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考查卷引发的思考

五年级语文考查卷引发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9-04-27 13:06:47

《五年级语文考查卷引发的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学完以后,我举行了一次测试。总以为学习的内容不多,学生应该考的不错。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改完了试卷之后,孩子们整体成绩不够理想的背后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  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思考

从整张试卷得分率来看,学生对词语和课文的积累比较好。看拼音写词语,错的最多的词语是“寂寞”。有三个学生写成“寂莫”,一个写成“寂默”,还有一个写成“寂墨”。从几个孩子的错误答案中不难看出,少部分学生对形近字和同音字辨别不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能够正确地使用汉字的同音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另外,我在课堂上,只是指导学生把这个词语读两遍,总认为那么简单,学生还不能掌握吗?既没有分析字形,也没理解、辨别字义。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学习吃力,粗心大意的孩子就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误。按课文内容填空,失分率最高的一题是“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   )、(    )、(     )的,也许这就是书香?”这篇课文是没要求背诵的,对于那些读书不投入的学生,课堂上记忆就很模糊,过了一段时间,就很容易忘掉了。

二、  综合判断能力的思考

本张试卷的第二题是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学生的错误大约有以下几种:第一把题目的要求看错,“不正确”看成“正确”,“没有错别字”看成有错别字;第二“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怜”解释为“可怜”,“濒临”的“濒”,“模样”的“模”,“寒风凛冽”的“冽”拼音选错。对于诗句中“怜”的理解,课堂上我讲了两遍,并且专门提醒古今意思不一样,对于那几个容易读错的字音,课堂上都作了提醒,甚至于指导读了多遍,为什么到了试卷上,学生还会答错呢?回忆自己学习的过程,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课堂上,因为学习兴趣不高,不能专心听讲,也可能是当时记住了,因为没有及时复习,过了一段时间就忘掉了。至于对题目要求理解的错误,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是没有认真审题,其二考试时过于紧张,头脑不清醒。

三、  语言表达能力的思考

从学生的答卷看,最大的缺点是回答问题的语言过于简洁,内容表达不清楚,不明白,丢三落四,不能准确的概括问题的答案,甚至于所答非所问。比如课文《早》阅读片段中的一问: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写梅花?正确的答案是:因为梅花开得最早,冰清玉洁,而鲁迅也时时早,时时早。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有的学生写“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描写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有的学生写“因为梅花开得早,就像鲁迅一样时时早,事事早。”有的学生写“以花喻人,写出了鲁迅的早和冰清玉洁的品质。”还有的写“因为梅花的品质,比喻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另一题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一个孩子是这样回答的:因为要做家务,还要买药,所以鲁迅上学迟到,老师的话让他默默地在桌子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我明白了被别人批评要吸取教训,改正错误。这个问题是两问,而该学生的答案没有清楚的标记,对“早”字的来历概括啰嗦而不明了,明白的道理更是把握不准,还有一部分孩子只回答了一问。两篇阅读短文的回答问题都出现了类似的错误。这说明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出现了问题。现在回忆教学《早》一文时,我知道学生讨论: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写梅花?几个学生的回答大概和试卷上的答案相似,我当时并没有及时给他们纠正,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发言缺点在哪里,如何表达才是最完美的。只是在学生发言后,我把完整的答案说了一遍,这样的教学,能会有几个孩子的语言表达得到发展呢?

学生的答卷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老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所以,这次考试之后,我对学生的答卷作了认真的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将在以下两个方面做改进:

    一、教会易混淆的

   生字的读与写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教学的难点。但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都是容易混淆的音、形、意。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教学时,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而要抓住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容易混淆的,做重点指导。比如,对于那些容易读错的字音,要反复朗读。如:“濒临”的“濒”,学生容易读成“bing”,“模样”的“模”,学生容易读成“mo”。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清清楚楚的记得后,再通过和易读错的音相比较,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检测,同时在比较中加深了印象。再如,最近学习的“酷刑”的“刑”,有的学生容易写成“形”或者“型”。教学“酷刑”一词时,首先要指导理解“刑”的含义,是对犯罪人的惩罚,再通过“刑”的古文字演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右边的立刀旁是由“刀”演变的,古人惩罚犯罪的人是需要刀的。这种追根求源式的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今后他们运用该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错误。

