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常规:从追人游戏引起的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语言活动后,大家按照常规,一个跟着一个去厕所小便。邵××和几个同伴因为没有便意,所以呆在教室里自由玩耍,玩着玩着,宇宇不想玩走到别的地方去了,邵××一看急了,赶过去想把他拖回来,宇宇见邵追来,急忙快速躲闪,一来一去,结果变成了你追我逃。他们在桌椅间窜来窜去,好几个孩子差点让他们撞倒,见此情景,我忙阻止了他们,要他们注意安全,听了我的话,他俩又到一边玩去了。也许是觉得一逃一追好玩,又或许是邵××觉得刚才玩得没有尽兴,总之一会儿,他又建议玩追逃的游戏,看来他今天对捉人的游戏发生了兴趣,我想光阻止或批评都不是好办法,孩子可能会口服心不服,说不定还会产生逆反情绪,于是,我就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邵××很喜欢帮老师做事,我就请他送一样教具给隔壁班的老师,他很高兴地接受“任务”,到隔壁送东西去了,追人游戏就此结束。事后,我在表扬他能干、是老师小帮手的同时,又向他指出了刚才在教室里追逐的危害,并请大家讨论:室内为什么不要奔跑?室内奔跑会有什么后果?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会撞倒别人、会碰到桌椅、会摔倒、会影响别人游戏,邵××听了连连点头。孩子年龄尚小,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由于孩子经验少,对事件的后果往往无法预料,缺乏判断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加上孩子自控能力不强,易兴奋,很容易失控,常常会出现我们俗称的“人来疯”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一味的阻止和呵斥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意运用有效的策略,让孩子在愉快接受的同时,不露痕迹地投入与另一个活动中去。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运用某种策略来指导孩子改正某种不良习惯,而应多种方法交互、灵活运用,以达到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掌握自我保护方法,从他律到自律,成为自觉的行动。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幼儿分辨好与坏,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引领幼儿明辨是非,让教育效果真正有效、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