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科学《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的第一单元就是电单元,在这个单元里,需要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非常多,所以从小灯泡点亮开始,我就想着要让学生开始自己动脑,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实践。所以,在上课后,我没有告诉同学们今天上课的内容,而是直接从器材盒里拿出一个小灯泡和一个大灯泡, 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寻找灯泡的共同结构。当学生们开始讨论思考之后,引导学生去猜测生活中灯泡是怎样与电路连接来让自己发光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玻璃泡里面还有灯丝。这又引发了他们的思考:灯丝是怎样与连接点相连起来的呢?当同学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我提议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当我提问如何来做实验呢?同学们答案又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吧小灯泡砸开,有的说用锤子敲开,还有的说用剪刀剪开……最终我们选择了相对安全的方法-----用剪刀剪开。我开启实物投影仪,在一个小助手的帮助下一起剪开了内部,同学们这才发现原来支撑灯丝的金属架一直连到了两个连接点上。
随后我又出示了导线和电池,提问:如果今天老师让你们自己来点亮小灯泡的话,你们想要怎样连接呢?此环节没有让学生一起交流分享想法,而是直接让他们自己思考后就拿起实验材料开始点亮小灯泡。我一开始以为学生了解了小灯泡的内部结构之后就能很顺利地把小灯泡点亮了,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太简单了。只见他们拿着导线东搭搭,西碰碰,嘴巴里一直说着:“老师,你给我们的电池是不是坏的呀?导线是不是断了呀?小灯泡是不是坏的呀,为什么不亮呢?”这时候我并没有告诉他们正确的连接方式,而是以微笑去鼓励他们,“器材都是好的,再试试别的方法,加油!”经过他们的多次尝试,终于一个接一个的小组开始开心的叫到“亮了!我们的小灯泡亮了!”孩子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时候我又让他们不要骄傲,继续尝试不同的连接方法,看看还有没有方法能让小灯泡点亮了。果然,他们又发现了好几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把我等等要讲的内容都自己尝试到了。
这时我让几组同学把他们的连接方法用实物贴图的形式去贴在黑板上,把学生的感性经验升级到理性的高度。同时与他们刚刚错误连接方法进行对比,认识电路中常见的“短路”“断路”现象。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去理解书本知识,他们的想法更多,理解的也更深刻了。本节课的大部分时间也就在学生的“瞎倒腾”中过去了。
案例分析:
1. 在教学设计上,本节课并不像常规课一样学生实验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而是他们自己通过自己思考探究尝试了很多的方法而成功收获的,我相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体验一定是非常愉悦的。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知方法,在“操作”中不断进行着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学得主动也学得开心,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交流与合作,且老师在这节课里扮演着一个“旁观者”,整个课堂交给了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不给予指导和帮助,仅在一些时候给一点暗示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克服困难。这是我觉得在这堂课上的成功之处。
2. 在教学策略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去认识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无意地接触到简单电路的连接,并且去理解电路中的“通路”“断路”和“短路”。短路和断路在学生自我操作中经历过,所以在后期的讲解上就显得轻松很多,只要给他们重现一下这两个的错误连接方法加上简单的讲解和概念的支持学生一下就能懂了。但是对于通路中的电流流向,因为无法直接通过眼睛去获得,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对电路中通路的理解不够精准,“电流从电池正极出发流过用电器流向电池负极”这一概念学生有些模糊。如果在课件中加入电流在电路中的动态流动过程的话相信学生能掌握的更好。
3. 在每一节课中,教师都应想方设法排除干扰,让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在本节课中,课前并没有让学生提前预习,告诉学生上课内容,课程中间也没有给学生书本,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书本的负面作用,让学生充分感知探究活动地乐趣,以及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科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