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数活动大多以游戏为入口《运桔子》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背景:《运桔子》是小班《苹果和桔子》主题背景下的专门性教学活动,主要以数领域为主。在我们班,由于许多家长注重孩子数概念的早期教育,所以我们的孩子过半数已经能进行1——10的唱数,个别能力强的孩子甚至能连续数至20,并且三分之二的孩子3以内点数没有问题。但在平日的区域游戏或是其他活动中,我同时也发现了过半数的孩子无法正确拿取3以内的数量物品,比如:我去水果店里,明明买1只苹果,孩子们会给我两只;做游戏时,我请孩子们两个人抱一抱,他们却三个人抱在了一起……因此,正好在主题背景的穿针引线下,我设计了本次的活动,帮助孩子更具体的感知3以内的数量,积累孩子正确拿取3以内数量物品的经验。情况记录:
今天活动前,我特意准备了一张大大海报,上面是水果店的热闹景象,苹果、生梨、草莓等水果数量不一的摆在果篮里,这张大大的海报也是我把孩子们带入情景的重要材料之一。
正式活动开始了,当听说我生病了水果店需要帮忙时,孩子们都特别乐意当一回小卡车司机,有的孩子皱着眉头安慰道:“怎么会的呀,要不要紧呀。”有的孩子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手:“张老师,我来帮你,我来帮你。”还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询问着我需要帮什么忙;当得知我请他们帮我运桔子后,马上又有孩子关切地问道“用什么东西运桔子”“小车有吗?”……很快地,孩子们进入了情景,进入了卡车司机这一角色。
在装运水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都十分愉悦。教师的要求是先数清卡车上的点子数,然后再拿取相应数量的桔子,对于这样的要求,孩子们大都都能做到。点数时,孩子们认真地用手指点着点子,“1、2、3”的大声数出声音,生怕运错数量;在装完桔子后,许多孩子开心地大叫一声“哦!装好咯!”然后嘴里咕哝着“嘀嘀!嘀嘀!”开着小卡车回到座位。
在分享交流环节中,我请孩子互相检查一下朋友的卡车有没有运错,孩子们仍然表现出很大热情,仔细的数着卡车上的点子数量是否和运的桔子数量一样。“1、2、3!你运了3个,对的。”“你运错了!你只要运2个!”“你和我运了一样多,哈哈。”又一次的练习、巩固,孩子们显然没有感觉枯燥乏味,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最后,我请孩子们将水果运去我的水果店,皓文意犹未尽地说:“我再帮你运点吧。”点点则一本正经的望着我:“还要帮忙运吗?”航航使劲推着子涵:“快点快点开,我还要再运点桔子。”……
分析与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在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通过自己亲身活动来实现和理解,这是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小班的数活动大多以游戏为入口,减少了集体等待的时间,给幼儿更多的游戏时间,增强幼儿自选材料、自由结伴、自由交谈活动。最近我们正好开展了《苹果和桔子》这一主题,所以,利用孩子们有兴趣的“水果店”为切入口,引导幼儿形成“数”的意识。
从情境中不难发现,“水果店”的情景,“小卡车司机”的角色始终贯穿整个活动。正因为赋予了孩子这样一个情节、这样一个角色,整个活动情趣性强,孩子投入活动的积极性高。而《纲要》中也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首先,数学活动应当联系现实生活,富教于乐。案例中的情景来源于主题背景,是主题背景下的专门性教学活动,而近期孩子们的热点话题始终是围绕“水果”的,因此,教学活动的背景贴近生活,孩子们更为敢兴趣。
其次,数学活动的价值目标倾向于“感受”、“体验”等情绪情感的表征和行为动机,关注孩子的感官参与和主观投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能够清晰的观察到他们在活动时的情感体现,比如:听说我生病水果店需要帮助后,孩子们都特别愿意帮助老师运桔子;成功运完桔子后,“嘀嘀。嘀嘀”的开着客车四处跑动……互相间的言语交流最直接地反映孩子的情感,开心去玩乐意去做说明孩子们积极投入到了情景中,参与到了活动中。
当然,数活动不仅要提倡讲“情感化”,教师还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允许孩子们有不同的尝试。所以,教师可以将材料投入到区域活动中,给他们更多一次的练习、巩固,以及更多一次的真实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