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5-09 15:41:47
《《九加几》——一年级数学研究课》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执教:沙琪,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发思维。数学期末检测题 姓名: 小朋友,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快结束了,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的数学知识吧。那么,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这学期所学的内容。如果你是仔细认真的,相信你今天一定会从中感受到成功喜悦和快乐。加油哦!! 题次二四六合计 得分 一.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能完成下面的填空题。(25分) 1. 2.6个十4个一组成的数是( )。? 3. 十位和个位都是8的两位数是( )。 4.2元=( )元 5. 16+( )=20 6.60前面的两个数是( )、( )。 7.一个数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7,这个数
一、我会计算。 38+2= 65-30= 45+7= 64-40= 53-6= 43-8= 13-8= 12-7= 37+50= 15-9= 53+20+3= 81-7-30= 54+9-2= 20+15+5= 76-30+4= 45+7+40= 82-6-60= 60+14+9= 二、选择。 1、下列数中,( )比76大,比79
一、口算。 4+8= 9-9= 5+10= 6+7= 3+10= 11-10= 7+9= 11-8= 10+7= 16+0= 16-11= 11+10= 14-0= 9+10= 20-7= 10-8-2= 9+3-4= 11-11+9= 19-9-5= 7-0+7= 二、填空。 1.按顺序填数。 (1) ()12 ()()15()()18() (2) ()12()()9()() 2.比9多6的数是(),比20少10是(),()比11多6。 3.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三类。 ▋ ▲ ▄ ● ▲ ▊ ▼ ● ▄ ●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上好这节课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1. 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多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那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习基础呢? 2.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 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通过看直尺读数及对数字娃娃提
看着孩子们画的7时的钟面,我笑了,我笑他们画的多么可爱,爱心的、小猫的、小狗的形态各异,憨态可掬。我笑还因为我发现了这些钟面上或多或少的错误,错的很有意思,是极好的教育资源。 今天学习认识钟表(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是认识钟面和整时。每个孩子在生活中对钟表有了怎样的认识呢?教学从让学生画7时开始,让每个孩子把他原来对钟表的认识都表达在纸上。 一边巡视,我一边收集比较典型的几个错误,迅速的按照数字和指针两方面的问题排好交流顺序。 首先出示左图,陈炎画。 刚一拿出来孩子们就叫:错了!错了! 没有15的,钟面上
《认识人民币》教学时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如:人民币面值的比较与分类;取币付币模拟购物中的有序思考;在换币取币付币等活动中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会全面地、多种角度的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师问:羽毛球5角钱,可以怎么拿?结合学生回答5张1角,一张5角,2张2角1张1角,1张2角3个1角。板书:11111,5,221,2111。 师小结归纳:要有序的思考,可以想先拿一种面值的人民币,也就是全拿1角,全拿5角。提问:可以全拿2角吗?学生道不行。不行的话就要
斗转星移,转眼间培育站一个学期的研修进入了尾声。2019年1月22日上午,培育站全体学员在长江路小学参加了本学期的最后一个集中研修活动,活动中聆听了仲崇恒老师做的一场《一课研究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解与教学创新以认识人民币为例》的讲座,仲老师的讲座对我们既有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又有具体操作层面的示范,我们在惊叹仲老师对《认识人民币》一课研究之透彻的同时,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以往所听的讲座中,专家老师都会围
在我们的数学课本中,有好多游戏和练习设计是比较开放的,可以让学生在玩的时候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的练习题中我们也经常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加以练习,例如,有一次遇见的一道题: 画一幅你喜欢的画,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刚看到这样的题目,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这样的题目小朋友可以完成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在下午放学前对学生布置了这道题目,要求学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同数连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同数连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针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能运用所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学生用以往的两个数相加不能直接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并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 基于《课程标准》中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