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村小学实际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制度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我们结合农村乡镇中心小学的实际,不断总结、反思,在教师的管理与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的做法是:
一、评价功能——由强调甄别到重视激励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而且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逆性。因此,对教师的表现和水平进行业绩评估以控制和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是重要的,也是目前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中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加之近几年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调到中学或者进县城任教,出现了由民办转为公办的老教师充当主力军的现象,教师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因此,在实际的农村小学教育中的确存在低效的教学和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而要使这部分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提高到预期的水平,实施奖惩性评价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就要在学校公正、公平考核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业绩评估,量化积分,并与教师的职评、晋级、聘任、评优挂钩,使全体教师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在发挥教师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 。一是力求淡化评价的选择功能。如,改变过去班级成绩只排前五名的做法,变为对该学科全镇学生平均学习水平的评定。二是把工作考评和工作竞赛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考评内容,制定《教师本职工作百分竞赛条例》、《班级工作百分竞赛条例》、《少先队工作百分竞赛条例》、《教学常规执行百分竞赛条例》等竞赛条例。
在竞赛中激励,在激励中考评,使考评,既具特色,又增活力。三是坚持教育简报制度。对教师、学生活动的评价,不仅仅是成绩和结果,更重要的是对每次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总结,提出科学的合理化的建议,及时下发简报,使教师明确今后的改进方向。几年来,我们已累计下发简报150多期。四是逐步完善教师奖惩条例。加大对教师奖励的力度,而对教师非能力方面造成的业绩低下不予处罚。每一学年,全镇用于教师奖励的奖金都达近7万元。事实证明,物质性激励对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二、评价内容——由只重成绩到综合评价,过去那种以分数论英雄,只用教学成绩定优劣的做法,是片面的。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全面信息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参照教师的职业性质和专业化要求,从教育者的角度考查教师的素质、表现和成就;从学习者的角度考察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终身学习能力、不断自我完善的表现和成绩;从创造者的角度考察教师的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和革新成就。具体可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德,热爱本职工作、政治学习、师德规范、遵纪守法、爱校爱生,服从领导等;能,工作量、常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班容量、班级管理、教科研等;勤,上下班考勤、病事假统计、参加活动出勤;绩,学校平时的调研测试、期末考试,辅导竞赛等。
教师工作的考评,既要力求全面,更要科学合理,分清主次,侧重于师德规范、课堂教学、教科研、教学实绩等方面。考评时,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能科学和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工作情况。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对核心评价标准不断修改和完善,真正发挥考评的指向作用。
如,在作为教师评价体系中一种必要形式,同时又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关注焦点的考试方面。一是学生笔试和面试相结合,在命题思路上体现新的理念,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考查;二是除学科评价外,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把教学质量考评变成教师自觉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指挥棒。
再如作为教学工作主阵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是否注重了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真正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具体地,我们提出了教师要有强烈的课堂质量意识,要处理五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与教学目标达成的关系,处理好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关系,处理好课本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处理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关系,处理好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评价重心——由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
现在农村小学的管理体制是,由乡镇中心小学对所属村级小学进行管理。因此,对教师来说,就存在着中心校和所在村小的双重管理和评价。其中中心校对教师的评价往往起到决定作用。而中心校对教师的评价,如听课、备课作业的检查等往往是某一阶段的或者静止的,但又是结果性的,对教师活动的过程很难关注,很难看到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进取精神及一点一滴进步。
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促进发展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认为只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其实是对“过去”的关注,并不利于促进发展。评价是一个过程,不仅仅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同时也应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发展的评价不仅需要终结性的结果评价,更需要形成性的过程评价,应是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评价的重心在“过程”。因此,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全程评价。
对教师过程评价的管理重心必须下放到村级小学。要突出村级小学对教师的过程管理,要求各村小充分发挥对教师评价的主动性,制定科学的教师过程管理的考评方案,加强对教师全程工作的监控,并将对教师过程评价的结果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既调动了村小管理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教师的不断成长。
四、评价主体——由学校评价到多元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学校是评价的主体。但同时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即加强学生、教师、学校的自评和互评,倾听家长和社会的评价和呼声,畅通多方面信息反馈的渠道,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为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由于在教育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同事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因此,我们尝试将教师的互评作为对教师定量评价的方式之一。
如,在全镇的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中,相关教师共同参与,互相学习和交流,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同时将教师的互评分作为评比结果的依据,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一要适时,二要引导,可让学生和家长偏重评价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与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些方面可能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因此,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只作为学校对教师评价的参考。
同时,学生和家长在对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对教师的改进与提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应高度重视、深刻反思并及时认识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或者转变某些不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
五、评价结果——由量化评价到质性评价,在量化评价过程中,教师的差异是存在的,但不能只给教师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一个简单的结论。关键是要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中去判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发掘适合教师发展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表现,让他们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因此,量化评价要和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在中心校定期不定期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估过程中,我们要求检查人员加大对教师的指导力度。检查者和教师充分地交流沟通,帮助教师总结优点,查找不足,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教师提出合理建议,以关心的态度,具体指出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如何改进,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如此。听课后,重在交流。 根据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及参与听课的其他教师,彼此交换课堂教学的意见和感受,共同探求改进策略。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主要帮助老教师转变观念、理清思路;而对青年教师,则站在新课标的高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所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每个人都有受尊重的需要。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对不足和缺点与其讨论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质性评价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必然会促进教师的能量在一个团结和谐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
六、评价对象——由被动应付到主动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即使我们非常关注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即使有时我们强调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理解,教师基本上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这样的状态往往造成被评价者对评价的对立、拒斥心理,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反馈、认同,不利于评价的改进和发展功能的发挥。
因而要更多地给予教师人文关怀,让学校的评价管理措施富有人性化,让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得到民主、平等、尊重的愉悦体验,从而营造和谐的评价氛围,使教师由被动接受检查转向自觉参与评价。
一是走群众路线 。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使考评方案进一步科学和完善,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开。并允许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结果进行申诉,发表不同的意见,使考评真正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可。
二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课改的关键在教师,农村小学课改的关键在青年教师。建立青年教师成长信息库,定期进行拔尖人才的评选。让青年教师提高认识,自我加压。 尊重教师个性,帮助教师制定个人的发展目标,并为教师提供尽可能的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不断进取—反思—进取,在反思中变“结果”为“新起点”,在更高水平上获得整体发展。每年,学校用于教师培训进修的资金达2万元。
以上只是我们在教师评价中的一些思考和点滴做法。对于教师的评价,《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育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产生一种持久的、自发的、从下而上的积极性,对教师的评价还应着眼于未来,注重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就目前农村小学的实际状况来看,发展性教师评价仍是一种“理想型”的评价,它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对于学校来说,应当进一步思考、研究,如何科学地做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工作,使教师评价真正“以人为本”,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石和催化剂 。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自身不断成长,这所学校就一定能成为有旺盛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