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与反思:双层巴士》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目标:1.运用序数、方位词描述位置。2.学习用不同语言描述同一个位置。准备:用KT板制作一辆双层巴士,上下两层各开7个窗户。过程:
一、双层巴士开来了
教师:看看这辆车和你平时做的公交有什么不同?
小结:两层叫什么?这是双层巴士,你们坐过双层巴士么?你喜欢坐哪一层?下面是第一层,也就是下层;上面是第二层,也就是上层。
二、坐一坐双层巴士
1.第一组幼儿乘车
教师:大家都急着想坐车,先看看每层有几个车窗,这样就知道靠窗有几个位置了。
教师:每一层都有7个车窗,让我们一个车窗对应一个座位,我们先请7个小朋友上车吧。
你的好朋友坐在哪里?除了这样介绍还可以怎么介绍?
2.第二组乘车
找座位游戏。
(1)将窗帘放下,刚刚是马上就能上车了,这次是找到空位才能上车。请5名幼儿将照片夹在双层巴士的相应位置(把名片夹在你想坐的位置上),请把你的脸藏在空座位的窗帘后面,别让下面的小朋友发现你。
乘车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其他幼儿来猜他坐在哪里?翻起相应窗帘看看是不是这个幼儿?
(2)再请3名幼儿放照片,请4名幼儿来猜哪个位置没有乘客,并将自己的照片夹在相应位置。
三、巴士开走了
请幼儿上车选择一个位置将巴士开走。
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双层巴士的情景,让幼儿学习序数,整个过程中幼儿参与热情足,活动效果总体较好,目标也基本达成。活动设计主要有两大环节,第一环节让幼儿了解双层巴士的层数和位置关系,第二环节通过游戏让幼儿从一维的序数概念慢慢推进到二维的序数,在孩子原有经验基础上增加挑战性。存在问题主要是在于教师语言不够精炼,在过渡语和小结语的环节,教师语言比较拖沓,在概念讲述上不够清晰,导致幼儿对于序数的概念理解不是很明晰。第二在使用道具方面,关于插牌这一道具运用得不够好,在有幼儿参与的情况下,尽量让幼儿亲身参与而不是运用插牌这一辅助材料。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过于拖沓,导致最后一环节没有递进和提升,只是简单复习,而且最后一环节的猜测容易产生纰漏,如果幼儿猜不到空位,会导致活动时间拖延过长,在最后结束环节,“投放区域”类似的话语太草率,抛给幼儿更高难度的探索问题更有意义,比如双层巴士增加到三层四层,你们找得到自己的位置吗?这样更加容易将活动推向高潮并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