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7 13:40:15
《幼儿园科学发现区小蝌蚪的变化中班游戏方案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材料:
介绍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小蝌蚪的立体玩以,青蛙的卵、鱼缸、沙、石子等,幼儿学习材料”——《春天你好》。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饲养、观察小蝌蚪的变化,了解小蝌蚪的特点及成长过程。
2.请幼儿自主阅读《春天你好》第 23 页,了解小蝌蚪在长成小青蛙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完整讲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提醒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记录自已的观察,如把小蝌蚪变青蛙的样子画下来、每天拍照记录等;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讲述自己的发现。
4.可带领幼儿将小蝌蚪放养到小池塘或小河里,激发幼儿保护益虫的情感。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
2.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动作。
1.倾听教师范唱。"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听,它唱了些什么?"
2.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共同创编动作。
3.在教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变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尝试配歌词,学唱歌曲。
5.在歌曲录音的帮助下,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四、边唱歌,边玩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小蝌蚪边唱歌边在水里游,玩得很开心,调皮的孩子拿来鱼网捉小蝌蚪,灵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鱼网出现时,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游戏,幼儿边唱歌边按歌词内容和歌曲节拍做动作,歌曲结束,鱼网出现,小蝌蚪逃回家去。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并向幼儿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复习歌曲《在农场里》然后学唱歌曲。
最后边唱歌边玩游戏。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大都生活在小区之中,对于小蝌蚪这个动物形状并不熟悉,因此,在学习时孩子可能不会太理解,这样就会影响游戏的效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在活动前,我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并放到自然角中,孩子们见了,一到自由活动,他们就拥向自然角,好奇地观察着小蝌蚪,在观察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征及它们游泳的姿态,在谈论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热烈地谈论着对小蝌蚪的认识,这时老师用歌词进行简单总结,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内容,接着在欣赏音乐旋律中我们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进行演唱,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哼出了歌曲,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着,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时是孩子们最投入,也是最高兴的时候,由于他们对蝌蚪的游泳姿势并不陌生,他们纷纷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态表演着,非常开心、愉快。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
2、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动作。
1、倾听教师范唱。"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听,它唱了些什么?"2、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共同创编动作。
3、在教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变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尝试配歌词,学唱歌曲。
5、在歌曲录音的帮助下,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四、边唱歌,边玩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小蝌蚪边唱歌边在水里游,玩得很开心,调皮的孩子拿来鱼网捉小蝌蚪,灵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鱼网出现时,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游戏,幼儿边唱歌边按歌词内容和歌曲节拍做动作,歌曲结束,鱼网出现,小蝌蚪逃回家去。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并向幼儿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复习歌曲《在农场里》然后学唱歌曲。
最后边唱歌边玩游戏。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大都生活在小区之中,对于小蝌蚪这个动物形状并不熟悉,因此,在学习时孩子可能不会太理解,这样就会影响游戏的效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在活动前,我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并放到自然角中,孩子们见了,一到自由活动,他们就拥向自然角,好奇地观察着小蝌蚪,在观察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征及它们游泳的姿态,在谈论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热烈地谈论着对小蝌蚪的认识,这时老师用歌词进行简单总结,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内容,接着在欣赏音乐旋律中我们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进行演唱,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哼出了歌曲,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着,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时是孩子们最投入,也是最高兴的时候,由于他们对蝌蚪的游泳姿势并不陌生,他们纷纷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态表演着,非常开心、愉快。
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教育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由于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我便和孩子一起开展了此活动——《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周围一切事物在发生着变化,小草、树木都变绿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趁热出来了。瞧,池塘里的小蝌蚪拖着长长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它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妈妈。它和妈妈长得一样吗?在这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初步萌发爱护青蛙的意识。
3、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生长的过程
难点:小蝌蚪生长的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
1、资源的选择:在自然区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
2、媒体的应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小蝌蚪生长变化图片 音乐
教学过程:
一、观察蝌蚪的特征
1、猜谜语导入:圆脑袋,长尾巴,变成蝌蚪小娃娃,游来游去找妈妈。它的妈妈是谁?它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
二、观看动画课件,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播放蝌蚪的生长变化课件并提问:
(1)从小蝌蚪变青蛙会经历哪几个阶段?
