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加耐心逐步走向成功(下篇 蜕变)》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书中针对强强攻击性行为做了细节透视,通过分析做出一些有效措施来帮助强强改掉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我觉得这些措施很不错,因为确实,在帮助怡怡改掉自己的攻击性行为能够友好的融入班集体的时候,我也运用了这里提及的一些措施,非常有效。首先,我再次向他的爷爷了解了家里的情况,并且多次与他爷爷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虽然孩子在学校有很多淘气的地方,但是首先要肯定孩子优秀的地方,怡怡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无论剪纸画画唱歌跳舞玩游戏都是很不错的,但是与他人交往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也与爷爷多次提到在家里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总是在孩子犯错了以后以打骂收场,会带给孩子很多消极的负面的情绪,应该在孩子乖巧做了很不错的行为的时候及时去表扬她,这样正面的积极的引导起到的效果要好很多。还有和怡怡的父母进行沟通,平时要多和孩子亲近,多与孩子交流,爸爸妈妈的爱可以化解很多复杂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因为怡怡的攻击性行为特别的频繁,我也十分生气,那段时间忽略了对她的引导,使她变本加厉的做出很多违反秩序的事情,后来发展到一天之内打伤了三个人,我意识到了在这样下去,她就会成为班级中的定时炸弹,十分危险。于是我静下心来,针对她现在的情况仔细的进行思考了,并制定了一些新的措施对她进行引导教育。
心病还需心药医,她的行为反应的是内心的心理活动,一方面想与幼儿交往一方面确又攻击他们,表现了她内心的矛盾,于是我与怡怡多次进行了内心的沟通,尝试解开她的心结,打消她内心的消极的情绪,重新给予信心让她融入班级,从她的眼神与语言中我发现她是非常渴望融入这个集体的,但长时间的隔阂使她无从下手,她没有运用正确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因为孩子们都不喜欢她,他们相互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恶心循环,怡怡越发恶略的欺负他们,抢他们的玩具,攻击他们,他们越是不喜欢越是排斥怡怡,不理她,她就越是要去惹他们,这样一种消极的恶性循环导致两者矛盾的加大,最终选择了攻击性行为来引起别人的关注。化解两者之间矛盾,我也采取了很多的方式,一是批评怡怡有不对的地方,需要改正,但也明确指出了班级中有一部分幼儿不够友好,排斥他人的行为表现,如果怡怡是友好的想加入幼儿的游戏,幼儿也应该欣然接受。更多的还是鼓励幼儿主动接受怡怡,给她一次机会,及时表扬与怡怡友好游戏的孩子,表扬加入到怡怡朋友队列中的孩子。
我把我的想法与搭班老师还有阿姨也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对怡怡进行同步管理,平时更多的关注怡怡表现好的地方,及时给予夸奖和表扬,特别是与别人友好的行为,多夸奖,让她感受友好相处带来的乐趣,强化她的行为。
一开始,还是会有很多孩子表面上接受她了,实际上内心还是不喜欢她的,特别是有好几次比较激烈的争吵与矛盾,当所有的小朋友把矛头指向她的时候,我并没有听取,而是耐心的与她还有另外的孩子进行交谈,明确矛盾发生的过程、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好多次,真正错误的不是怡怡,是其他幼儿故意激怒她,挑衅她造成的矛盾,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找这几个与她矛盾比较深的孩子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尝试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孩子大了,也是讲道理的,他们知道自己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逐渐的,大家对她的态度改善了很多,有一些成效了,马上对怡怡的表现和班级孩子给予肯定,怡怡的小红花也渐渐的多了,然后再鼓励其他幼儿选她做小组长做值日生,怡怡的关系与班集体的关系逐步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中,让我看到了希望。
以前也经常与怡怡谈话,但是进来的谈话我改变了方式,不是以老师和孩子的态度,而是以朋友的贪渎与她进行交流,平时交流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发现她的态度比以前好了很多,有时候批评她的时候她也不会表现出很不屑的态度,能够正面接受批评正面改正错误了,我知道,每次我帮她解决矛盾她心里是很感谢我的,虽然她嘴上没有说,但是她对我有了一定的依赖性,现在,她知道受委屈的时候可以求助于我,也不会马上用暴力的方式还击同伴了,解决矛盾以后我鼓励他们做好朋友,告诉他们每天在一起难免有问题,只要一起解决了就好。
书中提到,老师应该努力找出强强的优点和强项,将其作为教育的突破口,的确,我一直说怡怡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她的剪纸绘画等能力都十分好,歌声也特别的好听,我利用她这两个优点继续鼓励她,表扬她的绘画作品优秀,布置在班级教室的“美术作品”墙饰中,班里其他幼儿的表扬让她更有自信了,还有她的歌声是十分优美的,在平时的自我展示中让大家欣赏,在音乐活动中叶给予她更多表现的机会,我还承诺她在下次的国旗下表演中请她在全园前表演,这是对她给予了更高的肯定。
这是怡怡读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热情的与她进行了交谈,肯定她这么多时间以来的进步,开学也有好几天了,怡怡的表现让我们比较满意,她现在已经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班集体中间,她的表现是积极向上的,她的攻击性行为明显改善了很多,让我们两位老师和阿姨感到十分欣慰。虽然有时候还会发生抢玩具等小矛盾,但是动手打人这样的行为基本上不再重现,平时我也从一些小细节进行关心,如夸夸衣服漂亮,牵牵她的手,抱抱她,聊聊家常等等,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也不是以前那个自私自我的怡怡了,能够主动关心其他小朋友,愿意帮助别人。
不管对于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首先要知道她内心需要什么,要了解她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需求,在对症下药,药的分量也要掌握好,多了少了都会有副作用。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怡怡以后会越来越棒,在整个过程中,努力最多的还是怡怡自己,我确实看见她一次又一次的进步,认真的去和他人交往,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积极向上的鼓励引导。教育引导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两年的时间中,我也走过一些误区,也使用过一些方式起不到作用反而变本加厉,但是这两年对她的教育引导确实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我把这个过程总结为一句话:十二分的爱心加上十二分的耐心就能逐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