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随笔
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几点思考

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几点思考

更新时间:2019-02-07 20:14:23

《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几点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郑倩】研究表明,注意力与人的性格、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与生俱来的,后者是需要后天形成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还是以后天培养为主。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的孩子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孩子接受知识更快,更牢固,思维潜能得到多种层次的开发,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学习效率更强。对于教师而言,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的孩子更遵守课堂常规,为教师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创建和谐氛围,提供纪律保证。所以,注意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我所教授的对象为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较小,对事物的关注力时间较短,他们不适合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具有新鲜、动感较强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不断改变、探索、发现式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有趣、有意思、没有哪一个孩子天生喜欢学习,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始终对自己的所学保持浓厚的新鲜感,神秘感是每个教师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因为这直接影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要把“学会”转变为“会学”,把“教会”转变为“会教”,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关注人本性,结合学科性质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 有趣的倾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聆听感受作品的内涵,音乐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聆听来呈现的,学会倾听是学习音乐最基本的能力,树立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每个音乐教师的责任,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义务。要想做到真正的倾听,是不容易的,要求教师不断的探索,研究才能得以实现,很多教师容易犯的错误是,认为学生能够“听”就可以了,而并没有“听见”,这是一种被动的听,学生只是记住了音乐中显性的地方,比如主要旋律、速度情绪等等,而听出乐曲中的各种声音,听出各种要素,音乐材料的发展和结构,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每天的锻炼和实践,积累经验获得,不仅要会倾听更要有趣的倾听,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低龄儿童,他们的理解水平不是这么强,逻辑思维还不是很完善,主要以具象生动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高质量的倾听中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
1、互相倾听乐在其中。美国教育专家戴安娜在给中国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求孩子们演唱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教师没有给音高也不使用钢琴,而是用手势动作指挥儿童演唱,孩子们各唱各的调,八个孩子听上去有六个调。唱过之后教师不做评论只是说:“你们的声音都很好听,现在让我们唱成同一个美丽的声音。”这时,教师让他们坐得更紧凑些,让他们膝盖相接,并请身边的一个小朋友开始歌唱,唱过两句之后,示意让旁边的小朋友加进来一起唱,歌唱连续反复,用这样的方法孩子们逐一加入进来,最后孩子们都能够在统一的音调中歌唱了。我想这个活动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多种能力的培养,它使孩子们意识到,即使你们个个都会歌唱,但是没有统一的声音是不美的,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演唱,要学会配合他人的演唱、更要关注他人的演唱,换言之,聆听习惯、协调合作能力和注意力都应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和声倾听回味无穷。音乐中的作品不可能是单一的声部,要使学生培养成音乐的耳朵,需要我们早期开发并树立聆听和声意识,这同时也为中高年级的多声部演唱、演奏做好铺垫。如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听着响板,另一组则听着双响筒,这两种乐器时而单独奏响时而同时奏响,同时奏响时,两组学生同时运动,熟悉之后再进行游戏升级:当两种乐器同时奏响时,学生找一个伙伴结成一对运动。又如在教唱二年级歌曲《白云》时,歌曲旋律由do、mi、sol这三个骨干音组成,为了加强学生对三个音高的敏锐度,除了运用科尔文手势辅助演唱外,教唱之前的导入环节还加入了倾听和声的游戏,教师弹奏歌曲单声部旋律让孩子跟琴声按节奏踏步,再运用骨干音设计简单的二部旋律,随之加入进来,并请学生听一听与刚才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并引入和声的概念。接着教师时而弹奏单声部时而弹奏双声部,听到单声部演奏时自己踏步不许碰撞,听到双声部演奏时和邻近的伙伴两两一组合牵手踏步,教师再运用do、mi、sol三个音组合成两条旋律线,用钢琴在单声部和二声部之间随意转换,自由衔接,学生的精神要高度的集中才能完成游戏,事实上,没有一个学生出错,因为个活动很有趣,他们玩的不亦乐乎。
二、有趣的即兴式体态律动。1、即兴的意义,所谓即兴性是指事先没有经过任何准备、思考和设计的,随着教学进度展开,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敏锐观察,以及学生学习实践中获得的信息,并第一时间在脑海中快速做出反应,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得出解决为题的方法,立刻付诸实践,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服务的,教学设计也是为这一关注的主体量身定做的,是以提升学生学习注意力和兴趣为基本思想,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的。

