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托班教案 > 幼儿园托班教学反思
从“水果盘”到“超级坦克”的华丽变身

从“水果盘”到“超级坦克”的华丽变身

更新时间:2014-07-22 06:54:32

《从“水果盘”到“超级坦克”的华丽变身》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托班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回归自然,尊重天性。我们也一直在讲如何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实践证明,往往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自主的游戏才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带给我们惊喜。下面的例子是我以观察者和研究者的身份亲历的一个幼儿自主学习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大班的男孩子(大双)和一名年轻的老师,我想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体悟到自主学习的真谛,也能看到老师从纠结到释然的蜕变。
      “我就想做个水果盘!”    
      活动区时间,大双选择在美工区活动。他先是到班级的“小超市”采购了自己需要的美工材料——一个大的一次性纸盘、若干彩色的大串珠。回到美工区,大双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旅”。他将串珠放在纸盘里观察了一下,又晃了晃,然后找来了胶带,将串珠一颗颗地粘在纸盘中央。起先,他是用胶带直接贴在串珠上,后来改成了把胶条变成小圈,放在串珠的底部,然后粘在纸盘上。这个时间,史老师一直在旁边观察大双的制作过程。这样的过程持续了近半个小时。区域活动时间结束了,大双很有成就感地整理起自己的材料。这时候,老师忍不住问了一句:“大双,你做的这是什么啊?”“水果盘啊!”“你还想做点别的吗?”“我就想做个水果盘!”老师见状,选择了接纳孩子的想法:“你的水果盘里有五颜六色的水果,真好看!”这个装着各色串珠、露着胶条的水果盘就这样诞生了,并且安静地陈列在玩具架上。    
      教师的困惑    
      事后的研讨中,史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大双这样的表现,教师需不需要干预?大班幼儿应该有更好的表现,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但是,之所以当时没有介入,是在“接纳和尊重幼儿的表现”与“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之间纠结。最终,孩子的一句“我就想做个水果盘”让她放弃了指导的念头,因为这就是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我的思考    
      我很欣喜看到教师能停下来观察孩子,并最终接纳孩子的想法。然而,教师的纠结正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跳出“追求老师期待的结果”的思维模式。那么,在看似简单的行为中,幼儿到底有没有发展?我们看到孩子有目的地挑选了自己需要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意图操作材料,尝试用了两种方法把串珠固定在纸盘上,专注、坚持地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完,自信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些何尝不是发展呢?    
      “看,这是我的超级坦克!”    
      第二天的活动区时间,大双同样选择了美工区。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水果盘"端过来,认真地看了看。然后,他又一次走到对面的“小超市”,似乎要找点什么。过了一会儿,他买了一个小一点的纸盘和一些彩色串珠回来。观察了一下,把小纸盘扣着粘在原来的串珠上,然后又粘了一些串珠在上面,这一次,他完成得很快。之后,他再一次走进超市,这回他买了一些卫生纸芯儿。要怎么用呢?只见大双端详了一下纸筒,并在纸盘上来回摆弄。终于,他决定把其中一个长一点的纸筒粘在纸盘的正中央,然后把两个短一点的对称着粘在两边。做到这儿,大双似乎突然有了灵感,他兴奋地第三次跑到超市。这一次,他收获很大,彩色纸、吸管、筷子、串珠等等,小超市的生意也因此格外火热。接下来就是马不停蹄地组装。在老师的询问下,我们才知道这是要造坦克。    
      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大双往坦克的炮筒(纸筒)里装了很多“炮弹”  (串珠)。这个时候,老师走过来问:“大双,你为什么要装这些珠子?”“这是炮弹。”“哦,那这么多炮弹怎么往出发射啊?”“就这样,从口这儿发射。”说完,大双停顿了一下,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说:“有办法了!”他快速跑到“小超市”,寻觅了半天,买回一个带盖子的小方盒。他在炮筒的口试了一下,正好能挡住那个口。于是,他把小方盒粘在炮筒的入口处。这时候,老师打开盒盖,发现看不到炮筒里边,便问道:“那炮弹怎么出来啊?”又一个难题摆在大双面前,他摆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那把盒扎一个洞不就行了吗?”然后,找到了剪刀,试图扎一个洞,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就这样,一个坦克的雏形诞生了!  
      教师的感慨  
      前一天还一脸纠结的教师,今天变得异常兴奋,因为她看到了孩子在没有老师引导的情况下,竟然按照自己的意愿造出了一架很酷的坦克。而且在过程中,能不断完善坦克的造型,还能按需取材,在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大双的表现打消了老师之前的纠结。    
      我的思考  
       教师的感慨源自幼儿出乎意料的表现,而幼儿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则源自老师给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支持和接纳了幼儿的游戏意图,没有太多干涉幼儿。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是一种主动、投入的状态,一开始只是尝试和探索,当有明确的目标后,则开始有目的地操作材料。他能够自由地选择操作材料,并将材料的特性与头脑中坦克的结构和功能建立联系;同时,他还用到对称、支撑等策略。当被问及关于炮弹发射的问题时,他能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研讨中,大家就老师的这次介入比较认同。因为,一方面,老师倾听了幼儿的想法;另一方面,提出了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我想,教师的介入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更适宜或更有效。在肯定的基础上,我也提出了我的困惑:“如果当时老师没有提出炮弹发射的问题,会发生什么事?”    
      “应该把它装饰一下!”    
      已经是第三天了,原本以为大双对坦克的兴趣已经淡漠,让老师感到意外的是,大双快速地吃完早饭,来到美工区,再次拿起了坦克,这一次是和同伴一起。因为就在大双摆弄坦克的过程中,另一位小伙伴被他的作品吸引,不自觉地加入了他的造坦克工程。    
      他们一起找材料,商量怎么丰富坦克的造型。看着通体白色的坦克,大双的一句话又开启了另一段旅程:“我觉得应该把它装饰一下。”于是,又是一阵忙碌。过程中,大双选了一个透明的、闪闪发光的大圆珠,嘴里念叨着:“该放哪儿呢?”旁边的小伙伴也认真地打量,并提出意见:“放后边吧。”“我觉得放在这儿好一点。”……    就这样,一个外表“华丽”、威力超强的坦克屹然伫立在教室的展览区,大双请老师把它的宝贝放在最高的地方,看着它,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无法言说的喜悦和自豪。    
      也许,大双和坦克的故事还会继续,我们期待大双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教师豁然开朗    
      这个故事进行到这个阶段,教师基本上豁然开朗了,之前的困惑也逐渐解开。教师感慨地说:“原来孩子自己玩的真的很好!”同时,教师也认识到,退到孩子身后,真正地去观察和欣赏孩子,看着孩子玩着自己的游戏,并且一步步走向成功,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我的思考    
      我很庆幸看到了这样一个鲜活的案例,看到了孩子这样生动的表现。孩子的这种执着是带给我最多感动的地方,他竟能主动地坚持做一件事,这样乐此不疲,这样痴迷。而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默默关注和支持着孩子。试想,如果当初教师没有肯定大双的“水果盘”,而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孩子按照老师的意愿做一个看似精致的作品,那我们就不会看到眼前这个活灵活现的超级坦克。我们看到老师角色的转变,更看到孩子在学习品质、科学、艺术、社会、语言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我想,追根到底,这是孩子想做的事情,孩子玩的是自己的游戏。什么叫了解、支持和延伸孩子的游戏意图?亲历了坦克诞生记,我们更加坚信,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教师给以关注、接纳、肯定和鼓励就足矣!
      编辑:cicy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相信自己