(2)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
(3)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
(4)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
2、教师让幼儿讲述蝌蚪的生长过程。
(青蛙妈妈生下卵→蝌蚪→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三、比较青蛙和蝌蚪
1、请幼儿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
(1)青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2)青蛙是怎样运动的?
(3)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四、幼儿操作练习
按蝌蚪的生长变化将这些图片进行排序(引导幼儿说出 “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卵,接着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了后腿,又长出了前腿,尾巴慢慢变短,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五、讨论交流
小青蛙有哪些本领?它喜欢吃什么?为什么说青蛙是保护庄稼的能手?如果没有青蛙,庄稼会怎样?我们应怎样保护青蛙?
教师小结:告诉幼儿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每天要消灭许多的害虫,大家一定要保护它。
六、音乐律动《小青蛙》
活动延伸:今天我们了解了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他的本领,你们喜欢他吗?你还喜欢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生长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观察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理念。思路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表现在:
1、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季节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活动,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排图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的说先长前腿,有的说先长后腿,各抒己见,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及引导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小朋友爱护小青蛙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
不足之处表现在:
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有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和幼儿进行怎样保护青蛙的讨论,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
2、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动作。
1、倾听教师范唱。"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听,它唱了些什么?"2、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共同创编动作。
3、在教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变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尝试配歌词,学唱歌曲。
5、在歌曲录音的帮助下,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四、边唱歌,边玩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小蝌蚪边唱歌边在水里游,玩得很开心,调皮的孩子拿来鱼网捉小蝌蚪,灵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鱼网出现时,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游戏,幼儿边唱歌边按歌词内容和歌曲节拍做动作,歌曲结束,鱼网出现,小蝌蚪逃回家去。
2、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并向幼儿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复习歌曲《在农场里》然后学唱歌曲。
最后边唱歌边玩游戏。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大都生活在小区之中,对于小蝌蚪这个动物形状并不熟悉,因此,在学习时孩子可能不会太理解,这样就会影响游戏的效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在活动前,我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并放到自然角中,孩子们见了,一到自由活动,他们就拥向自然角,好奇地观察着小蝌蚪,在观察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征及它们游泳的姿态,在谈论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热烈地谈论着对小蝌蚪的认识,这时老师用歌词进行简单总结,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内容,接着在欣赏音乐旋律中我们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进行演唱,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哼出了歌曲,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着,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时是孩子们最投入,也是最高兴的时候,由于他们对蝌蚪的游泳姿势并不陌生,他们纷纷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态表演着,非常开心、愉快。
活动目标:
1. 积极地参与活动,探索新的绘画方法,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 学习画圆的方法来表现蝌蚪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绘画知识技能。
3. 学习棉签画,并感受用多种工具结合作画的乐趣。
4. 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棉签 颜料 纸2. 实物小蝌蚪3. 音乐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以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二、观察实物小蝌蚪。
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看一看。(观察小蝌蚪,相互说一说)小蝌蚪在水里东游游、西游游,真快乐,我们一起学着小蝌蚪的样子游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在水中游泳。
小蝌蚪这么可爱,老师真想把它画出来,小朋友们想不想?那该怎么画小蝌蚪呢?(提示语:身体怎么画?然后呢?)三、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教师在画纸上示范并讲解:我们请小蝌蚪来游玩吧!轻轻地用棉签蘸黑色颜料点在画纸上,再轻轻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画成了。
四、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画小蝌蚪,要画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最后再添画上绿绿的水草。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画出朝着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作画。
五、评价和欣赏作品。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说:"呱呱,我的宝宝在哪里?" ,"青蛙妈妈在找小蝌蚪宝宝了,我们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教师带领幼儿把作品放到美术区展示,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构思。
活动反思
我在示范蝌蚪画法的时候,由于需要换材料画尾巴,这之间孩子们比较不能协调。我可以引出一个知识点,告知幼儿蝌蚪是先长身体的,慢慢地才长出尾巴。这样就将多次按压身体后再添画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给幼儿了,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一、设计理念:
《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我通过让幼儿在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另外,《纲要》还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于是,我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尽可能的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于是,我通过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通过幼儿合作,使之学会谦让和理解,共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中,体验手指点画的无穷乐趣。
难点:学习手指点画的技巧,自由表现春天可爱的小蝌蚪的形象。
四、活动准备:
记号笔、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
五、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 教师:小朋友,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 教师:小朋友,老师刚才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呀?(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让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 教师示范:"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2) 讲解尾巴的画法。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幼儿充分练习,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 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是想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 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 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结束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游戏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这样的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六、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讲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并和父母分享自己的作品。
