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常规培养教育
快乐午餐,营养又健康——培养良好进餐行为

快乐午餐,营养又健康——培养良好进餐行为

更新时间:2016-01-11 13:52:20

《快乐午餐,营养又健康——培养良好进餐行为》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常规培养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案例】当幼儿坐到桌边开始吃饭了,老师催促吃饭也开始了——“今天,我看哪个小朋友吃得最快。”“谁第一个吃好饭,就奖励他一个大苹果贴纸。”“吃完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玩玩具。”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老师又常常会提醒幼儿:“看,XXX小朋友吃好了,老师最喜欢他了。”“XXX,吃饭快一点。”即使大多数小朋友都吃好了,还有个别幼儿仍在进餐时,老师仍然会说:“就你们几个,每天都这么慢。”这样的事情是不是也常常发生在你的班级里呢?

被誉为“美国孔子”的爱默生说过:健康是智慧的标志,是愉快的标志。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一、培养良好进餐行为的重要意义:

第一,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增进儿童身心健康。

第二,良好的进餐行为,有助于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二、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规范细则:

1.饭前洗手,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用餐,尽量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2.学习使用勺子吃饭,不用手抓饭。

3.餐后会用湿毛巾擦嘴、擦手,饭后漱口。

三、进餐前:进餐文化浸透

   户外游戏结束后,就到了午餐时间。这时孩子大多比较兴奋,甚至有些浮躁,幼儿带着兴奋的情绪进餐,不仅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也无益于饮食习惯的养成,这时我们会组织孩子开展每天五分钟的饮食文化小交流。

1.说一说。可以根据当天的食谱组织谈话分享活动,引导幼儿说一说今日食谱中各种食物的样子和味道,也可以让孩子猜想一下,今天的菜肴中会不会有红色的西红柿、黑色的黑木耳等。

2.听一听。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有时我们会选择一些轻音乐让孩子欣赏,使孩子尽快从兴奋的状态中安静下来。

3.看一看。寻找其他国家或少数民族的进餐礼仪或风俗习惯的视频、图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了解不同的饮食文化。

四、进餐时: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

(一)营造舒适的物质环境

1.按需调整桌椅摆放方式。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会不时的改变桌椅的布局,激发幼儿的进餐兴趣。如拼桌,将两张原本独立的小桌子拼成两张长桌子让幼儿感受到用餐环境与日常活动环境的不同。2.用音乐营造美好的进餐氛围。为了让幼儿放松心情享受美好的午餐时间,我们会选择一些节奏舒缓、柔美的钢琴曲,如《爱的序曲》、《天堂的大门》等在幼儿进餐时播放。

(二)优化进餐的心理环境

1.合理组织,关注个体差异。由于幼儿吃饭的速度不一,有快有慢,我们会让动作慢的小朋友先吃,让她们有更多的实际来自我调节,不会因为落后而自卑、沮丧。对于偏食、挑食的幼儿除了正面引导,还请幼儿回家种一种蔬菜,如胡萝卜、葱等,在自己付出劳动的过程中,认同一些原本不喜爱的食物。

2.满足幼儿心理需求。每个星期有一天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座位,在进餐的过程中,允许幼儿有适当的交流,这不仅可以增进食欲,也可以让他们体验到进餐的愉快。

五、进餐后:安静的餐后活动

1.散步活动。餐后带着小朋友在园内或户外散散步,看看植物角,既能促进用餐后的食物消化,又能适当消耗体能,为午睡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语言活动。餐后我们也会组织幼儿进行阅读、讲故事、手指谣等语言类活动。

3.音乐放松。有时会选择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孩子们欣赏。

回到最初的案例,由于老师催促幼儿吃饭,导致幼儿将迅速吃完作为第一目标。进餐,本该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就带有了目的性。那我们怎么引导才适宜呢?①进餐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正面引导,营造温馨的进餐心理环境。②不要把吃得快当成进餐评价的唯一标准,多关注幼儿的咀嚼情况。

幼儿在园的进餐教育,应该从小班开始引导,在中班巩固练习,而到了大班时,就转化成自觉的行为了。我们衷心的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顽皮幼儿听话儿从午睡抓起

    这一届班里的顽皮幼儿在班里很有一股势力,源、喆、灵是同一个早教托儿所过来的,都属聪明又调皮的类型。但各有特色,源调皮但与老师、小朋友关系较好,思维活跃,当行为不当时能接受老师的批评,但老师有时不顺他意,他会话语中朝老师发火;喆个性中有非常强的一面,反叛性较重,喜欢挑战大人的权威,爱说反话,敢当面和老师对着干,经批评后改正态度较好,认错较快,但屡教不改,有时会欺负弱小的孩子,喜欢和能干与大胆的同伴做朋友,特别喜欢和灵在一起。灵是其中最厉害的一个,脑子聪明,学本领快,但非常老油条,在活动中不懂得谦让与等待,自

