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实验研究报告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实验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14-07-22 09:24:29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实验研究报告》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和学的共同中介。目前实际教学中表现看来热闹,实际游离目标之外,走过场的教学活动仍随处可见。为了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建立他们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良好的态度与情感,培养、掌握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课题组经过认真地探讨与研究,在主课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下,确定了子课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2005年8月——9月 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学习相关理论,把握研究方向,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部分内容进行预测

2.2005年10月——2007年6月 课题中期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10月——2007年2月)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中开展教师所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进行研究、讨论并在实践中体验。

其间,开展如下研讨活动。

*2006年1月9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会面探讨。

*向教育局申报酝酿开展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骨干教师研修班。

*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下发相关学习资料。 第二阶段(2007年2月——2007年11月)

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本阶段在全苏州市、太仓市范围内进行了开课、研究成果展示、教师交流教学实践体验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推广经验,并对前阶段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完善。

*2007年4月11日,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在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举行。江苏省教研室鞠文灿副主任、苏州市各区县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太仓市首批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培训班教师共13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城厢一小的缪蓓华老师和鹿河小学的张承智老师分别执教了《怎样和他联系》、《生活中的电视》。两位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通过灵活可行的教学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让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切身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后,省教研室鞠文灿副主任给老师作了生动的讲座。下午,城厢一小的胡莉英校长首先作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随后,苏州市各区县教研员进行了评课研讨活动。大家对两位老师执教的课堂教学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认为,今后品德学科的教学应继续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师的地位与能够、教学效果等方面不断反思,使其成为努力追寻有效教学真谛的过程。

*2007年10月25日,课题组成员再次来到城厢镇第一小学,交流在课题研讨中的经验与体会。

*2007年11月27日,开展全太仓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沙一小的马艳萍老师执教了《入乡问俗》,岳王小学的龚紫云老师执教了《衣食的来源》,胡莉英校长就理想的德育给大家做了专题讲座。大家就马老师和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做了深入的观察与详细的分析,取得了共同的意见。

3.2007年12月——2008年1月 课题后期总结阶段

(1)收集有关资料。

(2)完成子课题报告。

(3)上交总课题组相关资料。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我们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在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功能主要包括:引导和鼓励学生,以生活为基础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创设生活小情景进行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的精神,促进良好社会性的发展。教师角色被赋予全新的意义。 1.教师是学生道德水平的评估者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在了解儿童社会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范畴,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组织教学。

教师在执教《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时候,要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了解,摸准学生在这一方面比较模糊的概念是什么,比较清楚的概念是什么,通过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哪些概念是要进一步明确的,哪些知识是需要进一步阐发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大概念后,重组教材,设计教学,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就有了保障。

2.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灵动地再现教材。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拓展,一方面是学生真实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是当今社会资源。学生的学习不停留于课本,教师要架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为学生走上社会作好先锋开路者。

如在2007年苏州市品德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中,张承智老师执教《生活中的电视》,插播了一系列国内外重大的新闻事件,让学生总结出看电视的作用。接着,很好的联系了学生生活中看电视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讨论看电视的利弊,让学生知道看电视要合理选择、控制时间。通过对学生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由于品德学科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其内容往往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领域,而这些内容又时常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特点,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一个组织者,否则课堂教学将会成为一盘散沙,学生将会不知所措。

(1)组织学生按一定的方向或要求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内容。

(2)当学生对教材中的某些知识产生疑问时,组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

(3)当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教材多提供的知识,渴望了解更多更新的知识时,组织学生通过图片、数据、网络、图书、影视等途径收集和整理。

(4)当学生所学知识发生歧义时,组织学生通过争论、辩论等方式把问题说清说透。

(5)当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以上的这些知识,渴望进入真实的社会,亲身体验的时候,组织学生去工厂,去商店,去小区,去农村调查访问。 通过良好的组织工作,让我们的品德教学更有效率。一是对全班学生来说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或课外活动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是有效的。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样的组织活动就没有效果。

4.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首先,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及时了解学习状况,进行回馈调整,抓住有价值的生成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帮助,有利于因材施教。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活动中,真正融入体验性学习的情境之中,分享学生的学习快乐,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真诚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是他们学习中的一员,愿意与其无拘无束地交流和讨论,这样,易于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再者,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其它教师和学生那里学到许多新知识,通过参与学习,教师的知识结构将得到更新,能力将得到增强,自身素质将得到提高。

5.教师是学生学习情感的支持者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的内心体验,它通过人的主观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并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品德课的核心之一就是注重“体验”,这是一个充满情意的认知发展过程。而传统教学重认知轻情感,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全面发展受到影响。新课程中,就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而加以重视。所以,教师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情感体验,这比简单重复的说教,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创造探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形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驱力;

(2)因材施教,注重指导,提供适合于学生体验学习的材料;

(3)强调移情,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渗透的方式,迁移到学生身上,使之产生情感的共鸣;

