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听市二小齐晶晶老师上四年级古诗课《题西林壁》听课记录

听市二小齐晶晶老师上四年级古诗课《题西林壁》听课记录

更新时间:2020-10-04 16:07:30

《听市二小齐晶晶老师上四年级古诗课《题西林壁》听课记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前调控:欢迎听课老师,鼓励鼓励老师

一、导入

    1.看图片(庐山)  *哇  *哇——  *哇!

    2.用词语形容?  *壮观  千姿百态  壮丽  很美  真漂亮   很神奇。

    3.&还有一个原因。出示题西林壁石碑。&什么诗歌?

    4.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二、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再读 

    2.齐读古诗

    3.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你们都知道哪些方法?  *注释  *读出节奏 ……

出示自学古诗三步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诗眼,明诗意3.多诵读,懂诗情。

    【评析:关注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说明教师教学理念好。】

    4.介绍写作背景:为苏轼47岁……

      &我们来看看题目。

      题是什么意思? *书写

     西林呢?  *是一个地方

     壁呢?   *……(答不出来)  *庐山   &壁是庐山吗?  *这块碑   &就是这墙壁

     连起来解释:书写  西林寺  墙壁  

     出示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齐读意思。

    5.学习朗读。

    1)出示划清节奏的诗歌

        齐读,读出节奏。

    2)标出重音,要求读出重音。

        齐读,读出重音。

    3)要求读出感情。

         齐读,读出感情。

【评析:这一步跨度太大,有感情是怎样的感情,学生初读古诗的时候不可能明白,得经过多遍朗读,读明诗意甚至体会诗人情感后才能知道是“怎样的感情”,才能读出感情。】

    4)个别展示读:

        *朗读……(很投入)

        *朗读……(很有节奏感,重音很强)

    6.了解意思。

三、再读古诗,了解意思。

    1.出示自学提示:……根据注释了解意思。

    2.出示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岭和峰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画出岭和峰的简笔画

    &有什么区别?  *岭是大   峰是尖的  ……

    &你认为这两句从哪两个角度写庐山? *两个,正面和侧面 ……

    出示横看图,“连绵起伏的山岭”

    出示侧看图,“高耸入云的山峰”。

    &还会从哪些角度看?  *高和低   *远和近 

    &从哪些诗句看出来?

    3.出示远近高低庐山图“各不同”。

      &所以“各不同”可以理解为? *各不一样

      &作者一共从几个角度看庐山?  *六个  正面,侧面,高 低 远 近

      &所以,它的意思怎样? *……

    4.出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说“不是真面目”,真面目指什么?  *真正的模样。  *本来的样子。

      &原是什么意思?  *本来   &缘是指什么?  *原因 

      教师逐字逐词引导学生说出诗句意思……

    5.&为什么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真面目呢? 

      *他很矮  &哦,庐山很大,所以看不清

      *角度不同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6.出示句子: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从这句话看出,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怎样?  【学生开始发呆,不知所云。缘于问题难度跨越太大。】

7.出示问题:要想看清庐山真面目应该怎么办?

      *结合各个方面

      *结合这六个角度

      &也就是说,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结合客观的原因,才能了解真面目。

四、练习背诵

1.出示删去部分词语的古诗,齐声朗读。

2.检查个别背诵 

【评析:发现学生很多都不能背诵,举手的同学仅是少数。说明当堂背诵的教学任务完成不扎实。】

   教师拿话筒,两遍检查个别背诵情况。(看着删去部分的古诗。)

3.比赛背诵:左右两边同学比赛背诵,看着删去部分的古诗。

4.能不能带着感情再读读? *齐读全诗……

5.考考大家。幻灯片出示: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启示人们要(        )。

2)学了这首诗,

3)诗句运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中的(        )说明这个朴素的道理。

齐读这段话。

【评析:这个训练显得教师注重巩固、运用,说明教师的教学目标很明晰,但是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出来,完成的过程仍显不足,问题教师公布答案多,启发少,体验少。】

五、巩固、拓展。

1.&还学过哪些关于庐山的古诗 ? *望庐山瀑布。

   出示《望庐山瀑布》,

   齐读这首诗*……

   齐背诵这首诗*……

2.谁来读读这首诗。

     *朗读……   &非常棒!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题西林壁》。

   齐背《题西林壁》……

【评析:声音比较整齐,但是发现部分学生没熟】
相关阅读
推荐
  • 四年级下册半期考试质量分析(试题资料)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的考察范围为第一、第二单元,分为选择题(50分)和非选择题(50分)两部分,试题难易程度较之上学期两次考试简单,属偏易,突出对学生基本知识落实情况和基本能力的考察,注重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答题技巧。试题难易程度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 在选择题方面:提问方式比较直接,多以这表明、这说明、这体现、是方式出现,分析和理解难度都不太,容易上手,不用分析,直接选出答案(识记)的占五分之一,没有难题怪题偏题。 在非选择题方面:材料也不难理解,提问方式也比较直接。26题12分,考察民主监督

