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读《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感

读《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1 06:43:58

《读《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都要凭借语言,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充分借助各种符号进行探究、发现的复杂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信息交流,使感知周围世界的第一印象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又通过语言等方式表达出来,这不仅使幼儿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更为清晰,而且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科学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幼儿在新奇、好奇、探索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操作,在活动中自然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别人,从而奠定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力的重要作用。
一、找准切入点,激发幼儿说的兴趣,给予说的机会、说的空间
1.遵循年龄特点,寻找贴近生活的科学活动,引发想说的愿望
幼儿是最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有效促进他们的发展。幼儿科学教育应当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学习和探究对象。现代科学教育观认为: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科学奥秘、科学魅力的真正源泉不在书本,而在于大自然和生活中。因此,科学活动在内容选择上一般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只有在与大自然、真实生活的亲密接触中,才能大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幼儿才有表达的源泉,想说的愿望,语言运用的载体。如:神秘的影子、可爱的蚂蚁、乌龟吃什么,秋天里各种各样的菊花、参观蛋糕店、了解又脏又臭的河水是怎么来的等活动,都来自于大自然和幼儿的真实生活。
2.为幼儿创设平等、尊重、民主的活动氛围,鼓励幼儿大胆说
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的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和经验水平,创造宽松的探究氛围。科学活动是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空间的良好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尝试让幼儿大胆、创造性地去想、去提问、去表达。只有善于提问的人,在发展上才能有希望进行创新。即使孩子说得不正确、不完整,也不能“好心”打断孩子的话语。教师要学会“忍”,不能在语言与思维中包办代替,而应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分享幼儿的发现。因为教育本应成为“一种对人性没有压制的教育,能够消除儿童的焦虑和压抑感,建立安全感,能够使儿童进行体验和发展的教育”。如在一次玩气球的活动中,幼儿对飞在空中的气球感兴趣,他们都将自己的气球放飞,大声地嚷着:“我的气球飞上天啦”“我的气球在打转转”“我的气球在跳舞”“我的气球在嘟嘟地打屁屁”“我的气球飞到地上转圈了”“气球好高兴啊,我也很高兴,我和气球一起跳舞,哈哈哈……”在欢声笑语中,幼儿自由地表达事物特征和内心感受,很多平时话语不多的幼儿也在此刻尽情地表达自我。
二、科学活动锻炼思维,给予幼儿更多表达的机会
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将观察、操作和表达有机整合。幼儿主动尝试操作尤其重要,每一个操作活动,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边操作边动脑筋,面对一个未知的答案,我们应该怎样寻找途径解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又通过怎样的努力,尝试了哪些方法,运用了哪些材料,又有什么现象出现……幼儿表达的过程一方面反映了其操作步骤,反映其思维运动过程。另一方面,说的同时还可以自然纠错,当“说的”和“做的”不一致时,该如何改变方法。如在科学活动《蛋宝宝浮起来了》中,幼儿会大胆表达自己的实验步骤,“我向杯子里加水、加糖、加沙,蛋宝宝还停在下面,我又加了许多许多的盐,盐化了看不见了,我用勺子搅拌,蛋宝宝就慢慢地浮起来了……”
三,幼儿在收集整理、记录信息过程中会说、善说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某些过程或现象,仅仅用语言来表达或交流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内在的需求了,此时,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感官,通过各种记录方式和表达符号来发现、寻求科学奥秘。如大班幼儿对身边的影子十分感兴趣,我们利用幼儿的兴趣点,生成关于影子的探究活动,活动之一是手电筒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幼儿借助符号、图表、绘画的方式,很快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帮助自己理清了表达思路。“手电筒在上面时,影子就在下面,手电筒在左边影子就在右边,手电筒在右边影子就在左边。”“手电简直射小球时,手电筒离小球越远影子越小,手电筒离小球越近影子越大。”“手电筒倾斜时,手电筒不动,小球离手电筒越远影子就越长……”通过观察记录,幼儿逐渐找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幼儿描述事物的思维更清晰了,幼儿学会了想,学会了做,也学会了说。运用不同的符号记录收集让知识更系统化,有利于知识的传递与共享,不仅培养了幼儿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了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更有利于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学会有条不紊地表达。我们更惊喜地发现,幼儿将学会的方法在其他活动中加以应用,学会了知识经验的迁移。
教师利用幼儿的探究天性和语言发展关键期,将幼儿的科学探究天性与幼儿语言智能进行有机整合,使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丰富语言经验,发展思维逻辑性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成为自己语言的主动建构者,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会说、善说。
相关阅读
推荐
  • 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教后反思

    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并知道鸡、鸭、鸟都会生蛋,而且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于是,我利用信息栏,请家长配合我们的活动,在家和小朋友们认识和观察一些蛋类,让他们先接触一下实物,并让幼儿带各种各样的蛋到幼儿园来。 开始我出示鸡蛋,问:这是什么?是谁的蛋,幼儿对鸡蛋比较熟悉,都能说出。再出示各种蛋,让小朋友观察各种蛋时,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孩子们展开了讨论。你们认识这些蛋吗?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蛋吗?你知道什么动物会生蛋吗?,让幼儿认,并在课件上出示对应的蛋和动物。小朋友在观