二、教会出错误的

课堂上,当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或和老师的标准答案出现偏执时,老师的一般做法是:“请坐下,再想一想。”“不正确。”“同学们,他的回答对吗?”,老师这样处理,学生不仅学不会该知识点,还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在以后的课堂上,就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敢上台展示。正确的办法是挖掘学生回答的“错误”或“不完善”下潜在的价值,然后顺着学生的思维路径,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深入,走向正确,促进了知识的生成。在这几分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百思不解到豁然开朗,同时体验到思维的快乐,成长的快乐。比如课文《早》阅读片段中的一问: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写梅花?当有的学生回答“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描写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时,老师要立即判断出该学生没有把问题说明白,说清楚,是因为“以花喻人”这个词语是从上一课《只见儿童多出行》学到的。
这时,老师要适时地追问:“梅花和鲁迅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学生会知道,梅花开得早与鲁迅的时时早,事事早相似。然后,再补充关于鲁迅的生平材料,明确他的人格是“横门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又与梅花的冰清玉洁相同之处。接着再让该学生完整地回答此问题。其实,这一位学生能有条有理的说出答案,并不能代表其余的孩子会说,这时候可以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由刚开始的你说,我说,大家说,到指导后的正确完整的答案,再到动笔写。这样才是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语言的表达,思维的训练才能落到实处。
相关阅读
推荐
  • 高台县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2013年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北师大版)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得分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当你拿到这份试卷的时候,我们的一学期也飞速的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将成为过去了,在过去的这些时光里,家长给了你们很大的期望,老师给了你们莫大的帮助,那么你们又拿什么来报答父母和老师对你们的教悔和期望呢,这张试卷会让他们感到舒心的!加油同学们,你能行!! 一 、基础知识积累。(31分) 1、给带点的字查字典(4分) 野蛮:蛮的音序是( )部首是( )除

  • 五下第七课《祖父的园子》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而我们班中的许多孩子现在却缺乏这样的快乐生活体验。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孩子们去大剧院看戏,在途径嘉兴市行政中心时,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不知道那里是什么地方。他们都说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所以他们平时都只待在家里。因此,一开始我以为这篇课文无法使我们班的孩子们找到共鸣。但是,当我问及有些孩子是否有和作者在课文中所描述的类似经历时,同学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我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整个教室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们在课文

  • 五年级下册第十一、十二课教学反思

    五下第十一课是《晏子使楚》,第十二课是剧本《半截蜡烛》。在给我的上一届学生教这两课的时候,在我的平行班许琦群老师所教的班中有个女孩子兴奋地对问我:吴老师,你有没有让你们班的同学把《晏子使楚》该编成剧本啊?看着那个小女孩一脸的激动和高兴劲儿,我突然感到了惭愧。因为我没有让我们班的同学尝试这一种新型的写作形式。因为当时我认为我班学生的作文水平较差。再则,从应试的角度而言,绝对不可能让学生考改编剧本的。 这次再教这两篇课文时,我下定决心要让学生体验、感受一下改编剧本的快乐。因为这样一来,可以让他们快乐而轻松地突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从头再来》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 2.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看一看,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 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 翔实精彩 明史巨著 3.个别读、齐读 4.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5.教师小结后引入: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一块儿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二、学习课文 1.谈迁遇到的厄运是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 在

  • 基于学科特性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活动设计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  26.水(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角色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第五段诗意表达。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从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体会课文采用的反衬法,读懂村里人和母亲说的话画龙点睛之妙。 3.机动目标:通感的认识,作家文学作品的根,中国文化中水之魂对文人影响。. 4.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汇报交流的公平、合作、价值判断、学习方式选择。 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板书: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者马朝虎写本文想要说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唤起典型场

  • 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作家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选取了作家小时候跟随祖父在园子里面嬉戏玩耍的场景,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祖父的深深怀念之情。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中,萧红的文字充满了童年的味道。只有童年的孩子眼中,才会有蜻蜓、蜂子、蝴蝶、蚂蚱;只有在孩子的眼中,这些东西才会显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只有在孩子的眼中,种菜才会变成踢土;只有在孩子的眼中,才会将韭菜当作野草割掉;只有在孩子的眼中,才将将狗尾草当成谷穗 既然,这是一篇充满童年味道的文章,就应该用童年的味道去教这篇文

  • 苏教版五(下)《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1.关注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课前搜集与课中交流,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写法,如按照怎样的顺序,事例的表达特点等。 3.借助语言文字,读懂礼貌待人的好处,并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4.通过理解剖析事例的写法,比照自己的事例,渗透修改要点,培养修改意识。 前置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谈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3.写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理性脉络 1.揭示课题 2.回顾议论文的一

  • 五下暖流教学反思及不足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重点内容,课堂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人物的对,明白对话之前的提示语和动作描述的语言。知道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提示语和动作描述放在人物对话之前。 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回忆生活中和同学、老师、父母为了一个怎样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双方是怎么说的?提示语是怎样的?都说了些什么? 学生写作片段: 体育课后,水桶里的水空了。陆浩楠的水杯也空了,便转过身去,皱着眉头问张沈奕:有没有水给点我喝?张沈奕把一杯水喝完后指着水杯说:只剩下一口水了。陆浩楠很失望地转了回去。只见陆浩楠摇了摇空荡荡的

  •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散文以桂花雨为题,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伴随着阵阵芳香的桂花雨,我们与作者一起重温美好的童年时光,品味成长的滋味。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印象。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第二部分为第3、4、5、6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

点击查看更多