对文本建立整体感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点拨与练习,夯实基础。此外,引导学生在读后梳理内容,关注篇章,学习概括。
  (四)聚焦任务,引发质疑
  1.聚焦课文前的三项任务,你在阅读时分别需要关注哪些内容?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3—7自然段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8—19段;20—23自然段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0—29自然段
  3. 针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教师引导梳理。
  预设:(1)为什么要写教师玩竹节人的故事?
  (2)关注了这些内容后,怎么完成这几项任务?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结合三项任务进行简单批注。
  第二课时
  (一)回顾任务,明确分工
  1.上节课,我们结合课文前的三项任务,分别关注了不同的课文内容。(出示任务表格,请同学回顾)
  2.出示上节课梳理的质疑,这节课,我们结合这些疑问,继续聚焦这三项任务展开阅读。
  3.梳理方法,明确分工
  (1)之前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浏览全文,筛选提取,展开想象,复述……)
  (2)在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时候,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完成任务时进行实践检验。
  (3)小组成员可以怎么分工?
  小组长:组织讨论
  记录员:结合记录单,记录组内实施过程中的方法。
  观察及汇报员:观察组内是怎么完成任务的? 哪些方法有效,还有其他方法吗?汇总组员的信息,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有目的阅读、解决阅读任务的基本方法,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激发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为有效合作提供支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聚焦任务,展开阅读
  1.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小组汇报时说清楚关注的内容,以及过程中的步骤和方法。
竹节人制作指南
准备工作 材  料:毛笔杆1-2支
工  具:
制作过程 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做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第二步:
第三步:
基本玩法    
  预设:重点关注以下问题的及时点拨
  (1)筛选了哪些信息,提取了哪些信息?
  (2)文本的语言怎样转化成制作指南的语言?
  (3)准备哪些材料,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需要做什么?
  (4)还有哪些细节没有介绍清楚?如:线头打结等。
  (5)联系下文,怎样说清楚玩法?
  ……
  (2)思考:哪些阅读方法用在这一任务中特别有效?
  教师结合任务一进行小结:板书有效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真实情境,真实阅读任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此环节以指南为例,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转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筛选有效信息,提炼统整信息,转化加工信息等语文综合能力。
  3.小组从任务二和任务三里面任选一项任务,运用刚才的方法合作完成。
  4.小组汇报任务二,教师适时引导体会。
  (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出示: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这句带有夸张色彩的句子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正是这样的课桌反而成了我们玩竹节人的好场所。)
  (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玩游戏时的竹节人是怎样的呢?
  出示: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圈画出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指导朗读。
  (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从作者对竹节人的描述中可见竹节人的有趣。
  (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
  (4)思考:斗竹节人真是趣味盎然!你们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小结并板书)
  这样的乐趣,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别人体会到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学生结合任务一的完成进行自主地选择任务,运用有效阅读方法完成任务,并用不同方式来进行呈现,进一步培养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5.学生汇报任务三,教师适时引导。
  (1)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2)追问:你们能够把故事讲生动有趣的秘诀是什么?
  预设: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关联前文,进行合理的想象。
  (3)引导关注老师和“我”的变化,融入讲解之中。
  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小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设计意图】后两个任务的完成,方式不同,但与第一个任务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了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活动链,在言语转换与实践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三)归纳总结,迁移运用
  1.回顾板书:有什么发现?
  预设:(1)阅读时明确阅读目的。
  (2)根据不同的阅读日的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2.出示单元学习要素和文章前的一 段导读,现在你又有了哪些理解?
  3.迁移运用,课后实践。
  结合今天的阅读收获,阅读冯骥才的《花脸》,结合以下任务,聚焦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法。
  (1)向别人介绍花脸的样子。
  (2)讲述“我”闯祸受罚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相关阅读
推荐
  • 冀教版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资料(测试题)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 一、把下面的字按拼音序排列。 漓 瑕 筏 锤 妥 岷 颖 挠 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画出注因错误的音节,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改正。(4分) 1、清幽 (you) 歼灭(qian) 兴致(xing) 解剖(pao) ( ) 2、猜度(du) 填没(mo) 影片(pian) 切菜(qie) ( ) 3、嗜好(hao) 喷香(pen) 占卜(bu) 恶劣(lue) ( ) 4、流淌(tang) 刻

  • 追求训练与感悟的完美结合——《天游峰扫路人》教学片段与反思

    片段二 感知老人的初步印象师:(出示有关扫路老人清扫路面的语句)你们读一读 我循着迎了上去清扫着路面。 想想扫路老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师:现在我们讨论:你对扫路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学生讨论) 生1:我从褪色的衣服,棕色的运动鞋看出来扫路老人很朴实。 生2: 我从精瘦、微笑看出来老人工作勤劳,对工作满意。 生3:我从头发、胡须都白了,看出来老人年纪很大。 师:我们再读一读,感受老人的初步印象、朴实、满足于工作、年纪大。 生4:(学生齐读,我循声路面) 深刻感受老人的特点 师:看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评课稿

    《钱学森》一课生动地描写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和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这里主要谈谈赵亚琴老师课上对于资料的处理。我觉得赵老师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拓展资料,丰厚人物 赵老师在上课伊始,就告诉学生本文和其它课文相比,字数比较少,但是字数少的课文更难写,激发了学生对于课文的探究欲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品质,赵老师和学生们都准备了许多课外资料,比如在了解钱学森回国前在学术上的成就时,先让学生找文本中的话,

  • 教科版六下《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课文举了国家歌剧院与音乐之友协会大厦两例来说明歌剧院、音乐厅的星罗棋布,极富典型性。两种建筑物的描写方法也不尽相同,但都十分有序。国家歌剧院按由外及内的顺序描写,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按由下至上,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来进行描写。 课堂上我重点围绕了这两个建筑物展开教学。从课文的具体词语体会到了国家歌剧院的造型美观,色彩和谐;音乐之友协会大厦的装饰精美、金碧辉煌。学到了词语的描述方法。 《练习4》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中事先让学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布置的时候没有强调:城市雅号和城市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资料中体现一下。今

  • 《观书有感》教学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自身基于读书的心得体会而作的一首诗 。在诗中,作者借半亩方塘里的水之所以清澈明净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暗喻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朱熹的《观书有感》借物明道、借景喻理, 因此,本课教学除了注意古诗教学的一般要

  •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王艳

    一、课文内容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文章既表现出了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有一些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自然段,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第二部分

  • 如何上好古诗词的期末复习课

    袁河小学 常艺露,临近期末复习,学生容易出现浮躁心理,而复习课上又是回顾学过的知识,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上好期末复习课,如何在有效的的时间内高效复习是我们教师哟啊认真思考的问题。 而具体到语文学科又该如何上好期末复习课呢?其实语文知识的获取重在平时的积累,而复习课又不同于新授课,并不是把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而是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学生们不仅要巩固原有的知识,而且要在原基础上有所提高

  •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五次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三、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通过创情景朗读,感受西蒙悲惨命运以及她关爱孩子的善良品质。 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桑娜的内心矛盾,体会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

  •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弦、巍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能说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大家看老师今天和平时有什么变化? 这是你看到了,那你知道我心里想什么? 这是想象到的。 请看这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伯牙在弹琴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