七、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展示了师生共同布"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再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在幼儿作画时,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结束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活跃气氛和缓解幼儿疲劳。
教材简介: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展示了师生共同布“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再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在幼儿作画时, 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结束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活跃气氛和缓解幼儿疲劳。
设计理念:
《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我通过让幼儿在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另外,《纲要》还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于是,我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尽可能的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于是,我通过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通过幼儿合作,使之学会谦让和理解,共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设计思路: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 “青蛙”、“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记得,有一天的早上,我们班的浩浩小朋友带来了一小盘小蝌蚪,还真是让小朋友们真正大开了眼界,孩子表现得开心极了。看到孩子们那么开心,我也很开心,于是我就将这些活跃的小东西安置在自然角中,便于孩子观察。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因此,我也特意设计了“春天的小蝌蚪”活动教案,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预设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重点: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中,体验手指点画的无穷乐趣。
难点:学习手指点画的技巧,自由表现春天可爱的小蝌蚪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和记号笔。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 教师:小朋友,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2) 教师:小朋友,老师刚才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呀?(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让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往不同方向)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 教师示范:“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2) 讲解尾巴的画法。 . 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幼儿充分练习,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画圆的方法表现小蝌蚪的主要特征。
2、继续练习水粉平涂的技能,并感受用多种工具结合作画的乐趣。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实物小蝌蚪;淡蓝色水粉颜料、毛笔;蜡笔、图画纸、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以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观察实物小蝌蚪。
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看一看。(观察小蝌蚪,相互说一说)
小蝌蚪在水里东游游、西游游,真快乐,我们一起学着小蝌蚪的样子游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在水中游泳。
3、小蝌蚪这么可爱,老师真想把它画出来,小朋友们想不想?那该怎么画小蝌蚪呢?(提示语:身体怎么画?然后呢?)
4、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并请其他幼儿说说是怎么画的?
5、教师示范平涂水粉颜料。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吗?那我们就用淡兰色水粉颜料为小蝌蚪涂一条小河,让小蝌蚪自由自在的游泳吧!(毛笔在颜料盆里蘸一蘸,在盆口刮一刮,然后按一个方向平涂,从纸的左端涂向右端,要涂满整张纸。)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小蝌蚪的身体要画的圆一点,涂色要顺着一个方向。
7、评价活动。
由另一位教师扮青蛙妈妈说:“呱呱,我的宝宝在哪里?教师说:“青蛙妈妈在找小蝌蚪宝宝了,我们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由“青蛙妈妈”评价幼儿的作品。
活动反思
我在示范蝌蚪画法的时候,由于需要换材料画尾巴,这之间孩子们比较不能协调。我可以引出一个知识点,告知幼儿蝌蚪是先长身体的,慢慢地才长出尾巴。这样就将多次按压身体后再添画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给幼儿了,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一、设计理念:
《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我通过让幼儿在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另外,《纲要》还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于是,我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尽可能的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于是,我通过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通过幼儿合作,使之学会谦让和理解,共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中,体验手指点画的无穷乐趣。
难点:学习手指点画的技巧,自由表现春天可爱的小蝌蚪的形象。
四、活动准备:记号笔、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
五、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 教师:小朋友,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 教师:小朋友,老师刚才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呀?(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让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 教师示范:"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2) 讲解尾巴的画法。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幼儿充分练习,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 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是想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 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 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结束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游戏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这样的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六、活动延伸: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讲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并和父母分享自己的作品。
七、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展示了师生共同布"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再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在幼儿作画时,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结束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活跃气氛和缓解幼儿疲劳。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画圆的方法表现小蝌蚪的主要特征。
2、继续练习水粉平涂的技能,并感受用多种工具结合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物小蝌蚪;淡蓝色水粉颜料、毛笔;蜡笔、图画纸、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以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观察实物小蝌蚪。
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看一看。(观察小蝌蚪,相互说一说)
小蝌蚪在水里东游游、西游游,真快乐,我们一起学着小蝌蚪的样子游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在水中游泳。
3、小蝌蚪这么可爱,老师真想把它画出来,小朋友们想不想?那该怎么画小蝌蚪呢?(提示语:身体怎么画?然后呢?)
