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走进一课研究心得体会——以《认识人民币》为例

走进一课研究心得体会——以《认识人民币》为例

更新时间:2019-02-20 14:29:34

《走进一课研究心得体会——以《认识人民币》为例》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邳州市运河小学 张新宇,2019年1月22日,徐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本学期最后一次集中研修活动在长江路小学如期进行,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培育站的全体学员有幸聆听了苏州市名师、中小学高级教师,苏州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仲崇恒主任所做的专题讲座《一课研究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解与教学创新--以<认识人民币>为例》。仲主任的讲座既有理论引领,又有方法论的指导和实践的创新。通过本次学习使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一课研究,知道了一课研究的目的意义、一课研究的方法路径,使我真正走进一课研究。且学且思且行,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学习收获体会:

一、了解了什么是“一课研究”?

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朱乐平老师于2007年成立了“朱乐平数学名师工作站” ,朱乐平数学名师工作站主要对小学数学中一节课进行研究,即一课研究。由于一课研究的实用性强影响广,目前“一课研究”团队核心成员有500多人,涵盖全国各地,有特级教师、名师、教学能手……等等。

二、明确了如何来开展“一课研究”?

(一)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开展一课研究的目标前提)

一节课背后的上位数学知识有哪些?课标、大纲的要求是什么?有变化吗?不同教材编排这一内容时有何异同?对这节课现有的教学设计有何特点?名师是如何演绎这一内容的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前有哪些经验?学生学完这一内容后又有哪些问题?学生容易出现的主要错误都有哪些?我们怎样围绕一节课开展校本教研? ……

(二)一课研究的九大维度(开展一课研究的方法维度)

1、数学知识维度;2、课程标准维度;3、教材比较维度;

4、理论指导维度;5、学情分析维度;6、教学设计维度;

7、课堂观察维度;8、教学评价维度;9、校本教研维度。

三、厘清了“一课研究”的具体教学实施策略步骤是什么?(以《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为例)

(一)《认识人民币》一课研究的上位知识:

【1】货币的基本概念  

1. 货币是什么?2.货币发行量是什么?3.每个国家只有一种法定货币吗?4.为什么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5.什么是信用货币?6.什么是电子货币? 7.什么是数字货币?8.第一张纸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9.世界最大面值纸币是什么?10.货币上有哪些科学家?11.钱币面额上为什么多是1、2、5、10
【2】人民币的知识,1.“中国人民银行”名称是怎么由来的?2.人民币名称是怎么由来的?3.至今人民币发行了几套?4.人民币上出现了哪些少数民族和名胜?5.人民币符号“¥”是怎样产生的?6.什么是纪念币?7.钱为何又叫“钞票?8.怎样鉴别假币?9.人民币还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流通?10.当前流通人民币的尺寸和重量各是多少? 11.有3元的人民币吗?12.人民币上的“贰”字为何不一致?13.残损人民币怎样兑换?

14.人民币的一生是怎样的?15.元、角、分是怎么来的?16.为什么央行开始逐渐取消一元纸币?

(二)《认识人民币》的课程标准要求: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从清朝末年至今,一百多年间先后颁布了20多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认识货币的内容历来是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从最高的纲领性文件入手对其展开研究,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一节课的目标定位。

1.课标具体要求(节选)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一年级“量与计算”中包含“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教学要求仍是“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认识人民币”细化隶属于“量与计量”,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具体要求是“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明确提出“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双基”扩展为“四基”,提出10个核心概念。认识货币的要求没有变化。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提出“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比较课程标准的启示

(1)教学内容与社会变化保持一致。

(2)教学目标要从宽泛走向适切。

(3)教学过程要重视情境及活动设计。(4)后续教学中要强化人民币素材的运用。(5)建议增加人民币内容的编排。(三)认识人民币”之教材研究
数学教材作为重要的数学课程资源,为一节课内容的教与学提供了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立足一节课的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微观上的教材比较研究,是一课研究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时期出版的多种教材开展纵向比较研究,针对同一时期不同出版社的教材开展横向研究,具体而微地探究了教材的历史演进,揭示课程发展的共同规律,同时让我们更好地吃透教材,开拓视野,促进教学改革。

1、教材的收集(包括人教版、江苏版、青岛版、河北版、浙江版、上海版、北师大版、西师大版。)

2、教材的纵向比较(包括教材的编写概况、编写容量异同、出现人民币种类异同、教学情境图的异同、单位关系编排异同、简单单位换算异同 。)

