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习作教学策略研究”活动记录

“习作教学策略研究”活动记录

更新时间:2020-11-18 16:46:24

《“习作教学策略研究”活动记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上午活动过程:第一环节:听课

2012 10 23  黄艳 六上  习作3  市一小   六(4)

课前准备:每人发两张信纸;(8:30)

一、导入,唤醒记忆

1、回顾课文,有……还有别忘了那匹马中的谁?*残疾青年……那位声乐教授给了我怎样的关爱呢?*给我鼓励……《用心灵去倾听》的文中,怎样?*生活中的困难,告诉她,她帮我解决了。……&关爱是什么?是桑拿对西蒙*关心&仅仅是关心吗?&关爱是——?*宁可自己饿着,也抱回西蒙的孩子。

2、&出示图片,学生看着说:关爱是善意的谎言,雨中送来的伞,关爱是轻轻叩上的纽扣,关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关爱在哪里?*熟悉的人群中,*陌生的人群中,&在家里,*在学校里*在公园&关爱无时不有,无所不在

3、板书:关爱

4、生活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关于关爱的事情,想起来吗?如果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要说清什么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板书)

5、谈谈你记忆中的关爱。*老人……我跑过去搀扶 ……小孩应该帮助,大人也不应该。&你感动了什么?*……&生活中确实存在被勒索的事情……真的太了不起了。

&还有谁想说?*大陆,村庄,农夫兄弟,哥结婚,兄弟悄悄互让食量,长年粮食没减少。&在哪里?*不知道  &回去了解地点

&还有吗?(没有发言)

二、习作前指导

1、直接指导:&要把事情写清楚,就得写清楚(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体现了对老人的关爱(板书:感受关爱)

2、你感受到关爱,会在哪里?可能在哪个方面?时间、地点还是所作所为?*过程中   &他会说什么?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

3、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你感受到的关爱的事情。(8:42)

4、(9:44)同桌互相交流,谈谈自己身边的关爱的事情.。(教师组织前后桌的分组、交流)

       (记忆有所唤醒,但是面仍然不够大,主动回忆的同学太少;指导的层次不清楚,应该是从一句话到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一件事,再到有起因经过结果的一件比较具体的事情;最后到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变化的有具体、生动的情节的事情) 

5、插入指导:应该像***同学那样,有具体的语言心理等描写,事情要真实。(板书:事情真实)

6、你们推荐谁来说?

*严进  上个月,姥姥乘车摔了  没人扶  爸爸送到医院   &摔在哪里?*姥姥的几个孩子都不出钱,我爸爸出钱。&注意,不仅仅是你在说,还要注意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根据黑板上的要求问吧  *问: 为什么其他儿子都不管  *答:他们认为姥姥老了,要死了。&你妈妈嫁对了。&那我问一个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爸爸的关爱。*都是我爸爸在出钱,在医院照顾。7、怎么照顾?*妈妈送饭,爸爸陪着  &怎么陪?*坐在旁边陪姥姥聊天  给姥姥端水送药   &说了什么?*说“下次乘车就叫姑姑陪着你”&问一个同学,听到嘱咐姥姥什么吗?*别自己乘车   &还有问题吗? *   &同桌很专注,用心听,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就应该……  (有目的地抓一个案例,渗透写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也很有针对性,写作现场感明显。而且善于利用学生提问不断丰富内容,提醒作者习作中读着关注的细节,提高习作能力。) (这个案例很详细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筛选出有价值的信心,为习作指导所用,好好地一块宝就这样被忽略了。)

*……交了12万,还缺10万,我和逸仙捐了五元钱。&感受到了什么?*年轻人很可怜   &有问题问吗?*他们三个人很关心。*我觉得他们虽然捐的钱不多,但表达了对患病少年的关爱。*问:为什么要捐钱? *答:……无语 &那你捐过钱吗?*依然无语  &那你还要问这个问题?*是为了关心他们。

*我看新闻&就说你刚才的那件事情,*在公园的那件吗?&就是   大家记得吗?就怎么搀扶老人的   大家有问题问他吗?*问:搀扶后你和老人的对话是怎样的?……(9:09,下课铃响了) (前面的例子已经足够指导用,但是教师没有把握好,所以这里作了补充,但是并没有到位,写法的要点仍然没有强调到位。这段的教学沦为无效教学,没有产生新的指导的效果) 

7、小结:结合板书再次强调写法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以及前因后果、人物的细节描写。大家指导李白、杜甫……吸引人并不是因为长得帅,而是因为语言的感染力……(10:07)

