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资料 > 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
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 ——论在幼儿园开展亲绿课程的适宜性

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 ——论在幼儿园开展亲绿课程的适宜性

更新时间:2019-08-24 10:01:26

《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 ——论在幼儿园开展亲绿课程的适宜性》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何为“园本课程”?简单说,就是幼儿园自主开发的“以园为本”的课程。但是园本课程也是严肃的,课程开发必须“以园为本”。各幼儿园都应该在《纲要》指导下,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与需要,开发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道理非常简单,班级既是孩子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赖以表现的场所,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

    关键字:园本课程;亲绿课程;教研;能力

    一、亲绿课程的开展形式。

    亲绿课程简单说就是亲近植物的课程。复杂了说可以是幼儿自己在家里、班里或者植物园里观察的植物也可以是班里孩子一起种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孩子们在参与种植的过程中一起成长。

    在幼儿园里,我们一般通过三种形式,一是班里的自然角,这里面的大部分植物是一些花花草草,有的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便于观察,二是开心农场里的班级自留地,孩子们可以和老师、家长一起种植,不断观察,直到收获。三是植物园里各种树木和花草也是孩子们观察的对象。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变化。春天的迎春花、连翘、桃花、杏花,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把植物园变得神奇莫测,孩子们一起去寻宝。

    二、亲绿课程的开展过程。

    (一)开心农场里的班级自留地是我们开展种植的主要阵地,通过孩子们亲自播种——观察——照料——收获等活动,使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的现象。大、中、小每个年龄班都有自己的种植区,小班的种植区一般是园所安排种植种类,大中班的种植种类是孩子们通过民主投票,最后经过班级三位老师的斟酌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出来的。

    (二)播种过程是孩子们全程参与的,除荒、翻地、播种、铺膜完成后,孩子们就有了发现如为什么有的种子是红色的、为什么要给种子铺上膜;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们去查阅资料去问家长,通过多种形式最终找到答案。

    (三)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孩子们有不同的发现和想法和做法。从刚刚开始小苗发芽,到给小苗扣洞露头。再到后来给地里除草,在除草过程中有的孩子发现了有的草容易拔掉有的草不容易拔掉,老师就根据孩子们的发现给大家讲解了植物多种多样的根。拔草的工具孩子们也是经过多种尝试,从刚开始的玩具挖土机和铲子到最后的徒手拔草。在拔草的时候发现相邻菜地里有动物的便便,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要给菜地里施肥,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我们班里老师会定时带孩子们去浇水,孩子们有的提着水桶、有的拿着舀子还有区角里的碗和小盆齐上阵。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责任感。

    (四)孩子们享受丰收的果实。在大家的细心照顾下我们的植物们都成熟了,看豆角和黄瓜从架子上垂了下来,茄子像一个个吹大的紫气球。孩子们把果实摘下运到班里,自己洗干净、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起了香香的黄瓜鸡蛋饼、豆角炒肉等。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尝试到了愉快的播种,细心的照料和收获的喜悦。在种植园地里幼儿获得一些种植经验,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的热爱,进而体会劳动的辛苦,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与此产生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的积极情感。

    三、教师教研的及时跟进是亲绿课程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每周要确保一次小组教研,在教研过程中大家可以说说自己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谈一谈活动的开展情况。每一次教研都有不同的收获,我们教师之间可以以老带小,有的年轻教师种植经验不丰富,但是有的年长教师经验却非常丰富。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同一所幼儿园之内,每个班级都必须执行同样的教学计划?选择同样的教育内容?甚至使用同样的组织形式和方法?这显然有背园本课程开发的初衷。园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开放和民主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本班孩子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在同一的价值追求和目标下,进行多样化探求。

    在教研中老师们知道了黄瓜和石榴花开的花有的是“慌花”,花生开的花有针……在主题课程结束后,每位教师要做好汇报和展示。汇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总目标、活动内容、生成活动、记录的活动过程、开展过程、活动反思等。通常,我们把反思教学能力的培养视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而反思的对象则是自己的教育实践。①显而易见,这里的“教育实践”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课程执行过程,教师需要反思的是教学与课程实现有机整合后的教育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我们下一步继续开展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孩子们的多种能力得到了不同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四、幼儿园开展亲绿课程的意义。

    (一)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

    现在的独生子女基本是五谷不分,就连日常吃的蔬菜也认识不多。通过在种植园里的种植活动,孩子们每当走进种植园,个个欢快雀跃,小手指指点点,七嘴八舌,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很快就把种植园地的植物认得清清楚楚------荷花、小麦、水稻、谷子、韭菜、莴笋、蒜苗、苦瓜、青菜等。

    (二)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曾说:“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就是指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动手做事的能力。杨震宁教授也曾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

