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绿豆的一生观察方案——“持续性观察作业设计”的方案

绿豆的一生观察方案——“持续性观察作业设计”的方案

更新时间:2014-07-22 09:24:28

《绿豆的一生观察方案——“持续性观察作业设计”的方案》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活动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绿豆成长的几个过程   2.种子发芽、生长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3.知道绿豆生长各个阶段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种子发芽和种子生长的观察研究,了解植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和绿豆苗生长及种子的形成的条件

3.用拍照、文字、记录单等方法记录绿豆生长的整个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持续的观察,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及养成持续观察实验的习惯。

2.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持续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持续观察绿豆的整个生长过程,并做好记录,收集相关材料。

2.难点:绿豆的每个生长阶段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并整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三、活动时间

9月份----11月份(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一阶段: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了解绿豆种子发芽的特征及所必需的条件。

第二阶段:绿豆苗的生长的研究,观察绿豆苗的生长特征和影响绿豆苗生长的条件。

第三阶段:绿豆开花结果,观察绿豆花和果实的特征,研究11月份的温度对绿豆的结果的影响。

四、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滴管、纸巾、盛有潮湿土壤的桶,尼龙袋(保温用的)、镊子、显微镜、照相机、各种记录表

五、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绿豆种子发芽

学生的观察任务:

1.做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条件的对比实验(先制定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分别完成三个对比实验: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观察记录(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展现)绿豆种子发芽前后的大小、样子及各个部位的样子等。

3.通过对比实验和观察,学生写出本阶段获得的信息和学生的发现。

教师的指导:

1.这是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合作分工的事宜。

2.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

3.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客观地记录绿豆发芽的情况

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第二阶段:绿豆苗生长

学生的观察任务:

1.观察绿豆苗根的生长方向,根的样子等;2.观察叶子生长的位置,叶芽的形成,叶子的脉络,光滑的程度,叶子的形状及形状与环境的关系;

3.观察绿豆苗生长的状况,记录绿豆苗生长的速度(用尺子量);

4.观察绿豆苗茎的粗细,生长程度;

5.制订绿豆苗生长所需的条件的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观察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所需的条件(怎样生长得更好),实验后写好实验发现。

6.观察绿豆苗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颜色、速度、长度、周期等)。

7.选择不同的形式描述绿豆苗生长的过程。

教师的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及记录绿豆苗各个部位的特征(根、叶、茎等)。

2.指导学生如何控制变量,为绿豆苗的生长提供有力的条件。

3.引导分析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阶段:绿豆开花结果

学生的观察任务:

1.观察绿豆开花的时间,花蕾的形成时间,观察绿豆花的样子(画下来);

2.观察花有哪些组成部分,观察一株绿豆苗能长多少个花蕾;

3.观察绿豆果实形成的过程(是否每一个花蕾都能结果,形成果实),记录果实形成的时间;

4.观察果实的颜色、样子、数量;

5.做温度对果实能否形成的对比实验;(因为学生在11月份完成绿豆一生,能否在这个阶段结果,做个对比实验。)

6.能用照片、画图、文字、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出观察后的信息和实验后的发现。

教师的指导:在这个阶段,由于是11月份天气比较冷了,对绿豆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温度等环境对绿豆长果实的影响的对比实验。比较困难的是提供场地和保持温暖等因素,教师要做好提前准备,最后要指导整理好绿豆的一生的研究报告。

教师的指导策略:

1.提供“绿豆的一生”的观察活动的条件。教师为学生的活动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教师准备学生难以准备的材料,简单的材料有学生自己提供。如:种植园地,对比实验所需的条件等学生比较难以准备的,教师要帮忙准备,使实验顺利实施。2.每个阶段所需做对比实验的,实验前指导学生完成对比实验计划(关键的一步,是能开展有效实验的保障。)

3.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尽可能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因此在活动或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度地指导,尤其在关键点上指导,如:绿豆种子发芽阶段指导学生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在活动中还要给学生提供查找信息条件(如:在研究绿豆开花结果这个阶段,学生会遇到温度对植物果实的成熟的影响的困难,教师给予提供信息条件,但只提供给学生信息来源的方向,不给予结果的渗透。)