三、学生习作    

1、开始习作 (大屏幕出示习作佳句示范)……提示习作时间:9:15-9:45

根据板书,强调要求,开始书写。

2、教师巡视,用红笔给写得快的同学打勾,以激励。不断给写得快的同学打红勾,并提示坐在里面的同学自己给自己打红勾,给自己加油,并及时宣布写得快的同学的行数。(激励效果好)

3、(9:38)出示修改要求:“突出关爱主题;事情发生变化的过程;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字词句的准确、恰当。”(环境变化不是本次指导重点,习作后期突然增加要求,干扰课堂教学程序,打乱学生思路,影响教学效果。)

四、指导修改

1、(9:47)&写完的举手示意。(19位,全班43人),没写完的继续写,写完的同学对照要求给自己打分。

2、最想知道谁的作文?*符明   展示符明习作

《一枚硬币》

符明上来朗读……寒冷,乘车 ,上车,发现钱丢了,司机不肯,老婆婆将硬币放在我口袋,教训司机……那傍晚,我觉得不再寒冷。

&你觉得满意吗?*没达到要求,应该加上老奶奶的动作,在老奶奶抓住我的那一刻,在和司机对话的时刻  &现在能不能加一加?*不能  ……&启发……关爱的眼神  谁想到的帮助他  *轻轻抚摸   孩子,奶奶给你钱……会把你冻坏的。&符明觉得怎样?*重复一遍  &多么慈祥的老奶奶啊   &你觉得还可以怎样修改?*司机的羞愧那里,可以说司机感到羞愧。

小结:写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还要从侧面写别人的神情

还可以怎样改?*司机的神态  司机的脸立刻(没词了)……&

&还可以加什么?*司机的语言……&主要人物是谁?侧重……(停留在一篇文章上太长,学生的兴趣都被磨灭了,听课教师的兴趣也全没了。鸡肋不必多啃)

3、自我修改。给5分钟

4、带着你的习作请后面的老师帮你评价。

5、请部分教师现场点评所批改的习作。

黄妫萍点评……  符国拨……(把年轻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就更好;扶老奶奶的后一细节要写动作、心理活动)

6、教师再次强调:动作、心理活动

五、小结、强调要点,布置回去继续完善。

小结:真情实感源自于事例应该是真实的。板书:事例真实  感情真挚(10:24)

这节课,你的感受怎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和各位名师一起走路。(掌声)

教学流程:苏醒—回忆—生情—得法—习作——(修改完善—点评)

          循序渐进,符合习作表达的内在规律。

第二环节:课后黄艳老师说课:指导作用在于说、写……

第三环节:交流

重兴,李世苗:值得学习的:学法指导做了很多努力,教学评价也作了很多尝试。分享我的评价:如果只是写后讲评,收获甚微,建议大胆尝试面批,采用同学互评。

市一小老师:环节设计很精心,注重细节指导,这节课让我认识到小学习作课应该以兴趣为主,加以细节描写指导。

市三小黄妫萍:一课多得,铺垫充分,唤醒到位;习作批改,从个别指导到整体;问题:没有出示习作要求,面批怎样才能做到有效;

树芳徐敏校长:应该少说多写,教材是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讲了一节课,占用了大量写的时间。怎样激励?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写成一篇作文。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埋头写,让学生在一节课内写成初稿。教师说多了,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创新。教师不能指导太多,举例没必要太详细,重于面批。

黄艳:有道理,我这堂课确实说得多了。

市一小李琼仙:教师的铺垫比较充分,虽然铺垫和指导会占有时间,但这是有必要的。并且关注写法指导,润物无声。批改很充分。

翁田中心小学:注意关注写前指导,说的形式多样,指导面批并提出批改要求,利用听课教师进行评价。因为有你,我们不会再孤单。

市三小杨佳慧:我思考两大问题,一是教师的指导形式,二是教师的指导应该发生在什么时候。我总结出三个方面:指导形式有三,其一是多媒体的运用,通过图片牵引爱的主题;其二是板书的文字;其三是教师的语言,是本课的重点。是不是教师的所有语言都发挥了作用,教师的语言暗含着什么作用。体现在两点,一是语言指令提出操作要求要明确;二是教师的评价,暗含着指导作用。我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强化自己的引导语。引导语应该发生在什么时候?

