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幼儿时期教育问题方法
不想让孩子成为“熊孩子”,家长就必须不能是“熊家长”

不想让孩子成为“熊孩子”,家长就必须不能是“熊家长”

更新时间:2018-03-18 09:38:49

《不想让孩子成为“熊孩子”,家长就必须不能是“熊家长”》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时期教育问题方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是非分明。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了别人。一个“熊孩子”通常都有一个“熊家长”。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了。熊家长看了,就会气急败坏的立刻上前,不分青红皂白就给那个小朋友一个耳光,先打了再说话。而不是先了解清楚原因,看是谁先引起的冲突。就算是对方有错在先,也不能以暴制暴。让自己的孩子误以为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
想要培养好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想自己的孩子是“熊孩子”,家长应该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及时改正过来。每个人都应该与人和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非必要时,不能用粗暴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否则,这将成为孩子社交的绊脚石。

很多人都有被“熊孩子”折磨的经历,在餐厅,一群“熊孩子”跑来跑去,声音震天响,原本很安静优雅的环境变成了游乐场,作为有素质的成年人,只能埋怨家长的不作为,而不能和小孩子一般见识。确实大多情况下,人们对孩子的宽容度很高,但是孩子会长大,家长不培养的社会能力,社会会培养,然而,孩子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1、多带孩子接触社会。有些家长带孩子参加聚会,发现孩子不听话,搞翻了板凳、打碎了酒杯,害怕陌生人,没有礼貌.....,于是觉得孩子太丢面子,从此,参加聚会、朋友结婚等,只要是人多的场合就不带孩子。事实上,孩子正是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只要父母能够利用机会教会孩子如何做,孩子的社交能力会逐渐提高。所以,要把可以用的一切场合作为练兵的训练场。
2、身教大于言教。越小的孩子越不能理解“教育”,更不理解“指责”,孩子打翻了酒杯,妈妈很生气的责怪他“小心点”,孩子看到妈妈的表情和语气,会认为“妈妈不爱我”,至于如何“小心点”,他根本不懂,所以妈妈做了无用功。妈妈应该拿着杯子和孩子说,宝贝这样拿杯子。孩子学几次就会了,模仿是孩子的专长。切忌公共场合责打孩子,一方面会让其他朋友觉得妈妈没有素质(这绝不是家庭权威的表现,更不是家教严的表现,真正好的家教不需要当众责打),更重要的是,在公共场合被责打会伤到孩子自尊心,不利于培养自尊的孩子,而自尊是自爱、自律的前提。
3、通过绘本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绘本是孩子最好的家教载体,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如何相处。记得我家小壮看一本绘本是说在看表演的时候要保持安静。有一次带他去看表演,他说话的声音自然压低,看到其他小朋友大声说话,还帮忙劝阻,这些都是通过绘本学到的知识。选择一些社交方面的绘本进行亲子阅读。但仅仅是读绘本本身,而不要把读绘本过程作为批斗会“你上次就不对......”,孩子很聪明,只要批斗一次,以后类似的绘本就不会感兴趣。相信孩子可以自然习得。
4、通过游戏模拟培养社交能力。游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大人可以在游戏中示范不同场合应该如何表现,孩子也会模仿习得。比如,孩子不会处理争夺玩具问题,家长和孩子表演如何处理,孩子慢慢就会习得这一能力。
相关阅读
推荐
  • 抓好孩子的第一次很重要

    高密市康成幼儿园 李翠萍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我们要把握关键点,抓好第一次。 首先,习惯训练要重视第一次,因为第一次印象深刻,具有导向作用。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家长发现了,很好教育,可能以后就不偷了。如若孩子偷了十次家长才重视,就不好教育了。 当然对于孩子的第一次哭闹、第一次撒泼耍赖,家长的妥协无疑是对孩子的纵容。教育家陈鹤琴对此曾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认,儿童的种种的坏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或老师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

  • 动物也是我们的老师,值得我们学习

    在家庭教育课程中,经常会提到这样一句话: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而爱孩子要做到科学理智却不容易。 周日带女儿到同学家玩,同学很喜欢农活。特别在当下食品不够安全的状况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抬头的趋势。 同学在院子里架了几架黄瓜、豆角,青翠可爱,第一根丝瓜因我们的到来被下了架,几棵冬瓜刚刚开花结果。薄荷散发着清洌的香气,让同学描述地真想采摘几片回家炸着吃,被那天然的香气逗的直想流口水。 最喜的是她在屋后的小角落还偷偷养了几只小鸡崽,每天按时放风。雨前的午后没有什么太阳,微微的有点风,不算太热。她决定下楼给

