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理解图文结合的图谱》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不止一次上过这个教材。非常清楚地知道这首歌的“趣”点与“难”点。对自己设计的图文卡,觉得对学习歌词非常有帮助。但是,以前认为是要把歌很好地教会。现在,再来仔细辨赏这首歌。有新的重要发现:1、歌词内容的有趣是显性的“趣”。(以前我把它当做唯一的“趣”)2、歌曲的节奏其实是隐性的“趣”。第一、二乐句的节奏平稳、中速,到了第三、四、五乐句,节奏加快,乐句连接紧密(换气比较难)。有一种快速的、紧张的“趣”。仔细阅读了建构式上的教案参考,发现有一点非常有启发——“笑声”。在第一、第二乐句的结尾,都是两个四分音符的延长音,非常适合加进笑声。而第三、四五乐句是连续的,中间根本没有机会,只有在最后又出现了延长音。
“让孩子充分地感受。”“不要忙着教孩子唱歌。”这两句话最近一直在告诫自己。美丽的音乐,欣赏最重要。因此,一开始就让孩子反复地欣赏,没有功利的目的。这首歌,一遍下来,对歌词有点知道,肯定是要笑的。那就在笑上做点文章,哪个地方有点空,能让我们笑上一小会?孩子们就得仔细听辨乐句,发现哪个“空”。发现最后的三句紧紧连在一起,是没有“笑”的“空”的。在图谱相应的地方,画上笑的标记。乐句也就清楚了。
以前上音乐活动,常常要花很多的时间制作图谱。而现在发现,孩子的资源是应该好好利用的,图谱的制作,孩子的参与更有效。这个图谱,第一乐句有袜子、耳朵的图,其他只准备了文字。在孩子对歌曲基本熟悉后,引导孩子听辨歌词,找到乐句中袜子、耳朵。其实能帮孩子发现每句歌词的不同。因为袜子与耳朵在每句中的前后位置是不同的。孩子们还真找到了一些窍门。“耳朵”总是在“上”“吗”的前面。简单的文字诸如“上”,孩子们是认识的。能够帮助孩子理解图文结合的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