4、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并请其他幼儿说说是怎么画的?
5、教师示范平涂水粉颜料。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吗?那我们就用淡兰色水粉颜料为小蝌蚪涂一条小河,让小蝌蚪自由自在的游泳吧!。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毛笔在颜料盆里蘸一蘸,在盆口刮一刮,然后按一个方向平涂,从纸的左端涂向右端,要涂满整张纸。)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小蝌蚪的身体要画的圆一点,涂色要顺着一个方向。
7、评价活动。
由另一位教师扮青蛙妈妈说:“呱呱,我的宝宝在哪里?教师说:“青蛙妈妈在找小蝌蚪宝宝了,我们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由“青蛙妈妈”评价幼儿的作品。
活动反思
我在示范蝌蚪画法的时候,由于需要换材料画尾巴,这之间孩子们比较不能协调。我可以引出一个知识点,告知幼儿蝌蚪是先长身体的,慢慢地才长出尾巴。这样就将多次按压身体后再添画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给幼儿了,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画圆的方法表现小蝌蚪的主要特征。
2、继续练习水粉平涂的技能,并感受用多种工具结合作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物小蝌蚪;淡蓝色水粉颜料、毛笔;蜡笔、图画纸、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以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观察实物小蝌蚪。
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看一看。(观察小蝌蚪,相互说一说)
小蝌蚪在水里东游游、西游游,真快乐,我们一起学着小蝌蚪的样子游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在水中游泳。
3、小蝌蚪这么可爱,老师真想把它画出来,小朋友们想不想?那该怎么画小蝌蚪呢?(提示语:身体怎么画?然后呢?)
4、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并请其他幼儿说说是怎么画的?
5、教师示范平涂水粉颜料。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吗?那我们就用淡兰色水粉颜料为小蝌蚪涂一条小河,让小蝌蚪自由自在的游泳吧!(毛笔在颜料盆里蘸一蘸,在盆口刮一刮,然后按一个方向平涂,从纸的左端涂向右端,要涂满整张纸。)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小蝌蚪的身体要画的圆一点,涂色要顺着一个方向。
7、评价活动。
由另一位教师扮青蛙妈妈说:“呱呱,我的宝宝在哪里?教师说:“青蛙妈妈在找小蝌蚪宝宝了,我们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由“青蛙妈妈”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一、活动背景(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在这时利用美丽的春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带幼儿春游、布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儿带来了许多小蝌蚪,我将它们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使他们知道了青蛙确实是小蝌蚪的妈妈以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没有变化。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我就思考让幼儿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他们喜爱的小蝌蚪。小班幼儿由于才开始接触美术,他们更多是利用画笔来表现他们的感受。为了让幼儿了解除了用笔可以表现自已的生活体验以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表现,如幼儿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指画---《小蝌蚪》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 教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评: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 教师: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评:此环节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教师的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游泳时可调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们是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游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往不同方向)
(评:教师适当的语言引导使幼儿很清楚地就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态,为下面幼儿在自己作品中描绘蝌蚪的动态埋下伏笔。)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 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
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 讲解尾巴的画法。
a. 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
b. 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评: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c. 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评:此环节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 出示青蛙图案: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
(评: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 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 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
(评: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评: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这节美术活动有了动静交替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易于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三、活动反思(思考体会)
这一活动主题源于幼儿对社会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关注,它不同于通常以知识结构或学科结构考虑教学内容的做法。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参与,教师的适当指导为特征的,符合新纲要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本活动以其有趣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优美动人的情境符合幼儿爱想象的心理特点,接着,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采用不同的情节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态的变化,并把帮青蛙妈妈找蝌蚪宝宝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当幼儿把自已画的小蝌蚪全部送给青蛙妈妈并和青蛙妈妈一起做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顺利地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时这一活动分别在泰州市幼儿园和朱庄乡中心幼儿园的同一年龄班进行了实施,并没有因为城乡儿童存在的经验差异而影响教学效果。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 都喜欢小动物,更喜欢在户外和大自然的亲近。让幼儿到户外观察,体验活动带给孩子们的自由和快乐,同时通过泥塑活动训练幼儿的小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活动带来的自由、快乐的情趣。
2、认识并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及生活情趣。
3、用搓、团、压等基本方法自由进行蝌蚪的泥塑创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蝌蚪,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在用搓、团、压等基本方法进行泥塑创作活动中训练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放大镜、勺子、装蝌蚪的瓶子和杯子若干,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一种只有春天里才有的小动物,猜猜它是谁?