    但是在种植活动中,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种植刚开始时,幼儿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随着种子一点点的发芽,幼儿的好奇心就表露出来了,每天早上来园后,大班的孩子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去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然后就兴冲冲地帮植物浇水、 拔草,并把通过自己观察到的新发现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一切都做得有模有样,认认真真,一点都不用老师提醒。当我有时想去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会很自信地说:老师,我自己来!”一个阶段下来,孩子们都乐于参与种植活动,体验植物发芽过程的快乐,既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大家种植的的蔬菜,小朋友特别关心它们的生长变化情况。小朋友每当走进种植园时,有的用铲子松土,有的动手拔杂草。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过程中,当发现有的蔬菜被晒得干枯时,我抓住机会,让幼儿查找原因,引导幼儿观察土壤的干湿程度,让幼儿知道人每天要喝水,植物也不例外,使幼儿知道蔬菜干枯原因是缺水了,要及时给蔬菜浇水。在孩子们种的黄瓜时,有的孩子发现黄瓜有的长得直直的有的长的弯弯的。我引导孩子可以再黄瓜上系上东西试一试。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孩子的连续观察能力。

    (四)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细心的照料,种植园里的植物在孩子们的照料下,种子宝宝一天天地在长大。夏季季来临之际班里种植的草莓成熟了,但是很多草莓却不能吃,大家发现里面有小洞洞,通过大家的调查发现是蜗牛惹的祸,这可把我们的孩子急坏了,蜗牛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孩子们弯着腰在草莓地里寻找着,没过多久牛牛冒出来说:“我在爷爷家时看见蜗牛都是在叶上的,大家到叶子上去看看吧!”果然牛牛在叶子上捉到了一只,拿起蜗牛大声地叫:“我捉到了一只”。这时孩子们都兴奋起来,大家一起弯下腰,小心地在叶子边寻找,结果一只两只,一下子在草莓地里捉到了好几只,孩子们都开心地举起了手中的蜗牛。后来几次孩子们到草莓地,大家看见果实上缺了一块,都说是蜗牛吃掉的,接着就弯下腰寻找着。草莓宝宝孩子们的精心护理下,结出了甜甜的果实。平时在家的小皇帝,在幼儿园里都象一个个大人,平时在家都是需要呵护的,在幼儿园里都成了小主人,自己去关心别人,关心菜宝宝 ,菜宝宝成了我们的“小孩子”,孩子们天天都主动去看望它。

    在与孩子们一起精心的照料下,菜宝宝长得更绿了。我们的孩子从被关心者转变为关心他人,孩子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通过一次次地照料、关心,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他们对关心他人的情感也得到了体验。在孩子们亲手照料,亲手浇水中,使我想起了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原则“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做中使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照顾他人,让他们学会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心。

    (五)幼儿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学会了分享。

    孩子们在小农场里采摘黄瓜,大家高兴地数着,大声地说:“我摘了俩条黄瓜。”“我摘了三条黄瓜。”孩子们的心情无比的快乐,陶醉在收获的喜悦中,久久不能平静。随后让孩子们把做好的黄瓜鸡蛋饼分享给别班的小朋友和别班的老师一起品尝,孩子们在品尝中再一次地感受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学会了分享。

    (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种植过程中,经常需要孩子们去浇水,一次我事先布置每个幼儿带一个小桶,在早饭后一起去浇水,活动时,有的孩子发现自己忘记带了,很着急。这时,我问大家:现在有些小朋友忘记带小桶了,怎么办?有的幼儿说:我可以和他一起浇。有的幼儿说:我可以和他轮流浇。我采纳了大家的建议,孩子们按自己的方式与同伴进行合作,使活动顺利进行,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发展。

    (七)培养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种植活动中,老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带着种子,小锄头,水桶……来到种植园地,播种、施肥、浇水、亲亲大自然,感受植物的生长,利用中午散步、户外活动等机会引导孩子充分观察开心农场植物和幼儿园里的植物,通过观察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植物在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净化了空气、给生活带来的益处,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使孩子们有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幼儿园开设的亲绿园本课程,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能使园本课程真正适合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充分体现园本课程的个性和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园本课程的具体形态,生动地体现在每个班级的课程和教学之中。英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有一句名言:“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编制。”其核心命题就是“教师即研究者”。②这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园本课程开发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过程。坦率地说,一般的幼儿园教师太习惯于等待,太习惯于执行,总在期待别人“手把手”地教给她们每一步该“怎么办”,科研意识和课程意识都非常淡薄。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园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科研意识和课程意识是当务之急。换言之,园本课程开发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注释: ①冯晓霞、毛允燕:《反思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学前教育》2002年第3期。②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9页。
作者:徐媛媛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相关阅读
推荐
  • 教学评研课反思:手工制作“小蛇”

    这次的教学评研轮到我上课,我选择了制作《小蛇》,这个活动重点是幼儿学习剪陀螺线。在上次的石头画小花活动中,我清楚的看到了我班幼儿的弱点,那就是剪刀的使用能力很差。这与我保守的教学有关。选择这个活动,一是想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二是想通过评课活动,请同事们帮我提提建议和不足,吸取更多的经验和智慧。 这次的示范演示,我考虑了很久,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制作过程演示清楚。经过考虑,我制作了三个小蛇的范样,分别是原材料(画了螺旋线的圆形卡纸)用来演示剪的方法、半成品(剪好了的小蛇)用来演示花纹