2、体态律动的意义

体态律动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和认知。身体动作的包含原地动作如:拍手、踏步、半蹲、晃动身体等,还包含移动动作如:走路、跑步、跳跃等,两者可以根据音乐内容互相结合使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课中应以倾听为主,倾听需要主动,大多数倾听只是“听”而已,而要“听见”是不容易做到的,我在调查中得知:学生喜欢音乐更喜爱运动,音乐与运动相互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倾听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即兴式体态律动的意义

即兴式体态律动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把体态律动以即兴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随时调整且改变的律动形式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量身打造的,体现着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学生反应力和身协调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注意,培养集中的注意力。

①学生活动的即兴性

如在欣赏乐曲《糖果仙人舞曲》时,教案中设计了先请学生倾听开头一小段,并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随后和老师一起根据乐曲形象做出律动,而事实中我发现学生听到的音乐形象并不与教材中说明的音乐形象相符合,有的学生感觉这段音乐很恐怖,像是幽灵出没一般,有的学生感觉这段音乐像小偷在偷东西时蹑手蹑脚的形象,还有的学生感觉这段音乐很优美,像是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等等,听到孩子们的答案我并没有按照之前教案的设计的程序生搬硬套的进行,而是鼓励他们根据自己所理解的音乐形象即兴表演,只提出一项要求:仔细聆听音乐按照音乐的韵律表演。因为孩子们所表现的是自己选择的音乐形象,所以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活动中大部分孩子能够根据音乐的强弱、快慢、节奏变化做出肢体上的反应,由此看出他们认真聆听了音乐,教师顺势启发学生再次聆听,引导乐曲所要表达的真正的音乐形象,因为有了之前活动的经验积累,学生很快准确表现了主题形象中的音乐要素。

②教师引导的即兴性

如在教唱歌曲《小红帽》时我发现,本首歌曲节奏简单乐句归整,音阶式的旋律设计使歌曲朗朗上口,但也容易出现音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先是运用下蹲、起立、上举双手的律动启发学生唱准音高,比如第一乐句由低到高,学生由下蹲到慢慢起立再到上举双手,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音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音准稍有偏差,不尽如人意。故事情节告诉我们,小红帽给奶奶送糕点,足以说明她是个孝顺的孩子,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设计一个路上给奶奶摘果子的游戏呢?
情景如下:在乐句中出现的上行旋律中找出不同音高的骨干音符,分别表示在树上高低不同位置“果子”,通过教师的钢琴伴奏,学生边唱边“摘果子”,音高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本环节并没有事先预设,而是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即兴设计的,他凝聚着教师的智慧,也体现了即兴式体态律动的魅力,既对音乐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并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思想的理解,又轻松解决了音准难点,更是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增强了音乐活动的参与度,提高了学习注意力,可谓一举三得。

其实,音乐教学正如学习某种乐器一样,并不要求孩子一定成为音乐家、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从中提升某些品格,充实自己,修养身心,对于孩子们而言,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即结果,更是享受获得知识的过程,即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开发。
相关阅读
推荐
  • 接力出版社音乐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路》教案及反思

    大塘小学期研究课教案及反思 《走 路》 黄云霏 教学内容:接力出版社音乐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0页歌曲《走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活泼、有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帮助学生初步认知小动物的形态,动作等特征。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动作,歌声表演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通过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动物,引发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走路》,让学生感受不同动物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培

  • 少年音乐故事独览梅花扫腊雪

    知道丰子恺先生,是看到了他的绘画作品之后。寥寥数笔,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画面就跃然纸上。无论是画面还是书法,都是那么的拙朴有趣。于是,在我心目中,丰子恺就是一位擅长中国画的画家。一次偶然在书店,看到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作者署名居然是丰子恺!此丰子恺就是彼丰子恺么?我好奇地翻开来,看到作家简介赫然就是丰子恺先生,还有他的一张笑脸吟吟的照片。出于对音乐美术的爱好,也出于对丰子恺写作水平的好奇,我爽快地买下了这本书。 全书一共有三十五个故事,其中前十一个故事是以弟弟柳如金的口吻写的音乐故事,后