4.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观察要及时调控,这样才能使活动能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探讨,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拍照、文字、绘画、表格等)记录好绿豆一生的生长情况,及时整理数据记载观察和实验情况及个人观察和实验后的体会,到最后能写出研究报告。

5、注重评价,评价要贯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针对每次或每个阶段要做好活动准备评价,活动过程中评价,活动结束后评价。教师尤其要积极鼓励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完成情况,这样学生才有动力,才有成就感,为持续性观察做好了铺垫。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科学课课堂管理探索

    一、 [ 背景 ]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课程的改革,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国民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小学科学课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二、 [ 情境描述 ] 一直来,小学生的科学课课堂纪律管理是个难题,他们年龄小,好动,定力差,再加上人数多,这些问题已让教师的嗓子难以承受了,更不用说班上出现几个调皮捣蛋的活宝,简直让教师头疼不已了。尤其让教师感到无奈的是:我们这些担任《科学课》的教师,由于长期来的误解,很多家长和学生根本不重视这门课,在他们眼里是可学可不学的副课。可想而知,这给我们的课堂纪律管理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

  • 科学课课堂教学常规的形成

    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要不要常规?答案是肯定的,新课程并不排斥常规的养成与训练。中国有句古老的名言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加学习的乐趣。 科学课的课堂常规教育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1、课前常规。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课前常规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什么事都要有所准备的好习惯。课前常规包括预习需要研究的主题、准备好课本、准备好学生自己收集的实验研究材料等。这些准备包括学生的自主准备,也包括老师提前布置

  • 《风向与风速》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开始对于风向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他们不能够确定到底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还是吹去的方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确指出,风吹来的方向即风向,纠正某些同学头脑中的错误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风向,我以教室为基点,仔细的阐明了我们所处的方位,让学生先了解自然界,以及平面上方向的不同,然后随机说出任一风向,学生回答是指从什么方向吹向什么方向。接着,让学生了解在气象工作中,我们会利用一个工具来测量风向风向标,并指出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即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然后,我利用风向标,假设箭头指的方向,让学生来

  • 六年级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按自定的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最主要的特征,并分别举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并能体验到分类过程中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科学的分类标准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动物中各个种类的特例。 教学准备: 各组自己写好20种动物的卡

  • 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教学反思

    今天我只有8班一节课,在八班的进度比其他两个班都慢了一个科室,所以我今天这节课才把第二章第3节课后面的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讲完 今天同样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喜悦,因为我在上新课前同样问了同学们这个问题: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我先给同学们大约2分钟的回忆的时间,结果我班里有大部分同学都把手举起来了,而且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几个同学也举起了手,我想那我就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吧,所以我就叫了一个学生,结果他回答的非常好,当时我就让全班的学生给他以掌声,并让他坐下,然后我又找了另外的三个同学回答同样的问题,

  • 我们的道德教育是儿童需要的吗?

    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我们的道德教育是儿童需要的吗? 孩子的声音: 学校提出的有些要求太高了,我很想做到,但是总也做不到。 一天能做到,有人监督能做到。后来嘛,就不好说了。 今天提出这个要求,过了两天又提出那个要求。 道德教育究竟是面向谁?为了谁? 必须让小学德育直面现实 必须关注小学德育的根基 必须让我们的德育有力量 1. 设定底线,让儿童为自己立法 2. 我们不能做_亮出底线,划出禁区 课间饮奶

  • 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课,一般我们老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教师演示法有它的优点:师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

  • 小学教师《科学》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一级培训讲座

    课程目标 1、明确什么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而在相关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发生的变化。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本《标准》的课程目标,就对小学3~6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之后在科学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或程度作出了概括的描述和明确的界定。例如,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就指明了小

  •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噪音与生活》(实验小学陈波)

    仓市实验小学 陈 波 活动分析:随着工业的发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吵闹,噪音成了世界繁荣的代价。但我们生活在这热闹的世界了,久而久之习惯了嘈杂,对周围的一切噪音已经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让同学重新审视噪音污染现象,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是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究竟有什么危害?再去追究其产生的地点、原因及危害性,激发起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产生消除噪音、改造生活的美好愿望。知道同学从身边做起,从可操作的做起。继而通过对声音传播方式和消噪方法的解读,延伸至如何改造生活,激发对科学研究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