  • 有效组织科学活动 让科学融入幼儿生活

    在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都有可能提出一些疑问。当孩子对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到好奇、产生疑问时,我们不仅仅要让孩子知道一些科学的概念,认识具体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鼓励孩子大胆地猜想、发问、验证。我们每周都有科学活动怎样将这些科学活动融入幼儿的生活,引发幼儿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活动内容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科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把科学活动的目标要求和幼儿的生活联系,运用

  • 关于科学活动中“支架教学”实施策略的探讨

    大唐镇中心幼儿园 赵 丹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以及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态度,使我们认识到科学活动不应该等同于以往的常识教学,也不应该只是加些新内容和动手操作的常识教学,新《纲要》明确指出了科学活动的目标:保持幼儿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意义;关爱环境,珍爱生命。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靠已往教师传授为主,幼儿倾听为辅的传统常识教学模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据研究,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幼儿不能客观地

  • 把握探究契机,守住精彩瞬间——谈科学教育的有效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改的深入,科学教育正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变走向动态,从单一走向多元。那么,教师应如何打破时空的界限,适时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呢? 蹲下身来聆听童声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学活动是师幼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活动中,我常常使用这样的话语:你给大家说说小猴子长得是怎么样的,好吗?、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关于企鹅,你还想知道什么?在这样氛围中,幼儿的心情自然是舒

  • 反思科探室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读罢《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第一感觉是这本书真好,很系统地归纳、梳理了幼儿科探室内可以开展的游戏,对我们开展科探室游戏很有启发,启发了我们开展有效时可以从这几个大方面来设计游戏内容,避免了开展科探室游戏时的盲目性,而反思我们目前科探室游戏的开展情况,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其一乱。 科探室内的材料非常丰富,有成品、半成品、废旧材料,兼顾了软的硬的、不同材质的等,有句话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可这里的材料显然更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想这样的材料摆放过于开放,既没有一定的

  • 《我和空气做游戏》科技主题周之感想

    本周是科技主题周《我和空气做游戏》的第一周。如何建构本主题?选择哪些科学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又能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呢?经过与组里老师们的商讨,我们认为,第一周的重点应放在对空气基本特征的认知上,有了对空气的基本认知,才能接下去认知空气的流动,空气的力量等等。为此,我们精心选择了四个活动来进行。 第一个活动《空气在哪里》。在本活动中,我发现,对我抛出的问题你们知道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这几个问题,孩子们的发言十分热烈,而从孩子们零散的发言中,我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们对空气有一些模

  • 中班科学《有趣的弯洞旅行》听后感

    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首先是对一个教材的成功选择,那么什么样的教材是成功的教材呢?我觉得首先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要有可挖掘的高度或者是深度,要给幼儿能力提高的空间。在本次沈老师的科学活动《有趣的弯洞旅行》中,这两点就体现得很明显。 首先是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所谓的弯洞是用幼儿平时的积木组装起来的,孩子们爱玩积木是普遍现象,但是谁又会在意这个弯洞呢?沈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个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点,让幼儿通过操作尝试将多种材料通过弯洞。对这些熟悉的材料产生的新任务,孩子们当

  • 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各种植物

    春回大地,幼儿园院子里柳树变绿了,小草发芽了,太阳暖暖照着,和风轻轻地吹着,舒服极了。这样的好天气里,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多做户外活动。一天,我蹲在小种植园旁边看变绿的麦苗,几个孩子也围过来,我随口问:认识这是什么吗?葱。王哲大声回答。我摇摇头:不,这是麦苗,你们看春天到了,麦苗变得绿油油的。王哲扬起小手,指着另一块地里的蒜苗满脸自信地说:噢,那是葱。我不禁哑然失笑,想起了以前读到的那个学生把麦苗认成韭菜的故事。大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没想到我们地处城镇的孩子对这些粗浅知识的认识也这样少得可怜。

  • 科学活动自于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有一次,我带领幼儿在户外散步,突然一位女孩子好象看到了什么,害怕地叫着逃开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条蚯蚓。而男孩子看到蚯蚓后可兴奋了,都想伸手去碰一碰。而大多数的女孩子都说:呀!好恶心的蚯蚓,看了使人害怕。说着,就走开了。我觉得此刻是认识蚯蚓的最好时机。因为蚯蚓不是随时能找到的,平时观察蚯蚓只能选择图片,而今天蚯蚓活生生的在小朋友的面前,幼儿会更有兴趣地来观察。于是我让幼儿围着蚯蚓站成一圈,通过一些问题来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我问幼儿:小朋友们!蚯蚓的身体长得是怎么样的?幼儿回答:它的身体细细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