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课研究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解与教学创新——以<认识人民币>为例》的讲座

《一课研究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解与教学创新——以<认识人民币>为例》的讲座

更新时间:2019-02-20 09:53:35

《《一课研究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解与教学创新——以<认识人民币>为例》的讲座》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斗转星移,转眼间培育站一个学期的研修进入了尾声。2019年1月22日上午,培育站全体学员在长江路小学参加了本学期的最后一个集中研修活动,活动中聆听了仲崇恒老师做的一场《一课研究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解与教学创新——以<认识人民币>为例》的讲座,仲老师的讲座对我们既有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又有具体操作层面的示范,我们在惊叹仲老师对《认识人民币》一课研究之透彻的同时,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以往所听的讲座中,专家老师都会围绕个人的研究专题,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或举例论证,侃侃而谈,每每也都听得津津有味。但回到现实中,对自己的教学影响甚小,每每想在课堂上模仿专家,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句话就是行不通。

感慨“专家就是专家,不是我等小辈可以模仿的……”殊不知,专家们的课堂设计,也都是通过自己的不懈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实践,提炼才形成了自己的专题。我们所看到、听到的,都是专家们快进式的结论介绍,缺失了专家们探索,实践的过程,自然对其理论的理解只能是表面的,自然在操作时就会感觉陌生,顾此失彼,首尾不能呼应,便是理所当然。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也想进步,也想做研究,怎么办?我想今天仲老师的讲座给了我很好的启示,那就是抓住一课,持之以恒的研究下去,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再通过读书加以研究和解决,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一课研究。

一是,抓住一课,研究它的上位知识。通过研究它的上位知识,才能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找到其根源,弄清它变化发展的过程,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不仅仅是目前所看到的结论。在讲解知识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底气十足。

二是,抓住一课,围绕九大维度展开研究。即数学知识维度、课程标准维度、教材比较维度、理论指导维度、学情分析维度、教学设计维度、课堂观察维度、教学评价维度、校本教研维度。通过不同维度的研究,才能得出自己对本课的教学理解,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创新。
邳州市天山路小学  陈通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2——2013下学期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期中检测题

    一、计算,比比谁最细心。(30分) 67+4= 47+5= 61-9= 45-9= 38+60= 45+6= 64-30= 58-6= 68+5= 78-8= 70-20= 25-9= 2+64= 71-3= 6+57= 29-9= 53+4= 39+6= 80-2= 16+8= 27+8= 72-9= 43+30= 59+5 = 70+8 = 60+28 = 50+34 = 6350= 24+60 = 50+5 = 二、填空:(共23分,每空1分,其中第8小题2分) 1.5个十和8个一组成( ),100

  •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检测试卷(质量评价)

    三岔河镇2013年6月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 数 学(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卷面分 总分得分 评卷人 【卷首语】 小朋友们,在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靠自己的努力收获了许多快乐果子!下面让我们一起到快乐王国中去采摘属于自己的快乐果吧! 一、认真计算我最棒 !(24分 ) 12-5= 20-0= 24+6= 63-30= 34+5+50= 66-50= 9+71= 45+30= 6+40= 46-6+40= 55-35= 20+10= 40-2= 100-90=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试卷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试卷(2)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 二、连一连。 12:00 4:00 8:00 6:00 三、用两种写法填写正确的时间。 ( )时 ( )时 ( )时 ( )时 : : : : 四、过1个小时后是几时? 五、前2个小时后是几时? 五、同学们,在寒假,你是怎样安排时间的呢? 大约( )时起床 大约( )时参加兴趣班 大约( )时午睡 大约( )时看电视

  • 公开课--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形状的物品,

  • 评课:教学设计富有层次性

    教师把可能性的内容贯穿于不同方面的教学中,从计算入手,三个算式是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把孩子们带入了可能性的世界里面,通过思考,进行判断,从而初步理解什么是可能性。再通过长方形里去掉一个正方形,剩下的是长方形。两个锐角、100个锐角相加的和还是锐角等图形方面相关知识的练习,巩固对可能性知识的理解,并再对可能性知识有了比较深认识的基础之上,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最后刘老师以摸笔这样一个小游戏,一下子把数学知识与

  • 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分与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想想做做1~5和补充习题第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6、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掌握6、7的分与合。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有序地掌握6、7的分与合。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初步掌握了2、3、4、5的分与合,初步能从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26~27例题、想想做做1~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通过学生的操作和观察,交流与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里,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几种形体,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些最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部分学生可能已

  • 一年级上册《练习十一》教材说明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第77页的第9题和第10题,以及《补充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比较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与进位,突出计算方法上的共同点,沟通内在联系,突出方法上的不同点。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与进位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更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两位数

  • 增加学生课堂活动《8的分与合》听课体会与感受

    我听了我的师傅潘老师的一节课:《8的分与合》。我就想谈谈我听了这节课的体会与感受。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较为熟练的掌握了2到7的分与合并能初步有序的回答数的分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关于例题的教学,我在这节课上是让学生把书后的小花片分一分,之后自己编写8的分成,然后再通过习题加深学生的记忆。潘老师的这节课请了8位小朋友作为班级里的好榜样,站到台前。然后请一个孩子来把八个小朋友分一分。首先,这个活动比我的活动要更能吸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