    有一次我组织了一个中班的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其中有让孩子按物点数的环节。在活动后的点评环节,我园一位资深教师说:“点数时应该让孩子从左向右数,你班的孩子有的从左数到右,有的从右数到左,这样是不对的。”我当时无言以对,因为她是资深教师,但是我坚信一点:不管孩子从左到右数,还是从右到左数,结果是唯一的。 那段时间,小班教研组恰好也在进行“5以内的数”的研修活动,组长正在给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我清晰地听到组长念道:点数要从左向右。后来我看到那本《幼儿园数学教学法》上确实写着点数要“从左向右”,书上的东西能错吗

  • 幼儿教师教育反思:有一种学习叫反思

    一个温暖的午后,我习惯性地走人班级了解孩子们的午睡情况。当路过教师办公室时,几个老师的闲聊声传入我的耳朵:我班的××家长真是麻烦,××家长简直是难“伺候”……全是诸如此类的抱怨。 我不由自主在想:真的是如今家长工作难做了,还是老师们的习惯性抱怨多了?仔细分析大家的言论,我发现了老师们抱怨的一个共同点:出现问题,从来没有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似乎自己永远是对的,而错的永远是家长。难道家长真的一无是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结果?! 下班回家,我很疲惫,推门而入,却发现干净整洁的沙发上凌乱地堆放着老公的脏衣服。满