二、 基本部分
a) 老师带幼儿到户外有蝌蚪的地方观察蝌蚪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1)、注意安全;(2)仔细观察蝌蚪的颜色、形状、游泳的方式、生活的环境;(3)、可以借助带来的工具(放大镜)近距离的观察。
b) 幼儿分组自由观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c) 教师提问: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头是什么形状?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蝌蚪?
d)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观察结果:小蝌蚪在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 ,浑身黑黝黝的,头椭圆圆的、尾巴扁扁的,住在清澈的水里。
三、 泥塑小蝌蚪
启发幼儿给小蝌蚪塑像
师:蝌蚪宝宝想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塑像,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泥塑的方法?请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搓、团、压等方法来给小蝌蚪塑像,看谁塑得多、塑得好。
幼儿分组进行泥塑小蝌蚪的活动。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四、 结束部分
点评:让幼儿互相观看泥塑作品。表扬积极活动的孩子 ,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就感。
大家齐心协力盛水舀蝌蚪,把蝌蚪带回幼儿园自然角饲养继续观察。
五、活动延伸:
1、学习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绘画《小蝌蚪》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不足的是,在活动中有些孩子没注意,舀水时把衣服弄脏了;有部分幼儿对搓、团、压等基本方法掌握不好。
一、活动目标:
1、综合运用搓、 团、拉长等技能。
2、基本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二、活动准备:
小蝌蚪图片、 不粘土 、 小蝌蚪作品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小蝌蚪的作品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对捏泥的兴趣。
2、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一起了解小蝌蚪外形特点。
3、教师讲解示范做小蝌蚪的过程。
A、一只手在下另一只手在上,掌握搓、团等技能。让幼儿空手练习。
B、在团圆的部分用食指与拇指轻轻捏拉长出一条小尾巴。
4、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搓团等技能,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帮助幼儿掌握搓、团、拉长等技能,并提醒幼儿在尾巴部分要注意力度。及时表扬掌握好的幼儿,激发其他幼儿对搓团拉等技能的掌握的兴趣。
5、一起欣赏作品成功,并评价总结。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一、活动背景(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在这时利用美丽的春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带幼儿春游、布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儿带来了许多小蝌蚪,我将它们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使他们知道了青蛙确实是小蝌蚪的妈妈以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没有变化。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我就思考让幼儿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他们喜爱的小蝌蚪。小班幼儿由于才开始接触美术,他们更多是利用画笔来表现他们的感受。为了让幼儿了解除了用笔可以表现自已的生活体验以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表现,如幼儿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指画---《小蝌蚪》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评: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 教师: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评:此环节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教师的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游泳时可调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们是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游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往不同方向)
(评:教师适当的语言引导使幼儿很清楚地就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态,为下面幼儿在自己作品中描绘蝌蚪的动态埋下伏笔。)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
a. 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
b. 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评: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c. 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评:此环节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案: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
(评: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
(评: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评: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这节美术活动有了动静交替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易于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三、活动评价(思考体会)