  • 尝试中的精彩——《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寒假读了佐藤学的著作,看了他对于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以及书中生动的课堂实例,使得我的心有些不安分,想尝试着在班级里开展小组活动。以前虽也开展过小组活动,但因为年纪尚小,能力有限,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多的是形式,少的是实质。现在,孩子们已经四年级了,已经积聚了许多与人相处的经验,学习能力也较强了,加上班级两极分化严重,两头的学生多。似乎所有的条件都倾向于尝试建设学习共同体一头。 今天是开展活动的第一堂课,这首诗语言浅显,难度不大,估计学生在理解上问题不会很大。因此,我将这堂课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读好这首诗上。

  • 《第一次抱母亲》第13课反思(4月)

    《第一次抱母亲》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位普通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同时也表达出一个儿子对母爱的体会和意欲回报的心。教学时,我力求抓住一轻一重的对比,即母亲身体轻,但母亲担子重。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带有轻字的句子自读自悟。如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母亲病重,连转身下床这样平时轻而易举的事情都很难做到。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语音语调低沉了,对母亲怀着一种深深的怜惜,对作者有一种责怪感情。 而对于母亲担子重的理解,则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去体会语言的话外音,课文中多次出现担子、重担等词,这里的重担除

  • 学习《鸟语》第15课教后记(4月)

    学习《鸟语》,在第一课时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的结构有了了解,上次说没劲的同学也在老师指导下发现了文章的巧妙,说文章还是有点味道的。(小家伙实在是有一套,这其中离不开的老师的点拨引导)鸟叫声是学生喜欢的,但是局限于生活环境,学生缺少深入的体验,所以老师就来抛砖,上次我们去苏州镇湖湿地公园,看到了白鸽,它的叫声是怎样的,白鸽被称为是什么。 这下学生来了劲,咕咕咕咕蓝天信使和平使者,她代表着和平。行,就用这句话来说说白鸽的叫声和表示的含义。咕咕咕咕,和平和平。如果最后一个字能押韵更好,我提示。咕咕咕咕,和平幸福

  • 2016年下学期《泉城》教学反思

    《泉城》一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泉水的形态美和声音美,再分写四个最著名的泉水,最后总结泉城名字的由来。文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用词准确,值得学生在作文中学习运用。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在备课时抓住了一下几个要点: 1. 抓用词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体现泉水流动特点的词语:涌、汇注、喷吐、冒,让学生在这四个词语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光四个简单的词语,就精妙地刻画出四大名泉的不同特点,珍珠泉的神奇,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江南春》教学反思

    本册教材中第一单元选取的几篇课文皆与春天有关。但这种爱春方式非常多。有散文、诗歌、古诗。其中本册课本中选择了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现出的却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 在教学《江南春》时,我是先布置学生预习了古诗,再根据课堂交流的情况适时地点拨,提升,积累,内化。教学《江南春》这首诗时,课前学生已经通过预习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过,课堂交流时,大部分孩子能准确说出莺啼、绿映红、酒旗风郭等词语的意思,但是诗歌的难点南朝八百四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学生就显得理解不深了,这时我给学生介绍杜牧生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重难点】感悟文章道理,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显示本领 拦腰切下去 清晰地看出 隐藏着五角星 深有感触 鲜为人知 魅力 创造力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或短语说说课文的内容? 指名说。 3.师:从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14自然段 1.过渡: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个发现是由邻居家

  • 新苏教版《第一朵杏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走近杏花,课前阅读人物介绍资料。1、出示插图,这是一株杏树,瞧,树上正盛开着朵朵杏花。(板书:杏花)此刻,如果你正站在树下观赏着杏花,你会看到些什么?(生交流) 2、师:人们看杏花,一般只观察它的样子,可是,也有人跟我们不同,他会留心观察杏花开放的时间,而且是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板书:第一朵)他是谁?一起来认识一下。 二、走向人物。 1、出示图片,他就是那个留心观察杏花的人竺可桢,重点纠正读音。 2、

  • 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材料《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课件 古典音乐《阳关三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诗题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