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0-03-26 16:54:3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本课以探索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倍数关系为重点,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应用求圆的周长的问题,还为以后学习求圆柱的侧面积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喜欢自己动手实践,教学时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已经有了圆的周长的一般性概念,只是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所以,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圆周率的值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做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师生齐准备:

教师:4个直径分别是4厘米、6厘米、8厘米、10厘米的硬纸圆片。

学生:自作硬纸圆片、直尺、小剪刀、细绳、计算器。

设计思路: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课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并在小组合作下动手实践,成功地测量出圆的周长。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通过计算、观察、分析发现规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激发兴趣

1、亲自体验

大家都知道我们校园大道两旁的草坪上有两个花坛,左边一个是正方形、右边一个是圆形。请同学们分别沿着边沿走一圈,看看哪边的路长。

2、全班交流

要想知道哪边的路长,只要比较什么就可以了?怎样比较?全班交流一下,下节课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来。

【设计意图:让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空间,回归学生的身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二、解决悬念,导入新课

1、解决悬念

师:同学们,要想知道哪边的路长,只要比较什么就可以了?怎样比较?

通过课前的交流得出:要想知道哪边的路长,只要比较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就可以了。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有办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吗?(生回答)圆的周长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解决课前悬念,又让学生带着新的悬念进入学习,再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师拿着这两种图形边演示边说)那么你们知道圆的周长在哪里吗?现在拿出课前准备的圆片,同桌互说并且用手演示给你的同桌看看。

(1)演示时应注意什么?(起点和终点)

(2)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3)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并充分交流。

(4)师生共同概括总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充分交流得来的结果,学生对知识的得来更深刻。】

2、谈话激趣

师:我们要想知道圆形花坛的周长和手中圆片的周长,应该怎么做?(生:量)

师:如果这个圆很大很大怎么办?像我们的学校、甚至我们整个村委会、整个地球这么大,我们小学生还能量吗?(生:计算)

师:怎么计算呢?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在千百次的实验中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是不是也来做个实验,看看圆的周长与直径究竟有什么关系?

3、学生自主寻找测量圆的周长

师:把准备好的4个不同直径的圆片发给每个小组,并把下表格贴在黑板上

研究对象

直径

(厘米)

周长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提问:圆的周长用直尺测量方便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化曲为直,量出圆的周长呢?

(2)小组合作,寻找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教师巡视,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

(3)组织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绕绳法和滚动法。

(4)寻找不同方法的学生分别上台演示,并说说测量方法的过程。

(5)不同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把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体交流探索测量一般圆形周长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养成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4、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学生计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该圆直径的倍数关系,教师根据学生计算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里。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通过我们的实验和计算,再观察黑板的表格,请分析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全班交流。

    (4)交流发现: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在学生较好的获取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后,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地和极高的兴趣在实验结果中观察、分析圆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达到了感知和理解的目的。】

5、介绍圆周率

师指出:经过实验证明,圆周长确实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取它的近似值3.14。其实很早以前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下面就请大家翻开课本第63页学习“你知道吗?”通过学习老师也希望大家像数学家祖冲之一样,在学习上有不断的探索精神,将来我们也能成为数学家。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圆周率的来历,让学生为我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与祖先的聪明才智所折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学习的积极性。】

6、推导圆周长的公式

师:根据圆周率的含义,你想说什么?

(1)引导学生说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2)引导学生归纳:圆的周长=直径×∏。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字母公式你会表示吗?板书c=∏d。

如果知道半径r呢?板书c=2∏r。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圆的周长的公式,要求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直径或半径)

齐读公式

【设计意图:知识到这里已是水到渠成,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充分相信学生,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四、教学例题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并说说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个别学生上黑板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组织全体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刚刚总结出来的公式,放手让学生试着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五、巩固运用

1、填表

半径r(m)

直径d(m)

周长c(m)

2、老师已经量过我们草坪上圆形花坛的半径是4米,请同学们算一算,沿着它的边沿走一圈是多少米?