这一活动主题源于幼儿对社会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关注,它不同于通常以知识结构或学科结构考虑教学内容的做法。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参与,教师的适当指导为特征的,符合新纲要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本活动以其有趣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优美动人的情境符合幼儿爱想象的心理特点,接着,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采用不同的情节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态的变化,并把帮青蛙妈妈找蝌蚪宝宝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当幼儿把自已画的小蝌蚪全部送给青蛙妈妈并和青蛙妈妈一起做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顺利地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时这一活动分别在泰州市幼儿园和朱庄乡中心幼儿园的同一年龄班进行了实施,并没有因为城乡儿童存在的经验差异而影响教学效果。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春风吹着,春雨下着,花儿开着,树发芽了,各种各样的小虫也出来了。池塘里,小河边出现了小动物——小蝌蚪,这一切吸引着我们农村的小朋友,他们觉得小蝌蚪真好玩,小蝌蚪为什么和妈妈长得不像呢?什么时候才长得跟妈妈一样?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小蝌蚪和青蛙》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
3、让幼儿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磁带。
2、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图。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欣赏录音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了解青蛙生长变化过程。提问:这个故事里面都有谁?青蛙妈妈在水里种下了什么?长出什么来了?最后变成什么了?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卵→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小结:(1)、蝌蚪要变成青蛙先——再——后——最后——
(2)青蛙生活在哪里?(水里、地上)
(3)青蛙吃什么?(蚊子、蜗牛……)
四、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
(它是捉害虫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是有益的。)
五、幼儿绘画《蝌蚪》、《青蛙》
六、结束部分:
小青蛙饿了,我们送它们去捉害虫吧。
教学反思
孩子对青蛙和小蝌蚪比较熟悉,能说出蝌蚪的外形,生活习性,通过活动在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方法画蝌蚪。
2.加深对蝌蚪形象的认识。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毛笔、宣纸、墨、调色盘(内有墨汁)人手一份。
2.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仔细观察与以前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从作画材料、工具及画面效果等方面引导幼儿观察。
二、教师一一出示作画工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1.用毛笔的侧锋画出蝌蚪的身体。
2.用毛笔的笔锋勾勒出蝌蚪的尾巴。
3.添画水草和小鱼。
四、幼儿作画。
1.提醒幼儿作画时用墨适量。
2.指导并帮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画蝌蚪。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能用毛笔的中锋和侧锋进行绘画,画出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2、喜欢大胆尝试不同的画法,对水墨画产生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活动前渗透《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实物小蝌蚪;墨汁、毛笔;废旧的报纸、图画纸、颜料盘、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二、观察实物小蝌蚪。
1、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看一看。(观察小蝌蚪,相互说一说)提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生活在哪里?它是怎样游泳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在水中游泳。
三、引导幼儿学习小蝌蚪的基本画法。
1、小蝌蚪这么可爱,老师真想把它画出来,(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小朋友们想不想?那该怎么画小蝌蚪呢?(提示语:身体怎么画?然后呢?) 2、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并请其他幼儿说说是怎么画的?
教孩子们正确的拿毛笔姿势,在毛笔蘸墨时,要让毛笔喝足了墨水,而且毛笔不能接着从盘子中拿出,要在盘子边缘滚一滚,舔好笔,将多余的墨汁蘸掉。
3、教师示范小蝌蚪的基本画法。
“小小蝌蚪圆脑袋,浓墨侧锋画出来;长长尾巴弯又细,竖起笔来用中锋。”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小蝌蚪的身体要画的圆一点,涂色要顺着一个方向。
五、评价活动。
教师扮青蛙妈妈说:“呱呱,我的宝宝在哪里?教师说:“青蛙妈妈在找小蝌蚪宝宝了,我们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由“青蛙妈妈”评价幼儿的作品。
活动反思:
我在示范蝌蚪画法的时候,由于需要换材料画尾巴,这之间孩子们比较不能协调。我可以引出一个知识点,告知幼儿蝌蚪是先长身体的,慢慢地才长出尾巴。这样就将多次按压身体后再添画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给幼儿了,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来自于中班下册"青蛙"这一主题里的一个活动。动物主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物为载体,通过听听、说说、游戏等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学习对话贯穿始终。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头巾若干,把幼儿打扮成小蝌蚪
2、活动教具一套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分段欣赏故事,学讲角色对话
(1)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学小蝌蚪游的动作(双臂交叉抱住身体、晃着头),游进池塘(活动室)
老师:嘘---(幼儿安静下来)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醒来了(老师做动作、幼儿学动作)……产下许多圆圆的卵(老师、幼儿全体蹲下扮成卵)……青蛙妈妈产下卵慢慢地活动起来了(做动作)……非常地快乐。
(2)逐一出示活动教具,幼儿在提问中学讲对话
a.有一天,鸭子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小蝌蚪看到了什么?怎么问?鸭妈妈怎么回答?