(4)积极评价,充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就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个性得到长足的弘扬,学习将成为愉快的过程,身心会得到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教师在体验式学习模式下的角色转换,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一个照本宣科进行知识搬家的教师,显然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教师必须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学生体验式学习为契机,从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行为变化等方面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和完善自我,以寻求最优化的应对策略,正确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与地位,增强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二) 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地培养

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全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老师积极行动,正确发挥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三年来,全市小学生热爱学习,无一辍学现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违法犯罪率为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我们的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发展

在课题引领的一系列活动中,我们的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全市有一支敬业爱岗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专兼职教师队伍。四十位骨干教师成立了研修班,于2007年4月份开班,12月份结业,涌现出了多名优秀学员,研修班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肯定。

2、全太仓市有苏州大市《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改带头人1名,太仓市级2名,教坛新秀3名,小学高级教师5名,另有专职教师3名,骨干教师多名。两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市《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 篇,在课堂教学评比中,有 人次获奖,有 人次教师在苏州市执教公开课,在苏州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有 人次教师获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困惑

1、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在实践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所执教的课程还是比较单一的,不同的老师要把课程整合起来,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2、虽然是在小学阶段,但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的课业负担还是比较重的。要一丝不苟的做好品德课的课前、课后工作,发挥品德课的实效性,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冲突。如果学生的在课前没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要活动起来就比较困难。
相关阅读
推荐
  • 科学老师在处理材料方面的做法

    不久前,浙江省科学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在嘉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介绍了美国的STC教材,其中讲到了这套科学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完整的教材配套材料。听后羡慕不已!羡慕之余,我也想到了我们自己在处理材料方面的做法。 除了利用现成的工具箱和一些原来的实验器材,我现在一直鼓励学生去想办法准备,人多力量大吗!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好处多多: 可以节约一些教师准备材料的时间,减轻教师负担。 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要做实验,我就必须准备好材料。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

  • 教学设计——《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4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

  • 小学文明礼仪之星推荐表

    班级 二(3)班 姓名 陈家怡 推荐月份 二月 主要事迹: 礼貌对待同学和老师,会说文明话,会做文明事。 尊敬老师,尊敬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作为本学期的小组长,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积极负责完成班级给予她的任务,完成份内工作,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自我介绍(含特长): 我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女孩子,有时也比较会讲话。我在这一年多的学习中,越来越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学习越来越努力。我的目标是:努力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我喜欢我现在的班集体,我喜欢和同学们相处在一

  • 信息五上《采集生活的点滴》反思

    我们的教育要求转向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我们的课堂就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需求。很多时候,教师的课堂管理是以控制为主。比如:请讲话的某某站起来,谁再讲话请站起来。过多的警示性语言的控制作用往往是短暂的。因为这些语言往往是站在保证教师教学行为不被打断的立场上,而不是将学生引回正常学习行为,使学生感受更多的是威胁性的。就像防火防盗,我们的课堂管理应该以预防为主,纠正为辅。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着力预防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这几十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肯定是有差别的、有层次性的。有的学生对课

  • 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指导行为

    在教学认识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虽然教师针对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逐一详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但是最后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在实验中学生掌握地也十分浅。究其原因,在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并不在教师单纯的讲解指导上,这样就游离于课堂之外。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次访谈节目。一名动作明星在接受电视访问的时候,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拍摄动作片的经历,谈到有的导演在台下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指导他如何演戏,自己只能被动地接受,甚至一颦一笑都要按照导演的要求来做,这让他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木偶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反思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的第五课。在本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人体结构以及一部分的功能。而通过本节课教学将引领学生探究食物吃下去后在体内发生的变化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的生长会有什么影响等。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吃下去的食物哪里去了,第二部分为:人体的消化器官。教材设计第一部分吃下去的食物哪里去了,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后,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经过特定的器官;这些消化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特定位置。第

  • 鲁教版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三单元1、《林海雪原》之《北国风光》教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东北地区的民风民俗。让学生知道要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 教学重点: 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有创意地探

  • 品社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建构

    有一段时间我执教小学六年级品社科,我将这门学科所要形成的基本素养去定位在四个方面,以次是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并逐步摸索出了品设学科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一、质疑定标(2-3分钟) 根据课题明确学习主题与内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观看视频(3-5分钟) 每一篇教材的第一课时,尽可能提供一些与教学主题和内容有关的视频,丰富学生的形象化体验,唤起学生的相关经验,为新课学习提供一些感性素材。 三、自主学习(5-8分钟) 根据学习目标和质疑问题自学课文,圈圈

  •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评价方案

    评价内容 评价形式 评价方法 权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观察、谈话、参与活动 是否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能够感受中国民间技艺的魅力,热爱祖国艺术文化的感情 在制作过程中是否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是否具有一定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20% 知识与技能 课堂制作的完成情况 是否学会常用的编织技法,如挑压法、小辫编织法、绳结法,并能利用这些编织技法编织出各种美观实用的作品 是否掌握常见金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利用金属进行简单的金工制作 作品的完成情况如何,如上交的数量、质量等 30% 过程与方法 谈话、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