  • 新教师集体备课助成长

    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我们小博士幼儿园这学期开始了第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这对于新教师而言,是一个学习与成长的好机会。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们怀着一颗炽热的心,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9月14日中午,我园分别进行了中、大班两个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分别由教研组长林娟、邱燕老师进行主持,由沈婷佳与毛晓莉这两位备课老师进行分析,分别从教案的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这四个环节进行详细解说。其中中班是一个科学活动《来来来,我们都是好朋友》,对于教案中出现

  • 创新课从常规课做起

    今天区教研员吴文艳老师到幼儿园来视察工作,顺便听了3位特岗教师的教学活动,我也参与了其中。 在听了SL的课后,我们的感触很深,因为SL所进行的是音乐游戏,但在教学过程中环节却不是很清晰,整个活动下来感觉游戏规则还是不明确,没有音乐游戏的特性。对于SL来说,她敢于挑战自己所没把握的音乐活动,勇气可嘉,而且看得出来准备得很用心,但却效果不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课后,吴文艳老师进行了点评,首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音乐游戏的结构是怎么样的?SL有点闷,说真的,对于我来说,其实也有点闷,虽然我知道这个活动

  • 《隐身绝招》的设计思考

    原教案非常笼统。查找了关于动物保护自己的常识,我觉得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可以进行如下的归类:伪装(色彩、体态)、放(臭气、墨汁、电)、硬(壳、刺)、装死、逃跑、断(尾巴、脚、手腕)。归类,能帮助孩子把零散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归类,也便于孩子在集体教学中习得新的知识。动物的量是相当多的,在一个集体活动中,要选择那些呢?分类后,就变得很清晰。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涉及到的动物,幼儿熟悉的、或是这种保护方法中该动物具有非常明显的代表性的。同一种方法,有许多动物会具备或使用。 在教案的设计上,我没有被大量的图片所束

  • 教学感悟:数学活动《拼小树》带来的思考

    上学期,一直感觉开展数学活动的时间很长,而效果却很差,特别是面对操作活动,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每一次到活动最后总是乱糟糟的,教师感觉很累,半日活动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本学期,我就跟班级里的老师商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探讨如何解决数学活动的有效性为重点,规定一个数学活动中班最多25分钟,如果碰到做练习,那么延长到35分,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细节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数学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的如何有效解决,下面就通过最近执教的数学活动《拼小树》来和大家进行探讨。 1、如何解读教材?(目

  • 让语言渗透在表演区中

    提供各种头饰,供幼儿进行表演,让幼儿在表演中学说一句话,并把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故事中让幼儿复述,根据角色内容让幼儿进行表演。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孩子们表演的这个故事要幼儿非常熟悉的,这样可能对于小班的孩子表演的话还有一些困难,这时老师得让幼儿借助图片,并且老师帮助指导,帮幼儿分配角色,小班的孩子合作意识相当差,教师没有去指导的话就会形成自己顾自己,分配好角色后,教师就让幼儿表演故事,适当的给幼儿一些动作、故事台词的提示,这样孩子们肯定会表演的兴致勃勃。让幼儿故事表演的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享受了游戏的快乐,而且在幼儿

  • “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案例分析

    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中心幼儿园 杜海宁 孙晓云 李增明 一、 主题由来 近来幼儿在上大班后常规较差,部分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做事情鲁莽,很少幼儿能去主动的关心、体谅他人,在家里也事事以自己为先,对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莫不关己。于是进行不一样的我这一主题探究活动。 二、 案例分析(一) 案例实录: 在长大的我的一次照片收集和交流0岁的我、现在的我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自己最大的变化在身高,活动中引导孩子用不同方式进行比较,在用尺进行身高的比较中,孩子有困难了,有的说自己身高是110米,有的说是110,没有单位的,有的

  • 体育活动中教学组织策略与活动内容的研究

    活动目标:1.能根据指令运输相应的蔬菜,提高动作的敏捷性。 2.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小组合作,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简录 (一) 热身运动导入,设置情境。 孩子们,让我们拿起方向盘,学着小司机的样子开汽车吧,注意红绿灯哦! 幼儿自由运动,教师吹哨子示意红灯停,绿灯行。 (二) 帮助小兔将菜分类好 教师示意幼儿将车停下来,接通了电话,创设情境: 喂?小兔子?你好!什么?装蔬菜的车翻倒了?好好好,我们马上过去帮你的忙! 孩子们,你们愿意去帮助小兔子吗?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事发地点,了解情况。 蔬菜都从

  • 探索、学习、提高——以教研活动“纸爱变花样”为例

    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幼儿园 刘文兰 陶行知先生有云:.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新课程在理论和指导思想上摆脱了旧的模式,但在实践中,几十年形成的惯性依然存在并影响到年青一代教师。本文通过对纸爱变花样这一案例的两个方案设计、执教的比较和解析,以期为年青教师在日后教育教学中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案例一:《纸爱变花样》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能按照儿歌的语言创编儿歌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