b.一条大鲤鱼……小蝌蚪再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把谁当成了妈妈?大鲤鱼怎么说?
c.一只大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师: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怎么说?
d.小蝌蚪游呀游……结束
老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开始时它怎么问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怎么说?(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e.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
老师:刚才我们讲的故事题目是《小蝌蚪找妈妈》(跟念)
2、安静地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下面我们完整地听录音机阿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老师:听完后问:小青蛙找到了妈妈心情怎么样?
那么你们遇到高兴的事情会怎么样?
(深入词汇,要求幼儿把自己高兴的情形表现出来)
3、学习分角色表演,学讲对话。
(1)故事里谁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请喜欢鸭妈妈的小蝌蚪到鸭妈妈身边来(将活动教具中的鸭妈妈贴在椅子上)
同样请喜欢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分别站好
喜欢做小蝌蚪的和老师一起
(3)教师讲叙述内容,幼儿分角色表演并说出对话内容。
(4)听录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结束:小蝌蚪咱们和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起到外面游玩去。(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先分段欣赏故事,利用活动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有礼貌地问答以及开心时你会怎样表现,挖掘了活动中有价值的、隐在的教育机制,使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活动第二部分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最后孩子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动进入高潮。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从头到结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听听说说玩玩动静结合,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幼儿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角色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后,老师在讲叙述的过程中,每一角色的出现孩子等待的过程很长,特别是最后出现的青蛙妈妈,导致个别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
设计意图:
在本阶段开展的主题活动《海底世界》中,幼儿通过多元智能电脑课件认识了很多水生动物,但在认识其他水生动物时对小蝌蚪特别地感兴趣,总是围着老师问:小蝌蚪是怎么游的呢?小蝌蚪长大后为什么会变小青蛙呢?……等等问题。而且特别喜欢模仿小蝌蚪游的动作,因此根据多元智能电脑课生成此课程,让幼儿在学习中得到满足…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水中芭蕾”的优美,能根据对歌词含义的理解,并用合适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2、学习根据情节提示,记忆动作顺序。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彩条、红绳子。
2、欣赏过水中芭蕾录象。
活动过程:
1、幼儿跟随《小蝌蚪》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师与幼儿讨论自己观察小蝌蚪游动的姿态,尝试用动作大胆地表现。
“前两天,小朋友观察了小蝌蚪是怎么游动的,并把它的游动姿态画了下来,谁愿意用动作把你画的表演出来?”
3、教师在音乐伴奏下表演舞蹈,幼儿欣赏。感受教师动作的优美,并初步学习动作。
4、幼儿学习律动。
(1) 根据情节提示来记忆动作的顺序。
“上山坡,上山坡,我们一起走下坡。一会上,一会下,小脚也该休息一下。小屁股转一转,玩一玩。膝盖弯一弯,膝盖弯一弯,小脚打开玩一玩,小脚合上玩一玩,小手拉上举起来。
(2) 幼儿随音乐完整地表演若干次,师逐步减少语言提示,逐步把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5、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动作大胆地合作创编第二段,活动自由结束。
活动反思:
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孩子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将激发孩子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孩子兴趣,采用了歌唱、游戏表演、等各种方法。 激发孩子的兴趣。用角色表演,让幼儿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目标:
1、 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 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 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 教师的范画。