  • 不爱午睡的欣欣——用情解读童真

    观察记录: 第一次与欣欣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非常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针对欣欣这种情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来晨晨还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接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欣欣掐我!原来又是欣欣在睡不着的时候

  • 家园一致 培养孩子良好的秩序感 (中班)

    午睡一个小时后,几乎所以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妍妍、婷婷等几只小猪的鼾声此起彼伏,就像一首温馨的协奏曲转身,见文文又弓着身子半蹲在床上:文文,要不要小便?已经尿尿了。掀开被子一看,整个枕头都湿透了、裤子湿了、两只袜子也湿透了他是蹲在枕头上尿的,而这样的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 尽管已经是中班的孩子,可是不论在集体活动还是日常活动中,文文总是游离在活动之外,不能真正参与进来:上课时自顾自地起身小便、喝水;午睡时常常难以入睡;午餐时把饭粒菜叶挑得整张桌子都是;画画时把油画棒记号笔涂在桌子上、地上;做操时满场奔跑当这

  • 养成教育从幼儿抓起

    南江县红光乡小学 养成教育从幼儿抓起 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机灵的做事能力,四川省南江县红光乡小学把养成教育从娃娃抓起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该校的做法深得家长和社会人士赞同。 每年秋学期是幼儿入园的时候,他们年龄小,离开父母感到孤单,全凭幼儿教师细心、耐烦,在新的起点上全靠老师循循善诱的育人方法,来唤起幼儿感知和认知能力。怎样才能留住两三岁孩子的心,老师的一言一行和动作表演才能让天真活泼的孩子受欢迎呢?该校在6个幼儿班中切实做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手段更新,活动内容多样。首先从小班开始,注重训练他们的

  • 强化班级幼儿的规则意识

    本学期我们将强化班级幼儿的规则意识、自制能力作为工作的一项重点,并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我们引导孩子对规则意识的理解,让他们体会、感受其中的利害关系,懂得自觉遵守规则,并能学会控制自己,提高自制能力。我们针对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耐心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只有保持良好的常规,才能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地开展。开学初,我们一方面继续抓一日的生活、学习常规;另一方面,引导小朋友帮助新朋友,做到一步到位,使新生也能较快的适应班级有序的生活与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同伴资源,设立了值日生制度和每星期的小班长

  •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总结

    寿光市羊口镇中心幼儿园 刘金萍 幼儿教育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至关重要,如果给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受益一生,否则遗恨终生。因此我们根据保教精神,今后要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发展,为使其有章可循,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将这一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结合活动课的科学安排,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保教活动中从小事做起,逐步教育孩子把使用的东西放回原处,如幼儿在玩完玩具后要将其放回原处,凳子不坐了将其推到桌子底下通过做一些琐碎的事情,根据教师的要求逐步教育孩子总是把东西放

  • 班级常规管理:规则制定不是为了束缚孩子

    作者: 嘉定菊园幼儿园 袁征 中班刚刚开学,孩子们在经过了一个自由的暑假生活后,行为习惯上就会显得很松散,如果只注重管和说教,又担心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怎么样的一种方式能够让孩子有规则的做事和顺利的开展活动呢? 1、规则制定不是为了束缚孩子们,而是让他们主动地去做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是非观念还很模糊,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耐心的引导如:小羽是个聪明顽皮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动不动就跑到教室外面或者睡觉间,经常在教室会找不到他,让我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后来我跟她说:小羽是不是很喜欢玩做迷藏的游戏?下次

  • 要走到老师面前轻轻地告诉老师

    说话声音大和说话声音小都是一种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中,小朋友说话声音太轻别人听不清,声音太响又会影响别人。最近,班里的个别孩子说话的声音就特别得大,而且是在别人安静的情况下突然发出一个很响的声音。如:教师在活动中或孩子们吃饭时,突然某某叫起来:老师,某某在讲话。老师某某把我弄痛了。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班级的课堂秩序。我曾好几次对有这种行为的孩子进行了教育。因为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不良的习惯。 其实,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有大声喧哗的习惯呢?我想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告诉我们吧。于是,

  • 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觉得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更像是他们的大家长,孩子们喊着我们好妈妈、好阿婆。每天和我们的待得时间比家里人陪伴的时间还要长,孩子们更像在幼儿园里过生活。而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该如何促进呢?那就要看孩子们需要什么,他们的发展特征又是哪些,针对孩子们的需求、不足,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发展。 孩子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而健康则是指,不仅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