课后回去再想办法求出正方形的花坛的周长,再比较一下圆形花坛的周长大,还是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大。

3、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4、一个呼啦圈的直径是0.95米,它的周长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5、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既注意公式的简单应用,又注重使学生能熟练应用公式解决不同情况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在生活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的周长。请你告诉大家你学会了关于圆的周长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记忆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绕绳法和滚动法

圆的周长=直径×∏

                        c=∏d  或   c=2∏r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更明了、清楚,一目了然。】

自我评析:

1、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本节课选取实际生活周边的场景,让学生课前亲身体验,充分交流等学习方法进入新课学习,真真正正地把数学融入生活。

2、在亲自实验中实现新知识的生成

在学习探究圆周率这个环节中,我充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为一体的活动中学习,一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二是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破了难点,水到渠成地实现新知识的生成。

3、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应用意识

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既注意公式的简单运用,又注重应用公式解决不同情况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测量圆的周长、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活动,让学生是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相关阅读
推荐
  • 六年级数的读写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复习题

    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数的读写、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多位数的百万位和百位上都是9,十万们和十位上都是5,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2、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是奇数中最小的合数,百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千位上是同时能被2和3带队的一位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其余各位上都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数写作( ),读作( )。 3、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645。这三个奇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 4、差是1的两个质数是( )和( ),它们

  • 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冲刺模拟试题(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末试卷(一)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四十五万六千零九十写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万。 2.3.07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4小时12分=( )小时 3.2.5∶ 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 5.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是( )千米。 6. 的分数单位是( ),增加(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结果是1。 7.在0.43、0.43、43%和 这

  • 青岛版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升级模拟试题

    2012-2013学年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快乐填空。 1.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2.4.78公顷=( )公顷( )平方米。 3. (小数)=( )% 4.把0.142 8、0.142、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5.某班今天到校36人,有4人缺席,则该班今天的出勤率为( )。 6.在一幅比例尺为 千米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8.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7.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这三个量

  • 2013年秋季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浠水县英才学校兰溪中学2013年秋季第一次月考六年级 数学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时=( )分 千米=( )米 吨=( )千克 (2) 教室里的座位整齐摆放,如果四排七号用(5,8)表示,那么(4,3)表示( )排 ( )号。 (3) 16 ( )= ( )=( )0.3 = 1 (4)一根绳子长 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米,每份占这根绳子的( )。 (5) 吨的 是( ) 12的 是( ) (6)一根绳子长8米,先用去了它的 ,再用去了 米,这时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1——3单元考试卷

    实验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3单元考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一、填空(20分) 1. 从学校到文化宫,甲用20分钟,乙用16分钟,乙用的时间是甲的( )%。乙用的时间比甲少( )%。 2. 9位同学打品题乒乓球,每两个同学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进行( )场比赛。 3. 周长12.56厘米的圆的面积是( )。 4. =( )%=( )40 = ( )(填小数) 5. ( )千米的60%是3千米;比40吨少20%是( )吨。 6. 爸爸去年一月份把20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二

  • 空间观念的发展如何落到实处——圆柱教学例谈

    《圆柱的认识》各大版本都放在六下,苏教版是和圆锥的认识合并为一课,但不学侧面展开图;人民教育出版社是认识圆柱及其侧面展开图。两大版本相同之处是都突出了圆柱的特征的认识, 我开始和初中老师联系,想了解初中关于圆柱还会认识什么?初中的老师告诉我,初中只研究圆锥,不学圆柱了,高中好像也研究很少?但在说圆柱的特征时加了一条,两个底面是平行的。 本课学习的价值难道仅仅是为了认识圆柱的特征吗?圆柱的特征是这么认识的吗?关于学习的价值老师们都会加上一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在哪儿呢? 一、经历体的形成过程,理解圆柱

  •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概括

    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对于学生来说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如果学生的感知不充分,学生是很难展开空间想象的。于是,在授课前,我收集了一些正方体的张开图,设计了一些展开图是无法围成正方体的,在纸上画下来,准备课上进行观察、交流。 课上,我首先出示了一个正方体,然后展开,告诉学生这就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我们生活中买了物品的包装盒就是先设计并生产好,再围起来的,让学生体会到学会展开图的重要性。 在出示了几幅正方体的展开图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判断的窍门呢?让学生发现如果一行或者一列有3个或以上的正方形,相对的面之间

  • 关于《形状与结构》单元5~8课的一些想法

    《做框架》本课中先教学生做两个基本形状的框架:三角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感受这两个框架的稳定性。让后让学生用之前做的正方形框架,组内合作,加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再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好的特点加固正方体框架,并用课本测试加固后的框架的承重能力。这里要引导学生注意,书本的压力是向下的,所以只要在竖直方向上加斜杆,推、拉住正方体就可以了,而水平方向上的两个面不需要加斜杆。 《建高塔》一课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已经有前概念了,因此比较容易就能分析出框架结构塔能够又高又稳的结构特点。其中,风的阻力小一个因素可能一开始分

  • 《图形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解放路实验学校 韩洪涛,教材简析:本节课时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放大和缩小等图形运动方式的认识,能正确描述图形的运动过程,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运动后的图形,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第97页的整理与反思应放在课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从而对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重点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这些运动的分类标准:平移和旋转只是变换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这是一种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