  • 教育没有捷径

    教还是不教?这是近几年幼儿园老师在教学中,尤其在艺术领域教学中经常面临的困惑。教,唯恐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性;不教,担心孩子没有技能的支持又何谈创造。在最近北京市东城区组织的市级骨干教师展示活动现场,当有老师向市级骨干教师、东城区光明幼儿园的任晓燕老师提起这个问题时,任老师回答:创造是在一定的空间里给孩子自由度,有的时候需要教,有的时候可以不教,而教正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有兴趣地参与、积极地表达。 有兴趣地参与、积极地表达,在任老师现场组织的小班美术创意活动《多彩的春天》中,孩子们始终呈现出的正是这种状态。在

  •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践反思

    《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主题活动课程则是对幼儿发展所需制定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如何更好的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丰富区域活动内容、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以完善主题活动课程,一直是我们思考话题。通过实践和思考,我们中一班在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一、设计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不但考虑到主题活动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游戏,而且体现了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

  •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欣赏、支持身边每一个孩子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元化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把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因此,我们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上,我们不仅呼唤着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一种平等交往;更要去体察和探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及时提供支持。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也不妨时时用欣赏

  • 对孩子画小草后的反思

    周一下午,我按照周计划表开展了教学活动《画小草》。 在事先,我就预料到如果让孩子单一地进行绘画活动,孩子们肯定提不起什么兴趣,因此,一开始就选择了棉签这个特殊的工具。因为,新鲜的工具及作画方式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热情地参与到活动当中。然后,我又想到了,如果只在材料上创新,那还是不够的,应该在方式上也有所创新。托班的孩子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却是非常好客的,他们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因此,我设计了农场这个特定的环境,鼓励孩子们,只要小草多,就会有许多动物来吃,你的农场里面就会有很多小客人了。在我的精心设计

  • 《穿鞋子》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面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有的事情都由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包办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到了幼儿园,我们就要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自己脱鞋子,穿鞋子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而且他们的心理也不能够接受。因此,首先要让他们喜欢自己穿、脱鞋子,只有培养了兴趣,他们才能够学习。《穿鞋子》通过教具的演示及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孩子们觉得脱、穿鞋子是一件有趣的事,从而喜欢去做这件事情,进而学会脱、穿鞋子。 对于故事,孩子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他们觉得小熊非

  • 儿童学习故事:数轮子(学习1~4的数量对应)

    发生了什么?幼儿近期相关信息:宸宸平时胆子较小,不太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他对数学活动的参与性不高,喜欢参加建构活动。他的数学认知水平低于同龄儿童,对于1~4以内的点数还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最近开展了轱辘轱辘与车子相关的主题,是宸宸所感兴趣的。根据他这一兴趣,教师在活动区投放了数轮子的游戏,希望他在数一数、送一送的活动中加深对数的认识,学习1~4的数量对应。 早晨,宸宸来园后来到了数学区,他拿起一张操作纸看了看纸上的车子认真的数了起来。宸宸从第一辆车子的轮胎开始数1,这是辆独轮车,他从框里拿出一个轮子送

  • 娃娃家案例——亲亲一家人

    今天,高智宸和陈欣怡在红红家里做爸爸妈妈。欣怡系上了红色的小围裙,宸宸戴上了红色的小领结。宸宸扫了会地后就看着妈妈欣怡烧菜,他看了许久,说:给我烧一会儿,好吗?欣怡听了就将铲子递给了宸宸,这下他可起劲了:炒炒,炒萝卜,我喜欢吃萝卜。那我来烧条鱼吧,我喜欢吃鱼。欣怡说。宸宸装作没听见,继续一边烧一边嘴巴里在嘀咕着。欣怡看了会儿开始眼红起来:高智宸,该我来了,我烧的菜最好吃。可宸宸却不让:你去做别的,我会烧的,我烧的菜也很好吃的。见商量不成,欣怡就动起手来,去抢铲子,两个人起冲突了。 行为分析: 今天在红红家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