3、 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 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 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 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 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 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教育实验幼儿园 梁爱芹 设计意图: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了解蚂蚁家庭分工与合作的情景。设计意图:通过听运馅饼的故事,让幼儿了解蚂蚁家庭分工与合作,齐心协力运大馅饼回家。设计这次户外活动,让幼儿知道蚂蚁们真了不起,引发幼儿向蚂蚁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与小伙生活伴们团结合作,克服困难和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让幼儿理解齐心协力、团结力量大,体验小蚂蚁团结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若干 泡沫垫子若干 (当馅饼),拱形门(当山洞) 活动过程: 1、老师讲故事《运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教育实验幼儿园李爱军 设计意图:幼儿喜欢大自然的风景,喜欢去旅游,为了满足幼儿的愿望,也更进一步锻炼幼儿的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我准备了这节课,主要目的是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尝试,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积极动脑,大胆参与,主动地探索,在不断地尝试、游戏合作中,不断提高游戏的乐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轮胎 独木桥 报纸棍 拱形门 垫子 书包
滨州市杨柳雪镇教育实验幼儿园----吴海霞 设计意图: 中二班的小朋友玩的水平大有提高。总结了一下经验,这是我的失职所致。为了便于能把所有孩子都放到视线以内,每次户外活动时我只让玩一两种玩具。每隔两三天再和其他班的小朋友交换着玩。这种做法限制了孩子玩耍的玩具种类多样化,却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动目标: 调整情绪,保持活泼开朗的性格,体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沙包若干、轮胎、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玩沙包 顶沙包: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把沙包放在头顶上,让幼儿保持身体平衡,小心翼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
提起应聘,我想你首先想到的是成年人去某公司求职,你想象过孩子们应聘的场景吗? 招聘者:你叫什么? 应聘者:我叫***。 招聘者:你几岁? 应聘者:我8岁。 招聘者: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个工作? 应聘者:我的存折里没钱了,不能给宝宝买奶粉了。 招聘者:那你会些什么呢? 应聘者:我会做好多好吃的,炸鸡翅啊,做点心啊 招聘者:那就试用你一天吧。 这是我们班孩子在玩角色游戏前的一个应聘游戏场景,这好比是正式游戏前的一道开胃菜。应聘游戏的由来是这样的:结合三.八妇女节,我们在开展社会活动前,让孩子回家对妈妈、奶奶的工
情景一:今天的照相馆游戏进行得比较顺利,大家按照自己想出来的办法给相片和顾客编上了号,顾客们按照号码牌很快地就取得了自己的照片。但是没一会儿,照相馆里来来往往的人就少了许多,照相馆里的工作人员许久都没做到生意,也按耐不住了,有的出去看表演,有的出去买东西,有的去娃娃家做客后来有顾客进来想拍照,但是看见没有工作人员,也就走开了。我连忙去喊照相馆的工作人员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他们虽然听了我的话,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是没有生意的他们又要开始按耐不住了 分析: 刚开始照相馆的生意比较好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按照上
对话爸爸: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对水坑有种天生的热爱。然而很多时候大人总是喜欢阻止孩子。今天爸爸,就大胆利用雨天,带着孩子雨中嬉戏,尽情感受雨天的乐趣。生活即教育,让孩子回归生活、回归大自然。 雨中乐 1.目标 A:对下雨的自然现象感兴趣,体验雨中玩耍的乐趣。 B:学习生活小常识,知道下雨了要打雨
《我的飞机开始飞》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从游戏的玩耍中学习短句:我的飞机开始飞,飞到XX那里去!在这个游戏应答中提高孩子们语言的表达能力。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他们主要以模仿成人说话为主,通过反复地模仿发出同一词或短句。因此,在对幼儿说话时,我们老师的语气要慢,不易过快,口齿要清楚,发音要正确,并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手势来帮助幼儿理解与增强学习的兴趣。 于是在活动时,我先示范游戏的玩法,加上身体动作及夸张的语言引起孩子兴趣,然后请能力稍强的幼儿跟老师一起来玩。在把孩子们的活动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一起
今天有幸参观了一所研究课程游戏化的幼儿园,我最想看的是小厨房游戏,他们今天正好有一个小厨房活动,走近活动室,这里很宽敞,分为操作区和教学区,操作区的设备一应俱全,俨然一个真正的厨房,有两张很宽敞的操作台,正好是适合孩子的高度,大概可以容纳20个孩子同时操作。 今天是中班的小朋友在这里包饺子,我们进去的时候,孩子们围坐在教学区的五张课桌旁边等待,电视机里放着动画片。在操作区,一个姥姥在分面团,妈妈在和馅,据说面团和馅都是家长在家里准备好带来的。当班的老师和保育员在边上观望。我们兴致勃勃的等待着孩子们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