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规范性研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规范性研究

更新时间:2018-12-09 15:44: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规范性研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告别无忧无虑以游戏为主的生活时代,开始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跨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时代。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他们,说实话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生活。在此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进入一年级后,孩子们将学习系统、严谨的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拟以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规范性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课堂实例深入分析如何提高一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和规范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本文以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趣味性和规范性作为研究对象,以期有效的提升数学学习的应用性,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新课程改革也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二、课题核心概念

趣味性: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玩”数学,主动参与游戏,从中积累经验,逐步内化数学知识。

规范性:数学课堂行为的规范、数学数字和符号书写规范、作业格式的规范这几个方面,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养成规范的良好习惯。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分析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异同;

2.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制定趣味性和规范性数学教学方案;

3.通过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积极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以笔者所任教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在分析所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找出其数学学习的特点与不足之处,并通过教学实践能够有效的开展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规范性教学,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及各个学科中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同时,制定数学教学中趣味性和规范性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认真的观察学生,以此来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从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及谷歌学术平台以“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规范性”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了解目前学术界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性和规范性教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研究方法,同时为本课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案例分析法:在分析当前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特点时,笔者以所任教班级小学生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诸多案例的分析以确定其数学学习的基本特点,确保了其后所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4.实验总结法:开展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反思与倾听他人听课意见,总结自身缺点,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案例与反思中总结方法,找寻策略。

课题研究选读书目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18.10)

完成课题申报表,向上级进行申报。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研究。

2、实施阶段(2018.11——2019.8)

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专心研读于永正的《我的教育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华应龙的《我就是数学》、吴正宪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等著作,广泛阅览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期刊,借鉴先进经验,保证课题实验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根据课题方案,切实进行课题实践活动。根据实践情况和需要,对课题方案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力争出色地完成课题。

3、总结阶段(2019.9——2019.10)

根据实际情况,撰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在实践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整理有效的个案、相关的论文等,进行交流研讨,及时总结经验。并对实验过程中的新问题作细致分析。

完成读书心得与案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课题研究前期:(2018.10)

收集书籍、论文、期刊等相关资料

2、课题研究中期:(2018.11——2019.7)

专心研读《我的教育故事》、《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就是数学》、《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等著作,完成读书心得和案例分析。分析一年级数学教学特点,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掌握的理论方法以及教学现状,拟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

2018.11—2019.1认真研读《我的教育故事》、《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著作,以每月一至两篇的进度完成读书心得。

2019.2—2019.3认真研读《我就是数学》、《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等著作,完成读书心得一篇、案例分析一篇。

2019.4—2019.5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趣味性和规范性教学,对已经写成的文本资料进行修改。

2019.6—2019.7继续关注数学课堂上的效果,通过自己的研究总结,力争完善课堂,切实提升自身数学教学能力。

3、课题研究后期(2018.8——2018.9)

课题研究成果整理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并撰写课题论文,准备结题。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语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口算。 6+60= 24+4= 77-7= 72-2= 32-4= 3+50= 80+8= 2+30= 60-50= 86-8= 70-60= 60+4= 40+50= 91+9= 60-60= 34+5= 80+9= 70-6= 90+7= 4+70= 二、填空。 1.64里面的6在( )位上,表示( )个( )。 2.5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47的7在( )位上,表示( )个( )。 4.4个十和4个一是( )。 5.和59相邻的数是( )和( )。 6.比71小,比68大的数是(

  •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出乎我的意料,有两个地方让我措手不及,这两个地方我都有想到,但自认为学生不会考虑到的,也就没有去思考怎样去表述和回答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这节课上的很混乱。。。。。。。。 不要想着教案,那样反而会影响你的发挥,只要记住几个大的环节,抓住重难点,就可以了。刑老师对我说,我之前也这样做,保持清醒的头脑上课,但今天上课的那一秒,显得有些急促,脑袋里抖擞还是教案。开头被我弄糟了之后,每上一步,心理都还想着前面上的怎样,所以对于后面学生的反应,脑子不能及时作出判断,给予响应的应对,导致课堂出现混乱老师的心态很

  • 2018年一下十几减8、7十几减9教学反思

    本节课新授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想158的口算方法。此环节比之十几减9教学时,学生在讨论交流时方法呈现了多样化的状态。很多孩子在讨论时不止说出了一种口算方法,还说出了两种、三种。教完158的题目,让学生自主解决试一试的题目,有的学生流露出了有困难的表情。这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发现原来有困难的孩子也有了解决的办法。在交流口算方法时,居然发现学生中好多用上了107+( )的方法,问其原因,孩子回答有时做减法想加法想不到答案,觉得用这个方法好做。顺势,就让孩子们在后面的练习中,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解

  •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听后感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中写到:让学生经历辩证的过程,是掌握学习知识的策略之一。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幸听到一位老师执教的《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课始,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木块和一个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谁来说一说,这两个木块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生:一个是长方形,另一个是正方形。 教师用目光巡视课堂,征求大家的意见,很多学生他说错了,应该一个是长方体,另一个是正方体。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请小朋友在小组里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

  •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自从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心中就时时刻刻想着课题,就经常有意识地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在和一年级两位老师交流教学疑惑时,她们总是反复强调上课学生不听讲,让回答问题也不

  • 一年级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是这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课,由于上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优质课,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一遍了,但由于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息,相信很多同一也已经忘记了。所以虽然是学习过的内容,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

  • 北师大版《认识图形》教学片段设计与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片段 认一认:出示主题图(两个小朋友在搭积木) 提问:小朋友看,这些积木的图形你们认识吗?(单独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 生: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 摸一摸:出示长方体教具 谈话:你想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盒子吗? 画一画:摸完之后,能不能想想办法把你摸到的图形给请到纸上?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板演学生画的图片,请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他画的是长方体的哪个面? 教

  •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9加几(凑十法)

    吴洁,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凑十法

  • 一节精彩的数学课:一笔画 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

    关于一笔画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这一问题发生在18世纪初期的哥尼斯堡,哥尼斯堡城里有一条河流,它将整个城区划分成了北区、东区、南区以及岛区等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又由七座桥把它们连接起来,构成了独特且别致的景色,吸引着游客来此参观、游览。长此以往,在居民和游客当中就开始流传这样一个疑惑:一个人可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一次性走完这七座桥,最终还回到出发点?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并且非常有趣,不少人来此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