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0课《詹天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0课《詹天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8-03-22 18:07:44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0课《詹天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材简析]  《詹天佑》一文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写了他不怕困难,不怕嘲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当地险恶的自然环境,还要引导学生去揣摩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更要启发学生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与詹天佑的言行联系起来思考。
如此聚焦詹天佑,就能使学生在反复阅读、比较、品味、思考的过程中,走进文本的深处,走进詹天佑的心灵,从而使詹天佑的形象能够立体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詹天佑的身上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爱国的精神和创造的才智。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争夺、争持各造一个句子。
3、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争夺、争持各造一个句子。
2、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搜集詹天佑的资料
[前置性作业]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读熟课文,理解并区别:争持——争夺。
3.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人物品质。
3.文中提到的两中凿进方法及“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两课,我们认识了世纪老人巴金,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詹天佑。
板书课题,讲解“詹”字的写法。
2.投影出示詹天佑画像,提问:你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
3.介绍詹天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自读情况
(1)    认读词语
詹天佑  轻蔑  嘲笑  勘测  陡坡  攀登  讥笑  泥浆  岔道口  外宾
经纬仪  竣工  藐视铁路干线  交通要道  要挟  联结  请教  当地  困难  差不多
阻挠  争夺  争持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艰巨  毅然  周密  精密  勉励  坚持  攀山越岭 
居庸关  隧道  回击  赞叹不已
(2)理解词语
争持:争执相持不下争夺:争着夺取。
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不一样?
争持:为事情争(说)     是语言方面的。
争夺:为事情争夺、争抢   是行为方面的。
 谁与谁争持什么?谁与谁争夺什么?
你与谁争夺过,为什么? 你与谁争持过,为什么?
   指名学生造句,运用词语说清事情的经过。
(3)分小节朗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层次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的经过,那么哪几小节是具体写修筑铁路的呢?其余小节又写了什么?
2、分段
一(1-3)清政府在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的情况下,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二(4-6)詹天佑带领工人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三(7)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
3、齐读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写近义词
争夺(     )    争持(      )    藐视(      )   嘲笑(    )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3年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期课外阅读试题

    A2013.响水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课外阅读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教海伦说话的老师是 海伦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是 ,被误认为是抄袭之作。 3.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 ,新学校用 当教室。《窗边的小豆豆》 4.太平洋有一个岛屿,形状像侧躺的海豚,卡拉娜在岛屿上孤零零地生活了 年。《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孤岛上生存了___ ___年。 5.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有一个爱情故事为大家熟知,其女主角是朱丽叶,男主角 是 。中国戏曲中也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其男主角

  • 在模仿中放手——《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在课文的什么地方事宜设计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到底该怎么开展?怎么样合作才算是有效的?种种小组合作的疑惑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在这种心惊胆战中,我还是努力地尝试着。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课《轮椅上的霍金》中,我在细细体会霍金的非凡这一板块,用上了先模仿,再放手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范学第一片段:回顾病魔折磨下的霍金非凡地活着 1.让我们一起来细细端详一下轮椅上的霍金。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关键词,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两个彻底) (3)指导朗读。 2.(出示图片) (1)简要概述其外貌。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评课稿

    《钱学森》一课生动地描写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和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这里主要谈谈赵亚琴老师课上对于资料的处理。我觉得赵老师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拓展资料,丰厚人物 赵老师在上课伊始,就告诉学生本文和其它课文相比,字数比较少,但是字数少的课文更难写,激发了学生对于课文的探究欲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品质,赵老师和学生们都准备了许多课外资料,比如在了解钱学森回国前在学术上的成就时,先让学生找文本中的话,

  • 诗歌教学三要——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长江之歌》教后反思

    1.要抛开频繁分析。诗歌是浪漫的,朦胧的,充满遐想与诗情画意的,它的解读更趋多元,频频的分析会使多元标准化,消散诗的美感,缩小想象的空间。本课教学,只要抓住课题中的歌去感受长江值得我们赞美的地方,然后重点理解中心句的含义: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的真正含义。 2.要着眼体裁特点。到了高年级,我们的教学加大了写作特色的成分,课堂由此也显得理性起来。语文是一门情感的学科,学习语文重在感悟与体验。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我们可以趋向于理性,而诗歌教学或是散文教学还是应该把握体裁特点,做好以情动人,用情牵发。从

  • 2015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从中获取哪些信息,以及如何读东大自然的文字。3.创设探究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 的语言特点。 4.感受大自然的奇趣,点燃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创设探究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 的语言特点。 2.感受大自然的奇趣,点燃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就曾经写过一篇科学小品文,形象的称它们为--(齐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一、主要收获:在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采用粗放的原则。抓住一个点,将这个点作为展开教学的基准,如《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表达人物美好的心灵。在重点句子的教学上,将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加以迁移和运用。如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最后一个环节又设计有一个想象写话的训练: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焉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此时此刻,我想说 只有在品味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

  • 问题设计要少,抓住关键求突破——《詹天佑》一课教学反思

    曾在一篇评课稿中看到这样的一句话:讲解一篇文章,切忌出现一系列的过碎的没有意义的问题。能设计一个问题解决的,决不设计两上问题。否则,会把学生的脑袋提问大了,提问胀了,提问麻木了。最后,可能搞得连老师都会觉得乱七八糟、不知所云,很难把握文章的重点,就甭提如何突破了。我觉得此话说得很有道理,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于勘测线路部分我只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品读勘测线路部分,抓住关键字词或者是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詹天佑?可以在书上写写批注。 但在试上的过程中这一部分我却花了足足15分钟的时间,当时自

  • 让花朵在寻梦中绽放——《一棵小桃树》教学简案

    唐小平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小桃树历经的磨难和我成长过程的关系,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3、初步体会明暗线并行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学习小桃树为梦想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初步具备直面风雨的勇气和正视生命挫折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小桃树历经的磨难和我成长过程的关系,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明暗线并行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澄迈县瑞溪中心学校 廖秀进,授课班级:六4班 授课类型:阅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掌握多音字转的读音及 诞、锲等字的写法。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文本语言及标点符号生动,准确的特色。 3、组织学生了解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 4、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增强自己发现真理的信 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1、能从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