  • 教孩子如何收敛不好的情绪

    心情就像五味瓶,高兴的时候是甜的味道,传递给我们的是积极向上的情绪;忧伤的时候是苦的问道,带给我们的是消极被动的心情。 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是快乐的,认识了一些好朋友,知道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好的东西要分享,这是心情好的时候。那心情不好的时候呢?该如何教会孩子适时收敛自己的情绪?把心情好的一面带给大家呢?下面是我们老师做的一个试验,能充分说明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是这么跟孩子们说:心情就好比是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你们一般是喜欢什么味道啊。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喜欢甜的味道。那我接着问:那苦的

  • 八种家庭益智游戏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孩子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 启发孩子智慧的游戏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家庭中可常用的亲子动脑活动: 分类的游戏 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 孩子 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小汽车、汤匙、钥匙、铁币、回纹针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也可以提供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能依其特性分类。 扮演的游戏 例如让孩

  • 科学与人文并重 理性与感性同行——0-6岁幼儿早期教育

    乍一看这题目,像是写论文似的,其实这只是我自己对于 0-6岁幼儿早期教育大方向把握 的一个概括。最近看到身边亲朋好友的宝宝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一茬接一茬地生长着,在恭喜他们做新爸爸新妈妈之余我总是忍不住想犯傻地问:为了迎接宝宝的到来,除了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外,有没有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规划做好准备啊? 各位别嫌我好为人师,我自觉人到中年一事无成,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我没有错过闺女的早期教育,所以现在的我在她的教育上很是省心,她自己懂得良性向前发展。子女的教育是人生规划中最大的一笔长线投资,早期教育的一分投入,换来了

  • 育儿心得:让孩子在生活中实践学习

    为人父两年差9天。不知不觉我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很多人都很惊诧,不到两岁就上幼儿园?是不是太早了?呵呵 我认为我女儿已经完全可以自己上幼儿园了。为什么呢?我认为如何去判断孩子是否能上幼儿园,关键不是年龄,而看的是她是否能在某个年龄段做到这几点: 一、是否学会寻求大人的帮助或自己主动去完成一次上厕所的事情。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我女儿从9个月会走路的时候,我就很注重去培养她自己去上厕所的习惯。一开始拿掉尿不湿的时候,我女儿还很不习惯,经常尿在自己身上,但我从不去责骂她而是反反复复的告诉他要蹲下拉,经过个把两

  • 如何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有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但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水平高,幼儿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有些家长只注重让孩子认字、学英语、学算术,梦想将来如何如何,却忽视了孩子应从小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劳动。因此,在3~6岁这段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作为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更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使他们有劳动的渴望,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我认为,要抓好幼儿劳动观

  • 幼儿园中小班安全总结

    幼儿是安全活动的主人,掌握一定的自我安全保护的方法,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点。因此,我们将安全教育同课程相结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 引导幼儿学习保护自身安全,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针对幼儿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对 幼儿 进行教育,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我班将安全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根据幼儿生活需要和社会化人的素质要求,在生理和心理上确立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以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为蓝本,增加了有关自我保护的课程,增强安全意识。通过情境表演《找娃娃》、《我家

  • 孩子和同伴交往时要不要分享

    幼儿都进入了梦乡。我随手拿起放在办公桌上的《幼儿教育》,《被动的慷慨和自愿的分享》这篇文章的第一句:孩子和同伴交往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分享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在半个小时前我就遇到了有关分享的事情: 午间自由活动,子刚、心妍、小华三个孩子正围坐在一起玩小刚带来的几个变形数字,这时斌斌也想玩,小刚不给,斌斌伸手想抢,我看见了就提醒斌斌问小刚借,小刚借我玩玩好吗?斌斌对小刚说。没想到小刚还是不肯,斌斌就向我告状:老师,我说了借,可小刚还是不肯借给我。要是在以前,我会对小刚说借给他玩玩吧,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