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说出对“笑”的理解》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胖嫂》,非常老的一个教材。源自80年代的全国统编教材。有两个版本:《粗心的胖嫂》、《胖嫂回娘家》。内容是一样的,只是名称不同。这个内容,与《开心一刻》的主题是非常相符的。因此被我们选了进来。我们的阅读教材上有一个《糊涂先生作曲》,大家一起分析了一下,觉得对大班的孩子来说,是不能理解的,与主题也不是很切合。想到去年听过这个《胖嫂》的活动,觉得非常有价值,而且与主题是紧密契合的。开始做课件。查找了图画书,也是旧版的。从网上只能找到仅有的几张封面图片。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再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来作为补充。
故事的名字一出现,孩子们大声读出来:胖嫂回狼家。这帮孩子,认识的字还真不少。只是,太引人发笑了。孩子们知道主人公一定是胖嫂,是一个很胖的人。但对于“嫂”,孩子们提出了疑问:是太少的少吗?显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太仓人的习惯中,很少用到“嫂”。电视作品的缘故,有些孩子过了一会儿想起来:是嫂子、嫂嫂吗?
故事的内容非常吸引孩子。每一个“笑点”过后,引导孩子说出对“笑”的理解。帮助孩子梳理故事情节,联系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