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大猫和小猫》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堂课我以两个活动目标来展开教学过程,一是感知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的强弱变化,愿意大胆表现;二是乐于参与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通过一节课下来,幼儿基本已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在播放音乐的时候,部分幼儿能知道两段音乐的强弱变化,大猫的音乐是大大的,小猫的音乐是小小的。在第一环节的时候,我让幼儿听了一遍音乐,由于音乐太轻,孩子们听得不是很清楚。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孩子发现了音乐的强弱之分,因此我没有再次播放音乐。其实,在这里的话,我可以再次播放音乐第二遍让孩子们听一听,感受一下两段音乐的不同之处。在游戏的环节,孩子们玩得非常得快乐。能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游戏,无论是大猫的表演还是小猫的表演,孩子们都能演绎得很形象,也是基于孩子的兴趣上,有了兴趣才能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从而达到目标。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平等和谐自由的音乐活动中才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美,激发起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乐意展示自己,从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当然,在本堂课中,我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我在教学活动前对教具的研究还不够深,考虑的环节还不够细。对于教具何时出示?怎样出示?怎么运用?随之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心里并没有谱,所以导致了在讲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导入环节,我先出示了一只大猫,让幼儿猜猜它是谁,孩子们肯定会说大猫或小猫,而我的本意可能让孩子回答“大猫”,最后再出示一只小猫,当小猫出来,孩子们就知道了,今天来的两位好朋友是大猫和小猫。其实幼儿的回答没有错,只是没有按照老师想象的回答罢了。因此,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就应给幼儿标准的语言引导,以免误导幼儿。还有,教师在出示教具时也应考虑教具在活动中的作用,如何更好的运用。如果先出示小猫,再出示大猫可能效果就不一样了,或者将一大一小两只猫同时出示,幼儿通过直观的对比进行判断和表述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了。
还有就是给幼儿准备的大猫和小猫的头饰,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个是孩子在带头饰的时候有些困难,或是玩着玩着头饰就会掉下来。另一个是孩子将头饰戴在头上,孩子无法判断自己是大猫还是小猫,因而对游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察一会儿,判断自己是大猫还是小猫,或者可将头饰改成胸贴,幼儿更容易判断。
一堂公开课上下来,我学到了很多,也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考虑得不够仔细。但是,每一次的问题都是对自己最大的帮助,一点一点的在积累经验,现在的错误是让自己今后更加注意,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