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更新时间:2019-05-06 12:57:15

《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阶段的儿童德育以品德课为主,目标是态度、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的改变。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与品德的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在于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我为学生安排了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诸如此类的观点。品德课中,如有一些故事完整、情节生动以及表象鲜明的活动课程,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促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活动课程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恍如身临其境一般,既增强了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又唤起了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大声说出我的爱》一课,如何在生活中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父母及亲人的爱,就可以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双方在生活小事中表达爱意。让学生先演后评,评了再演。只有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才能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对爱的认知和理解也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学校常规我知道》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行为良好与不良的各种情况,再让学生自己分辨与明晰常规的各种要求。教学以剧本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进行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慢慢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懂得遵守学校必须的规则,这样学生能自己明晰行为的对错,充分体会到遵守学校常规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这是达到明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该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同样,在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老师,您好》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教室走廊上,学生甲帮助满怀作业的老师搬书本和作业本,而学生乙说,哼,拍老师马屁。这时请学生辨析,学生甲和学生乙哪个人的对。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甲的同学坐左边,同意乙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情节应该用心辨析,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学校常规我知道》,这是一年级小学生最需要学会的一点。对于是否遵守常规的利弊,孩子可能不够理解。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很多严格的行为还不能理解,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因为没有遵守常规而影响了学习效率。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常规出现问题。为此我在教学《争当健康小卫士》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品德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爱爸爸妈妈》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我们的父母是这些岗位上的一员,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爱着我们;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学会感知父母恩情,感恩父母,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教学《可爱的校园》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校园里的操场、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宿舍、食堂。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校园的优美及人性化,激起对校园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校园,建设家园和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四、换位体验 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幸福一家人》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说说你会怎样表达爱?”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再如《我的新伙伴》一课中,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交往过程中伙伴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交往过程中的误会与摩擦。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帮助自己的伙伴们。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相关阅读
推荐
  • 科学,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五上科学摆的研究课后作业本有这样一道习题:我们制作的摆在摆动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有三个备选择答案,分别是摆的快慢,摆的方向和摆的幅度大

  • 小学信息技术“同课异构”听课体会

    作为一个刚才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而言,可以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同课异构比赛,我感到很荣幸,在这次比赛中我学习了很多知识,虽然是短短的四天,让我成长了很多,使我在每个教师身上学习了很多的东西。 对我而言,这不是比赛,是成长,是增长知识的地方,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习了很多,看到很多教师的优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比如外国语的宋老师,他将教学的知识点讲解的很清晰,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也没有什么美丽的课件做背景,但是每个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完成这节课的内容,对于每个老师来说这是很难的。 大家都

  •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嘉兴实验小学张晓萍老师认为现在科学课正在从古典乐转变到爵士乐,古典乐追求演奏的预成性,忠实性和精确性,而爵士乐则追求音乐的生成性和现场性。她认为应该恢复科学课堂的特异性、原创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学生的发展对课堂进行临场的发挥和创造。因此,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动态生成的课堂已是科学老师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

  • 六年级第三单元《能量》复习测试题

    一、填空题。1、天然气、煤、石油是储存了亿万年的 ,它们都是 能源。 2、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 、 、 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3、风和流水具有 能,电具有 能,汽油具有 能。 4、将电能转化成磁性的装置叫 ,要使它的磁性强一些有 、 等办法。 5、由 和 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6、电动机的基本是 。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 。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电池多,磁力越 。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 ) 2、

  • 鄂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科学复习题(练习题)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1. 利用杠杆尺原理生产生活用品有(杆秤,扁担,天平,吊车,剪刀等)2. 像杠杆尺和跷跷板这样的装置叫(杠杆)。3. 在杠杆尺的两边怎样挂钩码,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答:1,移动钩码离杠杆尺中心得远近,2,改变挂钩码的数量的多少等。 4.空气的性质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可以占据空间,可以压缩的气体。) 5.怎样证明瓶子里有空气? 答:将瓶子水扣在水中,瓶子里有气泡冒出,说明瓶子里面有空气。 6.降落伞主要包括(伞面),(伞绳)和(悬挂物)。 7.篮球为什

  • 五册品德与社会《学做时间小主人》课件内容设计和使用说明

    一、课件内容: 本课件配套的教材是浙教版五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中的最后一个主题《寸金难买寸光阴》。本课件运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 二、设计思路: 本课件最大的特点是它紧密地结合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具有很强的情境性、直观性和实用性。《学做时间小主人》这节课的目标是调查了解,交流感悟时间是最宝贵的,珍惜时间与否决定成效,使学生初步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互相启发、帮助,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根据教学目标,课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一课前谈话;二是一分钟体验;三一分钟资料交流;四

  • 品家乡特产,悟风土人情——品社公开课《家乡特产知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家乡特产知多少》是浙江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中的第三个话题。本话题的关键词是特产。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社会活动参与面不广,所以对家乡特产不甚了解。为此,我将安排课前调查表帮助他们搜集家乡的特产,从而奠定课堂基调。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家乡特产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间的关系,特从学生周边熟悉的特产开始介绍,激起本地孩子与新居民子女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了解各地特产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关系。 2.通过家乡特产的介绍与品尝,激起学生爱

  • 无法脱离教师指导开展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倡导是以学生为本,期望在自由民主气氛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倡导高效课堂,也绝不能忽视课堂管理,抹杀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引领作用。 当前,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存在如下现象: 其一,对于教师演示操作的依赖性太大,无法脱离教师指导开展自主学习,大部分同学对于课堂上学习的新内容,都喜欢模仿教师操作,没有主动探究的意识。可想而知。没有经过学生自己努力,而是轻而易举所能得到的答案,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吗? 其二,思维僵化,封闭,发散度和开放度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以达到举

  • 科学三上教学案例《纸的观察》课堂实录与评析

    张 敏(执教)陆咏梅(点评) 教学背景及分析 《纸的观察 》是教科版三上第五单元《纸》的第一课,从观察一张白纸开始,让学生观察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然后比较两张不同纸的主要区别,进而寻求各种纸的共同特征:纸是由纤维组成的。教材以纸作为观察研究材料,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不断拓展、发掘更多关于纸的观察内容;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关于纸的直接认识;并使他们体会到,原来熟视无睹的纸,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必熟知的东西。 促使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并自觉地去观察更多新的内容,逐步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敏锐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