3、教材的横向比较(包括习题容量比较、人民币种类比较、人民币单位之间关系比较、数学文化比较。)

4、认识人民币后续教材的研究

在上述教材中,认识人民币都是集中教学一次,但是,在其他分册教材中如克的认识、小数的认识、百分数应用、可能性(抛硬币)等内容学习时,还大量存在援引货币的素材及情境的例题习题,因此必须认真组织好第一次对人民币的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购物体验及人民币的读讲活动。小学生认识人民币是为了未来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它的教学是面向未来的。对它的研究也应面向未来。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人民币的新版会发行,币值结构会调整,教材会响应、修订,教师会及时跟进。心有历史,不畏将来。

5、《认识人民币》的模块设计

(1)教学的基本模块包括:名称--分类--辨认--德育渗透--进率(2)教学的机动模块包括:游戏--货币史料(3)教学拓展模块:货币主题展。

总之,正如仲主任所说那样,在“一课研究”的过程中,要以开放的教促进开放的学。挖掘知识背后的知识,挖掘学习需要的活动,挖掘巩固练习的素材,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丰富、活动多样、策略多元、答案不定的学习过程之中,能提升数学学习幸福指数,促进深度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六单元认识人民币试卷(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 单选题 1. 买一双皮鞋价格为 [ ] A.98分 B.98角 C.98元 2. 一大瓶可乐的价格为: [ ] A.6元5角 B.6角5分 C.56分 3. 小明买冰棍用去8角,他付出一元钱,应找回: [ ] A.2角 B.2分 C.1元8角 4. 大生有1元钱,买文具用7角,买本需6角,还差[ ] A.1角3分 B.2元3角 C.3角 二、 填空题 1. 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1角=( )分 5角=( )分 1元=( )分 30分=( )角 10角=(

  • 201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总复习测试题

    一、我会计算。 38+2= 65-30= 45+7= 64-40= 53-6= 43-8= 13-8= 12-7= 37+50= 15-9= 53+20+3= 81-7-30= 54+9-2= 20+15+5= 76-30+4= 45+7+40= 82-6-60= 60+14+9= 二、选择。 1、下列数中,( )比76大,比79

  • 2013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暑假复习作业题

    一、填空 1、 读作:( ) 读作:( ) 读作:( ) 写作:( ) 写作:( ) 写作:( ) 2、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3、57比5多( ),比57多5的数是( ) 4、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相差( )。 5、57里面有5个( )和7个( )。一个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读作:( ) 7、 想一想,画一画。(6分) (1) (2) 8、小青看一本书,今天她从40页开始看,昨天她看到了( )页。 9 缺了( )块 。 10、 ( )元( )角

  •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收获

    通过3次教案的修改,通过这节课的实施,在不断研磨、修改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 一、 结构化教学。第一次教学,我将课分成三部分,引入、新知教学、巩固练习。将本堂课的所有重难点都放在第二环节里。实施后,整体的感觉是一堂课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关键是没有层次,感觉像一大块豆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的课很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掌握。第二次教学,我将课也分成了三部分,认识规律、体会解题方法多样性、巩固练习。注重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这次教学,从教材编写意图出发,首先让学生知道要学习的规律是怎

  • 一年级下学期人教版数学《数数》教学反思

    1.关于数数:从1到100一个一个按顺序数数,在课前的谈话中发现基本每个孩子都会。孩子不会的或者说不熟练的是什么?倒着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从任意一个数开始正数或倒数以及遇到拐弯进位的地方。这些都是要在课上加强练习和指导的。 开始上课时,满心以为孩子在数数上应该问题不大,最多就是倒着数和两个两个数会有一些问题,没想到上课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孩子在五个五个数时有困难,更不要说从中任意抽一个数来数一数,很容易数错甚至不会数。于是上课时另外花了很多时间在数数上,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正着数、

  • 公开课--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形状的物品,

  • 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分与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想想做做1~5和补充习题第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6、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掌握6、7的分与合。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有序地掌握6、7的分与合。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初步掌握了2、3、4、5的分与合,初步能从

  • 评优课与一堂好课的差距

    一堂好的数学课,首先应该是真实的,就像我们这次的评优课,虽然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但都是实实在在。其次,这堂课应该有效率的。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内容、空间和时间,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要最大限度地

  • 2020年小学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

    吴洁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凑十法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