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员公开课教案《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学员公开课教案《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9-02-23 16:12:04

《学员公开课教案《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许晴【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哲理诗,并能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哲理诗。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   

难点:了解哲理诗,并能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哲理诗。

一、 古诗分类,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的诗篇,那你能不能根据提示以下诗句进行合理的分类呢?

写景诗   送别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哲理诗《观书有感》,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通读顺。

二、 学习《观书有感》

1、请同学朗读古诗,教师正音  朱熹(xī)  徘徊(pái  huái)为(wèi)

2、再读古诗,要求读出节奏和停顿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同学们,这首诗诗意浅显。请大家结合注释,自己试着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同桌交流。

鉴:镜子   徘徊:来回移动  

4、学生尝试着说诗的大意。

预设:半亩方塘一鉴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

      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因为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5、再读古诗,品味诗句画面

(1)读一读诗的一二两句,体会一下: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

预设:学生们从诗句意思出发,说出诗中蕴含的画面,教师要做适当引导,让孩子们感受池塘水的清澈,明亮,干净。

(2)读诗的三四两句,引导学生探究为何水会如此清澈?

6、抛出文不对题的困惑,让学生思考:池塘的水和读书究竟有何联系?《观塘有感》不是更贴切吗?

   教师:我觉得这首诗有点文不对题,你看,诗中明明写的是池塘的水,可是,诗的题目却是《观书有感》,那么,你们想一想,这池塘的水和读书究竟有怎么样的联系?

  预设:学生通过思考水和读书的关系,明白朱熹写本诗的目的:池塘和活水是为了说明读书的道理
三、 拓展学习其他哲理诗。1、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哲理诗四步法:读诗文—解诗意—悟诗境—明诗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读《观书有感》其二,借助注释和译文,说说从这首诗中你领悟到的读书道理。

《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méng chōng)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多媒体出示哲理诗句,让学生自读诗句,说说从中悟到什么道理

《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劝学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根据以上诗句,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当一位同学遇到困难,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时候,我们不妨送上?

预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当一位同学学习不努力,成天得过且过,我们可以送上?

  预设: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当我送贺卡给老师,我们不妨写上?

预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们会在新买的书籍或者新买的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自己最喜欢的诗行,勉励自己,你可能会写?

预设: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哲理诗,在学习过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经常在生活中用这些经典诗句。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相关阅读
推荐
  •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模拟考试题(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期语文模拟检测(一)班级: 姓名: 积累运用(24分) 一、默写《矛与盾》全文。(2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4分) pn shān wǔ mi piē jin s n ( ) ( ) ( ) ( ) chn xī jiǎo xi jǐng t miǎo sh ( ) ( ) ( ) ( ) 三、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1、竣工 面面相觑 悬崖峭壁 攀山越岭 2、要挟 岌岌可危 忧心忡忡 万籁俱寂 3、缅怀 溘然长逝 奄奄一息 鱼贯而出 4、伫立 突兀而来 若无其是 愚不可及 四

  • 抓住课文特点,渗透写作方法__《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新选入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去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细的研读,着手认真的备课,却发现文章的编者独具匠心,短短的一篇课文中,渗透了好几种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 。我想,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教写作方法的好教材,预示,我在课上注意了写作方法的教学。 一、 环境烘托 在课堂上,我抓住四处环境描写的句子,引导

  • 言由心生,幸福表达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核心任务,亦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下语言发展的底子,给学生留下语言。 如苏教版第六册《小露珠》一课的文本语言特色就是通过不同的比喻写出了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要积累、运用的语言。针对这一特点,写话设计以学校的银杏树为观察、描写的对象,欣赏美丽的银杏树,表达优美的语言。学生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抓住了银杏树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银杏树写美丽

  • 《描绘家乡的美景》少先队活动课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活动主题是《描绘家乡的美景》。本次少先队活动课是选自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试用)。授课中队是六一中队。下面我将从说设想、说学情、说辅导三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设想 (一)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意在通过了解家乡过去、现在、为了未来,体现这些年来家乡的变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远景。我紧扣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家乡五水共治的情况,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

  • 统编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说明:1.根据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的规定,粗知课文大意,梳理课文条理把握主要内容(把握内容要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等目标,课文的阅读教学一般都需要进行学习训练的。但是根据编制教学目标的方法之一:如果每篇课文都要编制的相同的教学目标,为避免重复啰嗦,或用上位目标叙述,一般可不叙写出来。故这些目标没有在课文教学目标中呈现出来了(同样也不在语文要素中呈现出来),但不等于不进行这些学习训练,例如《草原》《穷人》

  • 最新《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 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3. 能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提出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课本,如果能够了解语文课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能够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校本不是一个终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有了本单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文本的学习,学生对于如何通过事情写一个人,并且把主要的事件写具体,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就会容易多

  • 海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侧记

    海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3月23日下午的专题报告在大家的期待中,在会长、特级教师邢益宝校长的隆重介绍中拉开了帷幕。 余映潮这个名字,相信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不陌生。对这位打通小学、中学语文的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题式、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的前辈,我是敬仰加好奇。巧的是,我前段

  •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弦、巍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能说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大家看老师今天和平时有什么变化? 这是你看到了,那你知道我心里想什么? 这是想象到的。 请看这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伯牙在弹琴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