黄艳:刚才说“你妈妈嫁给了一个好爸爸”,只是为了调动情绪。

市一小:细节描写,给的材料姥姥摔倒了,几个孩子只有爸爸关心姥姥,这里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等。

文城许小丽:指导是不是只有说,可以可以利用其他手段?比如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是不是老师说了学生就能写出来?从实际看,不然。大部分只是像听众一样,简简单单,不够具体。可不可以创设一个语境,举例,拆分,详细指导,最后在组合成文。

重兴宋乃义:说是一个引子,学生的说,参与不多,只有两名引起回忆,学生道听途说也比较普遍,这主要是平时观察不够留心,缺少生活素材。

迈号韩正文:阅读为习作服务,习作效果不错。案例的指导做得不够充分,比如老人给了硬币,这环节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忽略了环境描写。

我的小结:肯定活动中大家的踊跃参与和黄老师这节课的优点(记录中红色部分),指出课堂中的一些思考(记录中蓝色的部分),简单概括课后点评的主要观点,重复点评中两位教师提出的问题“面批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师的引导语应该发生在课堂的什么时机下?”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总复习测试题

    一、我会计算。 38+2= 65-30= 45+7= 64-40= 53-6= 43-8= 13-8= 12-7= 37+50= 15-9= 53+20+3= 81-7-30= 54+9-2= 20+15+5= 76-30+4= 45+7+40= 82-6-60= 60+14+9= 二、选择。 1、下列数中,( )比76大,比79

  • 一年级100以内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

    一年级100以内加减法口算专项训练试题 一( )班 姓名:( ) 12+6= 29-7= 33+2= 3+40= 15+4= 23+5= 37+1= 29-3= 38-3= 15-4= 18-2= 30+8= 43+1= 86+2= 70+3= 30-2= 72-2= 66-4= 39-2= 20-9= 53+5= 35+2= 39-4= 8+50= 20-1= 40+6= 62+7= 89-5= 63+3= 34-2= 50-4= 11+2= 53-3= 60+8= 80-7= 32+4= 26-5=

  • 教学感受:教学从孩子的思维出发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很直观,单纯的讲授对他们来说毫无作用。就如下题: 在○里填上>、<或=。 3+6○9 2+4○7 7+3○ 10-4○8 9-3○5 9+0○9 刚开始我是这样教:想一想,是谁和谁在比?是3和9比吗?(不是)是6和9比吗?(也不是),那么是谁和9比吗?(3+6的得数和9比)然后让学生试做,并且说这样做的想法。似乎学生也学得不错,基本上掌握了要先算出式子的得数,再同另一边的数比较大小,但也有那么几个同学还是不懂比较。 后来我反复思索,在另一个班改变了教学方法。 师:大家看老师带来了很多小苹果

  • 青年教师汇报课数字1教学反思

    我在劲草班上了青年教师汇报课。我的教学内容为数字1的第一课时。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学生认识数字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1等。在课后结合其他老师的点评以及自我的反思,我认为我在本节课中有待改进的地方有一下几点: 一、课堂语言有待调整 在本节课的课堂语言中有一些可调整和欠考虑的地方,如:一只兔子和一根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一个足球和两个篮球,哪一个可以用数字1表示等等。究其根源,是在备课中只追求内容与形式,对语言没有注意。 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教师语言的准确严谨,在备课中要有恰当的考虑。 二

  •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听后感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中写到:让学生经历辩证的过程,是掌握学习知识的策略之一。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幸听到一位老师执教的《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课始,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木块和一个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谁来说一说,这两个木块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生:一个是长方形,另一个是正方形。 教师用目光巡视课堂,征求大家的意见,很多学生他说错了,应该一个是长方体,另一个是正方体。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请小朋友在小组里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

  •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面值是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买东西这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发展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时渗透思想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 如何更好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微格研练,现在对微格研练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微格研练就像一块镜子,让我们不断地对照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不断地反思:练习课由于经常是复习先前教过得一些内容,所以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上起来比较枯燥。但是练习课其实也是对先前知识一个系统的整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练习课的教学对小朋友能力方面来说也是一个提升,而并不是简单地对之前内容的重复。 在数学书97页的复习这一课中,有一

  •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9加几(凑十法)

    吴洁,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凑十法

  • “习作教学策略研究”活动记录

    上午活动过程:第一环节:听课 2012 10 23 黄艳 六上 习作3 市一小 六(4) 课前准备:每人发两张信纸;(8:30) 一、导入,唤醒记忆 1、回顾课文,有还有别忘了那匹马中的谁?*残疾青年那位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