  • 音乐课程标准在识读乐谱方面的要求

    将歌谱教学放置到一个正确的位置 在过去的认识中,我以为要学歌就必须先会谱子,而在不短的时间里,我也一直教学生先唱会歌谱,然后填上歌词,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从来也没觉得这样的教法有什么不对。直到有一次,听一个讲座,说到唱谱子的教学,说为什么一定要会唱谱子呢?老百姓的歌曲都是听会的,谁都不会说我唱这首歌是先唱会了谱子才学会的。对呀!我依然清晰记得大约二十年前香港歌星叶倩文在一次采访中说过,她是从来不识谱的。可是这并没有阻碍她唱出美妙的歌声,并成为受人欢迎的大歌星。歌谱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媒介,会

  • 让学生在欢乐谷里自由地幻想驰骋《小朋友的家》教后反思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创造。卡通是儿童最喜爱的视听艺术,它内容丰富,充满奇妙的想象与幻想,而卡通音乐则是伴随童年成长最温馨的回忆。歌曲《小朋友的家》是卡通片《欢乐谷》的主题歌,这是一首充满情趣, 带有童谣风格的儿童歌曲。在本课的设计上,我围绕卡通的主题,力争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卡通世界,让学生在欢乐谷里自由地幻想驰骋。 1、激发想象,活跃思维,体验中渗透双基训练。 三年级学生对事物或问题好奇、好问、好学、善于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情景创设为铺垫,引导学生以节奏

  • 二年级歌曲《大树妈妈》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母爱为情感体验的主线,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来设计整个教学环节。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从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和认知能力;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大树妈妈》是一首抒情柔美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主要表达了小朋友对大树妈妈的赞美,抒发了小朋友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在教授这节课时我首先用故事导入课题,抛出鸟宝宝今后的命运会怎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从

  • 五年级音乐《打麦号子》教学反思

    《打麦号子》全曲共有24小节,前8小节没有旋律,都是按均衡的八分节奏进行的劳动呐喊。后16小节有了旋律,旋律比较平稳、简单。学生初听歌曲,会有几个方面的障碍:1、不接受演唱者的声音(民歌的演唱方式),2、歌曲结构复杂,有念白有歌唱,歌唱部分旋律多,3、速度偏快 。我通过深入解读教材、分析歌曲的特点,抓住了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1、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是号子最常用的演唱形式。号子产生于体力劳动中,原先为了让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喊声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采用一领

  • 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理解新课标、新体系,践行音乐课堂:把握新体系的理念,多践行音乐课堂,开放而有实效的音乐实践体系不仅确保了学生音乐素养的获得,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将获得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发展。 学生在更加广阔的音乐时空领域里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不但开阔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素养,而且在音乐学习实践中真切地认识到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浓烈,从而形成音乐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构建开放而有实效的歌唱教学体系,体现音乐课的实践性 要根据作品的音色、音域、情感多元地探究性递进实践,要因材施教、分

  • 音乐教学论文的基本结构

    音乐教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题目、署名、引言、正文、结语、注释和参考文献几个方面。题目,在撰写是要有概括性和提示性,且题目要确切具体、简洁精炼、逻辑准确,避免庞大宽泛、繁琐冗长,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和小标题。署名具有责任性和权益性,根据徐璈可署真名,亦可署笔名。引言部分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提出问题。正文部分应该是围绕中心,紧扣主题,清晰阐述。结语应该是综合全篇,概括正文,简明适度。注释要注明引文的出处。参考文献,应标示作者查阅音乐教育资料的目录,可按在论文中参考价值的大小获发表时间的先后分类排序,置于论文的

  • 图形谱教学在培智音乐小学课堂的随想

    近年来,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等字眼频繁的出现在教育理论与各大实践研究中,并且成为了当下教育研究中最最热门的一个问题,各地学校也是相继推行,不论主课还是副科都在推行。那么不得不想说,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如何推行?笔者认为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美感能力,是渗透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我想这一目的同样也适用于特殊学校的学生们。虽然他们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