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线段、射线、直线》课堂实录

《线段、射线、直线》课堂实录

更新时间:2019-06-27 13:28:13

《《线段、射线、直线》课堂实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片段一,师:我们在上课之前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互动一下,有谁愿意参与的吗?我们请两位同学走到台前。 

一高一矮的两个男生很积极走到台前,同时大屏幕投影“比一比身高”。男生默默的选择的离开,班级里的孩子哈哈大笑。班级里的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师:大家能不能比较呢?

学生(齐声回答):能,可以直接看出来。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

又选了以为身高接近的两个男生。

师:这两位同学谁更高一些?

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老师在听到课堂学生反馈后发出指令:两个人靠的近一点,背靠背。

师:大家发现了吗?(倾听者学生们的表达)

学生甲:两个人的身高可以比较的。

学生乙:只要两个人站在同一平面上就可以比较。

学生丙:还可以说出两个人的身高的具体数据,直接比较数据更简单。

[点评]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打开了学生们的思维,老师需要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认真倾听学生们的每一次精彩的发言。在倾听学生反映的时候要及时调整,及时作出反应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片段二

(1)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AB等于已知线段a.



(2)你能画出一条线段AC等于已知线段a、b的和吗?你能写出线段之间的的关系是吗?



(3)你能画出一条线段AC等于已知线段a、b的差吗?你能写出线段之间的的关系是吗?

师:如何去完成相关画图呢?大家一起欣赏一段视频。

学生:安静的观看视频里的每一个画面,尺规作图的基本概念,圆规的使用方法,如何利用圆规画出一段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师:大家看完了视频,动手操作吧。

利用移动投影设备实时播放学生画图的每一步骤。

师:谁能说一下该如何操作?

学生:利用支持直尺画一条直线,将圆规的一脚与线段一端点重合,另一脚与另一端点重合。截取已知线段,然后将圆规一脚与已知线段一端点重合,画圆弧与已知直线交于一点。

学生:点B在点C与点D之间,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CD.

      点B在点D右侧,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CD.

点B与点D重合,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CD.

[点评]:改变了原来的老师台上展示,学生跟着模仿的传统模式。在这一环节中提前准备了视频材料。先让学生观察分析,从中学到有效信息。不仅如此,活泼的视频动容,也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无形间的数学文化渗透也能顺利进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片段三

你能画出一条线段AC等于已知线段a的2倍?你能写出线段之间的的关系是吗?

师:从刚才的操作中能不能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学生:利用支持直尺画一条直线,将圆规的一脚与线段一端点重合,另一脚与另一端点重合。截取已知线段,然后将圆规一脚与已知线段一端点重合,画圆弧与已知直线交于一点。重复上述操作,再截取一段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师:在操作过程中,点B非常特殊,谁能帮我们讲一讲?

给学生们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干扰。

学生:点B把线段AC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AB和BC,点B叫做线段AC的中点.

师:如何利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一遍?

学生:因为B是AC的中点

所以AB=BC=1/2AC或AC=2AB=2BC

[点评]:单一学生的学习能力里总是有区别,接受速度也各异。面对全班所有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很难真正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协同发展。借助小组的力量,利用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落实尺规作图的操作规范。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安静的思考,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针对性的给予引导

片段四

例题教学:

例:1. 已知线段AB=8,C是AB的中点,点D在CB上,DB=1.5,求线段CD的长度.

源:学|科|网][

师:如何求解CD的长度呢?

学生:为C为AB的中点 ,所以CB= AB= ×8=4,

      CD=CB-DB=4-1.5=2.5 .  

变式:已知线段AB=8,点C是AB的中点,点D在直线CB上且DB=1.5,求线段CD的长度.(先画图,再思考)

2.已知线段AB=8,点C是AB的中点,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度.

变式:已知线段AB=8,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度.

师:变化题目的条件后该如何处理呢?

同学们在小组内充分讨论,由各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因为C为AB的中点,所以CB=AB=×8=4,

当点D在点B左侧时, CD=CB-DB=4-1.5=2.5 .

当点D在点B右侧时, CD=CB+DB=4+1.5=5.5 .

CD=2.5或5.5

[点评]: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本环节安排围绕线段中点、和、差运算的例题和变式训练。最后再进一步探索线段DE与AB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老师对于学生的发言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总结:课堂上学生已经习惯了认真倾听老师们的一字一句,反过来,作为老师的我们有时候忽视了对学生的倾听。客观地讲,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双向活动,需要双向互动。有的时候,是作为老师的我们过于强势,总想驾驭和操作一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反应。在课堂上,我们稍微停一停、等一等就会让学生的充分展示自己,这也许才是真正的课。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升初六年级数学简单的统计专项检测题

    (简单的统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 )、( )和( )三种。 2.小华在期中测试中,语文得85分,数学得93分,外语得92分,三门学科平均得( )分。 3.(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4.学校气象小组要绘制一幅统计图,公布上周每天平均气温的高低和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二、选择题。 1.( )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2,甲数比乙数大5,求

  • 2013年秋季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浠水县英才学校兰溪中学2013年秋季第一次月考六年级 数学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时=( )分 千米=( )米 吨=( )千克 (2) 教室里的座位整齐摆放,如果四排七号用(5,8)表示,那么(4,3)表示( )排 ( )号。 (3) 16 ( )= ( )=( )0.3 = 1 (4)一根绳子长 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米,每份占这根绳子的( )。 (5) 吨的 是( ) 12的 是( ) (6)一根绳子长8米,先用去了它的 ,再用去了 米,这时

  •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反思

    太仓经贸小学 俞露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是以总结、讲解、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所以很多老师对于这种类型的课堂感到困惑。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怎样上好复习课,特别是小学数学的总复习课呢?下面就《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自主地、自由自在地操作、思考与整理,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对各

  •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凌勇峰,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我替换了枯燥的老生常谈类型的应用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生活中的并且有相对经验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编例题让信息更具有吸引力 根 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中,因为百分数在生活

  • 观察图形中的隐含关系来解题

    六年级下册我们接触到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数学报上的挑战自我中有这样一道题:图中蓝色阴影部分可以做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 首先看到这题的时候会感觉到条件非常少,似乎只有一个条件,即大长方形的长度是24.84cm。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回忆求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你能发现什么? 我想到了圆柱底面周长就是展开后长方形的长,C=d,显然这幅图中长方形的宽是2d,不可能是底面周长,即长方形的长才是围成圆柱的底面周长。发现了这个小秘密后一切迎刃而解,假设圆形的直径是d,则d+d=24.84cm

  • 生活充满着数学“百分数”的探索之旅

    这学期在东华小学的校级研究课,我带领六1班的同学们开启了百分数的探索之旅。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课前,经过调查,发现百分之百的学生或多或少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百分数,我也希望这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所以我布置了自主预习的作业,请学生先去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思考关于百分数还想进一步研究什么数学问题,将找

  • 培智学校校本教材《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培智学校校本教材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和重要性。教材中设计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和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为认识除法打好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本课以探索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倍数关系为重点,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应用求圆的周长的问题,还为以后学习求圆柱的侧面积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单元课程教学反思

    比例尺本单元包含四个基本知识点:比例尺的概念;求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经过一周的学习,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反馈,整理本单元易错题。 1.统一单位。 图上距离是用厘米做单位,实际距离有时用千米或米做单位。在求比例尺时需要统一单位。更要清楚千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0,米到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在换算时要查清数位,注意0的个数。 2.列方程注意事项。 例:在一副比例尺时1:35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