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入手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古人云:人之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人生过程中遭受失败、出现挫折是正常的。关键是孩子们如何正确面对。最近我发现班级内的个别孩子,一遇到不称心的事情就“哭”的现象。且这些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平时得到的表扬多,很少被老师批评,故这些孩子的优越感很强,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批评和挫折。所以无论一遇到什么事情或老师说一句话都会“哭”。在一次手工活动结束后,我叫x幼儿过来,用婉转亲切的语气对他说:“你的手工有进步,但剪得还不够整齐哦。”他听了之后,点点头就生气地走了,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们就来告诉我:“老师,他哭了。”还有一名叫Y的小女孩,当我们排队准备回家时,几名孩子轻声地对我说:“老师,她哭了”。我耐心地把她叫到身边问:“你怎么啦,有什么事情,告诉老师”。她看着我不说话,还是低声地哭着,在我反复地猜问下,我说:“是不是手工没有做好啊?”她这时终于点点头。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此幼儿由于孩子一直以来在班级内是属于那种很乖巧、很容易被老师忽视的中间类型孩子,我们老师一般时常会过多地关注班级内的调皮、捣蛋、性格特别或两头的孩子,因此,对于中间类型的孩子,我们往往关注的比较少了,故就出现了上述案例一的事例。老师说不得他一句,一说就哭了。还有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什么事情都由家长们保护着,家长的过度保护也造成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较弱的现象,孩子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之事就“哭”。
新《纲要》指出:“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幼儿期是社会性培养的最佳时期,孩子一旦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对幼儿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时刻抓住有效的教育契机,开展幼儿社会性教育,并在日常的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在日常的各项教育教学中,要教育孩子坦然面对现实,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都要让幼儿去体验、去经历,这样,幼儿九才能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去面对挫折、竞争等。要告诉幼儿说错话、做错事情不要紧,也可以讲讲英雄人物的故事,要让幼儿明白:哭没有用。培养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
2、提高幼儿承受挫折能力。
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幼儿承担一些困难的任务,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接受适当的批评,当时幼儿的心理会不好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要让幼儿明白,老师和大人的批评是为了有更大的进步。当然,要把握好“度”。
3、增强幼儿抵抗挫折信心。
在幼儿的心目中,老师和大人们是很了不起的,在碰到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做法、态度,对幼儿的影响很大。所以,老师和大人们要时刻注意给幼儿一个榜样的作用,让成人的言行、态度、反应等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其次,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一个好方法,“你看,他哭吗?”幼儿答:“没有。”我说“哭有用吗?”,幼儿又齐声说:“哭没有用。”就这样,我们班级只要有幼儿哭,其他的幼儿就会告诉他:“哭没有用。” “哭没有用。”也就成了班级幼儿增强自信性的口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